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時間:2025-05-07 18:01:11 賽賽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通用13篇)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240÷836÷384÷7=32-048+0

  0×1242×00+2529+09×014×0

  1、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358÷62147÷7605÷5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0÷40÷50÷102384393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試一試。

  505÷56018÷6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出示計算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頁第1-7題。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熟練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再現新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完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對于筆算乘法,你認為需要注意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找個別同學說一說,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和注意事項,其余的同學對其中進行補充。)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1)我是口算小能手。(練習二第1題)

  出示口算卡片,開火車。隨機選出幾道題讓孩子說說自己怎么算的。(2)用豎式計算。(練習二第2題)

  37×2= 73×2= 329×3= 293×3=

  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找四名同學板演,找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反饋。

  (3)火眼金睛:(練習二第3題)

  先讓學生同桌進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1)練習二第5題。

  先讓學生觀察表格,說一說從表格中能獲取到哪些信息?再說說解題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6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說一說你從題目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同桌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指導,要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那些收獲?

  板書設計:

  2. 74 146 987 879

  3.找錯略,改正如下。

  2 8 1 1 3 1 5 2

  × 3 ×  7 ×4

  8 4  7 9 1 6 0 8

  4. 84  166  248  85  1065  2739  946  2084

  5. 78 60 72

  6. 114×5=570(分)

  7. 300×4=1200,318×4>1200,能都有座位。

  教學反思:

  這一節練習課主要是對前邊學習的'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知識進行系統的練習。計算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和前提,練習課又是數學課堂上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課型,教師和孩子都很苦惱,教學中我通過激趣導入、基本練習、鞏固練習、解決問題和拓展訓練,讓孩子們快樂的進入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在競爭前進的心境下,進行練習。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計算,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難點:正確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這節課什么繼續來進行練習。

  板書課題:練習八

  二、基礎知識練習

  1、完成練習八第6題。

  (1)完成口算。

  對比首位能整除和不能整除口算的不同。

  (2)完成口算

  對比乘法和除法的'計算,知道除法可以用乘法來驗算。

  2、完成練習八第7題

  學生口算,選兩題指名說說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習八第8題

  學生完成方框里的填空,注意第二題要倒著想。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說說商是幾位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說說筆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八第10題

  認真觀察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什么能知道哪些信息?已知條件喲哪些?

  (1)要求小明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怎樣列式計算?從題目中,已知從家經過郵局到少年宮一共用了9分鐘,那走了多少路呢?怎樣列式?

  (2)“用同樣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完成練習八思考題

  學生觀察,交流完成,教師指導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6. (1)12 17 12 16 32 24

  (2)36 18 45 15 75 15

  7. 16 18 15 14  13 19 14 13

  8. 72 18 90 15  16 48 12 60

  9.商是三位數155商是兩位數93商是三位數133

  商是兩位數76商是三位數141商是兩位數94

  10.(1)335+250=585(米) 585÷9=65(米)

  (2)65×7=455(米)

  思考題

  546÷3×2÷4=91(克)

  教學反思:

  練習課比新授更難把握,一味的練習計算,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厭倦。練習課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明確練習的目的,避免為練習而練習。練習題的設計應從實際出發,把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數學化。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24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計算這類算題。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簡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3×2=7×2=13×2=3×20=7×200=21×4=

  口算后討論: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出示例題插圖問: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⑵指名說出口算方法和結果。問:你是怎樣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結。

  2.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在書上計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⑶問:第一題中乘數250末尾有一個0,積1500的.末尾為什么有兩個0?第二題算過7×9得63后,為什么積的末尾要添寫2個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獨立完成在書上,并進行評講。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組織討論:每組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計算方法有什么區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組織學生口算,體會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幾百幾十和幾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你能看懂表的內容嗎?讓我們計算什么?學生填表。問:觀察這張表,你有什么發現?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五、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題。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三位數的除法計算題的知識進一步鞏固,能夠靈活熟練的進行計算。

  2、對有關的除法應用題能夠靈活熟練的.計算,理解思路,能夠說出算理。

  3、引導學生對一些拓展性練習展開較深入的討論,相互間進行交流,學會與人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位數除法計算題不同類型的比較。

  難點: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通過練習二來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看看你們學的究竟怎么樣?

  二、練習鞏固:

  1、第1題:先說出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要求是什么?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后計算,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計算完以后,將計算結果與練習前估計的商進行比較。

  自己選一道題跟同桌說一說如何估計。

  說明:做除法計算時,先說出商是幾位數后再計算,可以幫助我們不至于把商中間或末尾的0漏掉。

  2、第2題:[小黑板出示]

  學生進行計算,然后根據自己的計算結果說一說每組題目之間的異同,以及商的變化。

  第一組題:末尾有0和中間有0

  第二組題:末尾有0和末尾不是0。(或被除數大的商大,被除數小的商小)

  第三組題:中間有0和中間末尾都不是0。(同上)

  3、第3題:口算下面各題。

  教師制作成口算卡片

  開火車進行

  再分組說一說口算的技巧。

  4、第4題: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學習困難生逐步的思考。

  三、全課小結。

  四、布置作業。

  練習二的第2、4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三、出示學習指導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認真,坐姿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五、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六、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七、后教

  (一)更正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八、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回答語句要說完整)

  (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

  (1)要注意進位問題;

  (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

  (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

  (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

  (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三、新授

  1、 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厘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么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么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于一個“千”?

  四、練習

  1、 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 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并在兩端插上標桿。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 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頁練習六6-11題。

  教學目標: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休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75-36=3×15=12×6=5×13=

  13×4=4×21=18×2=7+23=

  2.長方形周長如何計算?正方形呢?

  請大家取了數學練習本先估計下封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準確不準確。(注意讓學生說一說要量出哪些數據)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六”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審題。然后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討論:如何畫一個和它周長相等的正方形?要畫出這個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數據?如何求出正方形的邊長?

  2.完成“練習六”第9題。

  學生獨立審題,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檢查,再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六”第10題。

  (1)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墻,可能是哪一面?這樣籬笆的長度還有幾面?哪一面靠墻籬笆最短?

  4.完成“練習六”第11題。

  (1)出示第1題。

  學生獨立審題后組織小組活動,解決以下3個問題:拼成的長方形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題。

  學生獨立審題后組織小組活動,解決以下問題:如何拼成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周長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題。

  (1)觀察圖形,和同桌指一指這個圖形的周長指是哪幾條邊?

  (2)圍成這個圖形的幾條邊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

  (3)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4)你還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三、課后作業。

  課本45頁“動手做”。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中你學會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6. (10+6)×2=32(厘米)

  畫正方形略,所畫正方形的邊長是32÷4=8(厘米)。

  8. 39 45 72 65 52 84 36 30

  9. 6×3=18(厘米) (18+6)×2=48(厘米)

  10. (8+5)×2=26(米) 5+8+5=18(米)

  11. (1)(6+3)×2=18(厘米) (2)4×4=16(厘米) (8+2)×2=20(厘米)

  教學反思:

  對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做練習題時,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讓學生感受圖形的變換,關注原來圖形的周長和拼成的圖形的周長之間的聯系和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推理能力。最后還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可以加深學生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10

  教學內容:

  第34~35頁。練習五。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重難點: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

  二、鞏固練習

  1、第1題

  (1)出示情景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物品嗎?籃球和乒乓球哪個更重?

  估一估:籃球大約有多重?乒乓球大約有多重?你用什么單位來計量的?

  (2)根據給定的數據選擇適當的計量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2.第2題

  (1)提問:一只小麻雀大約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約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約有多重?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頭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2號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2號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3號杯和4號杯里的橙汁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現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課,你又學到了什么解題思路呢?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11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并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小數的產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涂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題略)

  同樣,讀完題后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現什么信息嗎?

  4、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注意:1后面是一點幾,2后面是二點幾,數的時候要數完整,前后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中”這一要求,你會怎么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系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后面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每一組數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發現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么。

  9、0。□gt;0。□□。4lt;3。□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填寫之前的思路。比如說前一題,整數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數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題,先考慮整數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幾種,那小數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數部分就變成了一樣大了,要比小數部分4比幾小。。。

  比小數,先要比整數部分,然后再考慮小數部分。

  教學“你知道嗎?”:

  重點理解“小數就是十進分數”,即我們前面上課講的“0。()=”

  了解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了解小數的演變過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數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問:學習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過若干年,小數又會變成新的模樣,

  這些變化是使得小數看上去更加簡便易懂。。。)

  課后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12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三7-11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乘法的進位方法,能準確地進行乘法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加強估算意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鼓勵探索筆算乘法中的新情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下面各題。

  12×5=5×15=12×7=14×3=

  17×4=4×16=6×16=25×2=

  2.提問:你認為在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時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豎式計算(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展臺展示作業,集體訂正。

  2.練習三第9題。

  (1)出示情景圖,學生觀察后提問: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

  (2)學生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可以直接通過估算來解決,但第二個問題需要求出具體多多少則要通過列式計算來解決。

  3.練習三第10題。

  (1)學生獨立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比較兩道題目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理解兩道題目的數量關系:一共有張數-送給同學張數=還剩的張數)

  4.練習三第11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后提問:你知道今日的房價是多少?

  (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間需要多少個房間?

  (3)3個雙人間需要多少元?1個單人間呢?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拓展延伸。

  1.出示思考題第1道算式。讓學生觀察后分組討論,說一說先填寫哪一個數位上數,再填寫哪些數位。

  2.匯報總結。先填寫三位數(乘數)的個位,再考慮百位的取值范圍,最后根據計算順序確定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3.出示第2道算式,學生嘗試解答,不會的同學可以尋求幫助。

  4.分組交流解決方法。

  5.匯報總結。先確定一位數(乘數)的取值范圍,再根據計算順序確定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四、課堂總結

  你在本節課獲得到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板書設計:

  7. 60 75 84 42 68 64 96 50

  8. 108 4112 1795 504 1911 1715

  9. 5×18=90(個) 103-90=13(個)小張加工得多,多13個。

  10. (1)10×4-16=24(張) (2)25+15-16=24(張)

  11. (1)60×3=180,59×3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

  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并進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節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幾何?”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現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作題: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三年級下趣味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教案07-22

趣味英文繞口令,來挑戰一下!10-14

趣味英語趣味學08-21

小學趣味運動會口號07-15

趣味英語之趣味口語09-20

小學趣味運動會加油稿06-19

小學英語句型趣味操練方法09-19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8-30

小學趣味運動會加油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