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2.工具:筆,剪刀,直尺。
三、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師的頭發有什么變化嗎?(扎兩個辮子)我還要給兩條小辮扎上漂亮的綢帶,現在只有一根綢帶,怎么辦才能扎兩根小辮呢?”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把綢帶兩頭對折,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次環節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綢帶為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綢帶。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等觀察。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3.小結: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學習詞:“重疊”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請幼兒把剪開后的兩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2)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此環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折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后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操作二: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此環節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能激發幼兒積極性和獨創精神。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鞏固練習:
游戲方法: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參加游戲的幼兒手中。幼兒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并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⒈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⒉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此環節為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四、活動延伸: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次環節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為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五、活動評價:
隨著年齡的提高,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幫助老師分綢帶入手,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欲望,接著圍著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并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操作,對認識新事物具有積極意義。第一環節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第二環節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環節,要求幼兒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加以鞏固。第四環節,使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二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二等分、四等分》數學教案04-28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四等分03-06
《二等分四等分》大班數學教案04-27
二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04-28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01-2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05-01
《二等分》大班數學教案04-27
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03-24
大班數學教案《等分》10-31
大班數學教案:學習二等分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