“樂活”純從字面上看,指的就是極佳的心理素質狀態,意味著人生道上最終不就圖個“快樂的活著”嗎?近十年來,西方把健康和環保的生活方式變成一種文化創意,全球正在實踐著這樣的生活,除了對愛護地球身體力行外,人們也在返璞歸真中,感受到簡約的輕松、快樂,快活、慢活,不如樂活
。這正是我們對于追求“樂活”的內涵。
于是有人說:快活、慢活不如樂活!快活可以是形容詞,慢活則曾經成為一種被推廣的生活態度,然而,我們還來不及在快慢間琢磨時,就已經跳級一步到位“樂活”了。
我推敲許久,中國式樂活應該是“身體環保”、“生態環保”、“心靈環保”三環相扣的行動指標,大到對全球“變暖”危機,或者和諧社會愿景,乃至于個人身心健康和體現自我價值等,都有環環相扣的良性效應,而且“樂活”不再是一陣流行時尚風潮。
年前雪災記憶猶新,其實經常在國際新聞里,會發現某地正在經歷水災、風災、旱災、火災等等,更不用說SARS之后,大家對禽流感之類的也心存警惕,
管理資料
《快活、慢活,不如樂活》(http://m.rusnota.com)。總而言之,這些災難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是我們在20世紀所不曾感受到的。難道這意味著皆非偶然?科學家預測的南北極冰融速度,老趕不上實際發生的,連聯合國官員都忍不住要求道:少吃肉、多騎腳踏車和過簡約生活!因為肉類是碳密集型產品,每生產1公斤肉類,就會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另外,飼養和運輸1公斤牛、羊和豬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讓一個100瓦的燈泡點亮三星期。若果真傾向吃素一點,并且盡量以腳踏車代步的話,則肯定對身體環保和生態環保都能起到良好作用。大小環境清爽些之后,人必然心靈跟著安靜不浮躁,和大自然會更加“天人合一”,這恰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樂活”兩個字,絕對不是要大家勒緊褲帶,回到過去的苦日子。應該是減輕身體負擔和經濟負擔,當然心理負擔就跟著減少啦!
我認知的心靈環保,就是可以通過讀書會、看電影、跟人快樂分享交流,還有樂活歌隊舞團,首先樂了自己,也拉近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而后再進一步時時想著助人。看過小孩子被人接納、稱許的高興模樣嗎?大人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樂活”不是時尚流行,它必須成為你我無可選擇而且直達快樂的一種生活方式。首先就應準備好環保袋,以適應6月1日起開始禁用塑料袋的規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