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6-26 07:36:03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范例(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范例(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例7及練習十六第4、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現實的素材,感受大數的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比較、理解數位的意義和數的實際大小掌握學會比較10000以內數的大小。

  2、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正確運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關系。

  教學準備:計數器、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讀一讀,并說一說,各個數中的5在什么數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個一是十。

  ()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10個()是一萬。

  八百七十二是由()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8個千、4個十組成的數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這幾個數中:

  是兩位數的有()是四位數的有()最大的數有()。最小的數有()。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數的組成、數位的認識以及千以內數的比較。

  二、學習情景的創設

  1、看掛圖

  聰聰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買電器,聰聰和媽媽看中了空調和電視機。售貨員說空調的價格是由3一個千、四個百和三個十組成的。你知道空調的價格嗎?

  2、引導學生猜出電視機的價格。售貨員又告訴我們電視機的價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還能猜出電視機的`價格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提示學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導學生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比一比萬以內數的大小。

  板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設計意圖]

  通過猜價格的游戲激發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的興趣,同時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三、教學互動活動

  (1)提示:想一想我們千以內不同數位大小數比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數和三位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

  小組匯報結果1430大于980。因為1430是四位數,而980是三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也就是不同數位的數比較,數位多的數就大。

  誰來說說聰聰和媽媽能買到什么電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時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比較出數的大小。

  探究四位數與四位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課件,聰聰正在和另一個小朋友比賽誰讀數的速度快,聰聰得了3864分,另外一個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比較3864和3529的大小?

  匯報得出:

  因為3864大于3529。所以聰聰獲得勝利,是先比較千位一樣大,所以比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師生總結:

  比較萬以內數的時候,先比數位,數位多的數大,數位一樣從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

  [設計意圖]

  通過活動掌握萬以內數位相同的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的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后練習要求學生獨立比較各組數的大小,并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理解題意。獨立比一比。

  匯報比較的結果。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獨立比較,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課外練習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28□3○28677□0072406466□2□49413□2120142934□6315+7□+7

  20-205□-205

  2、找規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1、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判斷一個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一個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誰能說說什么是約數?

  2.請寫出下面這些數的所有約數。

  15, 20, 34, 55

  二、新課引入

  師:想一想,如果要給1~12這12個數分類,你會怎么分?

  生:按奇數和偶數分。

  按一位數兩位數分。

  師:同學們還有新的分法嗎?(沒有了)這節課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種新的分法,這是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可以把它分成質數和合數兩類。那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呢?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認識一下。(板書:質數和合數)

  三、新課講解

  1.學習質數和合數

  (1)找出12個數的所有約數

  師:怎樣按約數的個數來分類呢?下面先請同學們找出這12個數的所有約數。

  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各寫出6個數的約數,全班判斷答案是否正確

  (2)對這12個數進行分類

  師:請同學們按照約數的多少,把這12個數分成以下三類:

  只有一個約數 有兩個約數 有兩個以上約數

  全班檢驗分法是否正確。

  (3)引出質數與合數的定義

  只有一個約數 有兩個約數 有兩個以上約數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質數 合數

  觀察分出的三類約數各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說出質數與合數的定義

  師:質數和合數的主要區別在哪里?(約數的個數不同,只有兩個約數的是質數,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合數)

  師:仔細觀察這5個質數的約數,都有什么特點?(只有1和它本身)

  師:根據這個特點能試著給質數下定義嗎?

  指數的'定義: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我們把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師:仔細觀察這6個合數的約數,它們都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為什么就不是質數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

  師:根據這個特點能試著給合數下定義嗎?

  合數的定義: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外還有別的約數,我們把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師:你覺得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定義的關鍵詞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還有這兩個關鍵詞的區別。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沒有的意思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五年級下冊《合數與質數》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五年級下冊《合數與質數》教學設計師:那為什么數1分到第三類呢?(它只有約數1一個約數,因此它不能分到質數(兩個約數)類,也不能分到合數(兩個以上約數)類)

  師:因此,我們說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質數、合數的判斷方法

  出示例2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那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師:你會根據什么方法來判斷呢?(檢查這個數的約數的個數)

  師:是不是要把這個數的所有約數都找出來才能判斷嗎?(不用,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還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個約數就可以判斷了)

  師:非常好,現在同學們試試用這種方法判斷這幾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抽學生口答,并說出判斷的依據

  練習: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內的質數表

  師:判斷這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如果每次都要算出這個數的約數的個數,麻煩嗎?(麻煩)下面老師介紹一種更簡便的方法查質數表法。只要我們把一定范圍內的質數都找出來,判斷時,只要查一查表內有沒有這個數,有就是質數,沒有就不是質數。

  師:那怎么做100以內的質數表呢?

  閱讀練習十三第1題,按十三題的方法找100以內的質數:

  (1) 寫出2~100的數

  (2) 依次劃去2,3,5,7的倍數,2,3,5,7本身不劃

  翻開書本60頁,對照質數表是否與自己的結果相同。

  四、鞏固練習

  1. 練習十三第3,4題

  2.找出20以內的質數與合數

  3. 說一說

  (1)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自然數可能是 .

  (2)即使偶數,又是質數的數肯定是

  (3)即使奇數,又是合數的數肯定是

  (4)即使質數,又是奇數的最小的是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2題

  預習分解質因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植樹問題,理解并掌握在一條直線上“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和棵樹之間的關系。

  (2)、在理解間隔數和棵樹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探究新知,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經歷和體驗“數形結合”、“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和數學方法。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決心。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時,間隔數和棵樹之間的關系,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運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一定喜歡玩猜謎語吧?(課件出示):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謎底:手)

  誰能很快說出謎底?(生口答)。

  師:你思維真敏捷。

  (2)、師:同學們,伸出你的左手,仔細觀察,你能看到數字幾?

  (3)、認識間隔、間隔數。

  (預設1:數字5,5個手指;數字4,4個手指縫。)

  師:你觀察得真認真!

  師:(課件出示)手指間的空隙,在數學上我們叫做間隔。(板書:間隔。)一只手上有四個間隔,我們就說它的間隔數是4。(板書:“間隔”后加“數”)

  (預設2:生:有5數字5,5個手指頭;有數字4,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

  師:你懂得真多,能告訴大家什么叫做間隔嗎?

  生口答,師出示手的圖片,板書“間隔”和“間隔數”。)

  (4)、認識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無處不在。(課件出示:人民大會堂柱子、路燈桿、擺花盆、鐘聲等),師邊放課件邊敘述說明。

  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間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書課題。

  師:像這樣有間隔現象存在的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題目信息:一條新修的公路,全長1000米,在它的一側種樹(兩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理解題意。

  師:解決問題時,要善于抓住關鍵詞或句子,分析題意。你認為哪些詞是比較重要的?

  題目中,“兩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師:既然有“兩端都栽”的情況,就有“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況。(課件演示: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種情況。)今天我們重點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

  (3)、同學們大膽猜測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驗證。

  a:師: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呢?我們怎么來驗證一下?

  b:生嘗試尋求方法。

  生:可以畫一畫圖。

  師: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條線段代表1000米長的公路,畫一畫圖,數一數實際種了多少棵。)

  (5)、嘗試驗證,邊敘述邊課件演示:因為兩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點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師:現在栽了多少米了?就這樣一直栽到1000米處嗎?

  (預設生:太麻煩了,浪費時間)

  (6)尋求“化繁為簡”的數學方法。

  師:老師和你們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長了,你覺得路的總長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嘗試發表自己的想法。

  (預設生:50米、20米、10米

  師:我明白同學們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總長換成比較小的數就行了。你們的想法太棒了!)

  師:在數學研究中,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們就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即把“大數變成小數”進行研究,這樣就可以“化繁為簡”,找出規律。(板書:大數——小數,化繁為簡)。比如,1000米太長了,我們可以轉化成20米栽幾棵,從而找出規律。

  師:老師在電腦上可以畫成小樹,你們在練習本上,也畫成一棵棵小樹嗎?怎樣表示小樹比較簡單?

  (預設生:畫成小樹太麻煩,可以用一個點表示一棵小樹比較簡單。)

  師:你的方法真好!用線段圖來表示,簡單明了。(課件演示:小樹變點,成為線段圖)

  (二)、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就來當一次“小小數學家”,研究一下當總長分別是10米,15米、20米、30米時,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有什么規律。請你們拿出題卡,認真畫出線段圖,并結合線段圖把表格中的數據補充完整。

  (2)、生獨立填表。

  (3)、匯報交流:誰把你的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師:誰和他的結果一樣請舉手?

  師:看來大家都做得非常認真!)

  師:為了便于大家觀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師:(邊課件演示邊引導)仔細回憶剛才畫線段圖填表的過程,認真分析這幾組數據,能否說出總長、間隔、間隔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課件表格下出示:總長o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與棵數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課件表格下出示:間隔數o( )=棵數)。

  那么,當兩端都栽時,如果知道全長和間隔,怎樣求出棵數?

  (5)、學生獨立思考,充分交流。

  結合生答,師完成板書:總長÷間隔=間隔數,間隔數+1=棵樹。

  (6)、師:如果不畫線段圖,你能說出總長是50米時,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嗎?

  學生口述答案。

  師:你真了不起!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出示前面的例題。

  師:利用剛才我們發現的兩端都栽時,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你能找到這道題的正確結果嗎?

  (2)、生找出正確解法。

  (3)師:200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1?(200表示間隔數,因為間隔數加一等于棵樹,所以要加一。)

  (師:你講得太棒了!老師真心佩服你!)

  (4)、師:以后再遇到生活中類似于“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時,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

  小練筆:運動會上,在一條長200米的筆直跑道的一側插彩旗(兩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師:請大家默讀題目,然后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三、學以致用。

  1、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看,我們的《小蘋果》舞蹈比賽中同樣蘊含著植樹問題的知識。

  (課件配圖片出示)五二班學生參加《小蘋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縱隊全長18米,如果每兩個同學之間相距2米,這列隊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獨立審題,嘗試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鐘聲與鐘聲之間也有間隔,你能同化成植樹問題進行解答嗎?

  (課件出示)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敲完需要多長時間?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師:同學們,認真傾聽鐘聲敲響幾下?仔細觀察它們之間有幾個間隔?(課件出示:結合5次鐘聲,線段圖出示四個間隔)

  (學生結合課件演示,說出:鐘聲敲響5次,共有4個間隔。)

  大鐘5時敲5下,有4個間隔,共用了幾秒鐘?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時敲12下,有幾個間隔?敲完用多長時間嗎?請同學們嘗試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匯報交流,說出思路。

  3、師:你們真了不起。請到知識城堡一展身手吧。

  (課件出示)8個同學站成一隊,每兩個同學之間距離1.5米。這列隊伍全長多少米?

  師: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數學問題。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線段圖,再解答。

  生匯報交流。

  四、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充分交流。

  師:在今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不僅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規律,能運用這個規律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而且知道了數學研究中“化繁為簡”方法,會通過畫線段圖幫助我們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在植樹問題中還有許多知識,比如兩端都不栽時、只有一端栽時,或在封閉圖形上栽時,棵數分別有什么規律呢?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探究。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P53例4,課堂活動3題,練習八第3、4、5、6、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退位減法,能正確計算。

  2、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及與同伴積極合作 的意識。

  教學難點:

  解決實際生活中兩步計算問題的思考方法和步驟。

  教具準備:

  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只列式,不計算。

  1、比276多308的數是多少?

  2、一個加數是355,另一個加數是361,和是多少?

  3、減數是84,被減數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學習例4

  1、小朋友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育才小學組織全校學生看電影。電影院 里有800個座位,男同學有327人,女同學336人,電影院還剩多少座位?

  2、生先獨立思考怎樣列式計算,再在小組里討論說一說。

  3、師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板書。

  第一種:⑴先算男同學和女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個)

  ⑵再算還剩多少個座位?

  800-663=137(個)

  說一說怎樣算出800-663的`得數的?

  師在計數器上演示計算的過程。然后再板演豎式計算。

  第二種:⑴先算出男同學坐了以后剩多少個座位?

  800-327=473(個)

  ⑵再算女同學坐了以后還剩多少個座位?

  473-336=137(個)

  4、小結三位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課堂活動:

  第3題。(引導學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課堂作業:

  1、第3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猜想、分析等活動來認識條件 和問題。然后再列式計算。

  2、第4題,學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說出4個250就是1000,所以夠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還可以列成減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題,先讓學生認識圖形,明確水表、電表、氣表下面寫出的 數,就是水、電、氣本月底的讀數,并填入圖下的表中,再分別算 出本月使用數。

  4、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直接填在書上)

  五、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96-98頁 (9 加幾)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教具:

  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生學具:

  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一、例1

  1、教師用投影出示課本第9697頁的全景圖。

  老師說明:這是學校運動會的場面,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

  2、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要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師:你們知道還有多少盒嗎?互相說一說。

  (學生互相說時,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老師說明: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3、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9加幾的?

  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板書:9+4

  9加4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邊提問邊指導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接著看圖,運動會上有9個踢踺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擺一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訴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說一說)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們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們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練習反饋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幾了?

  學生每說一個算式,就讓學生說出得數。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有什么特點?

  教師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四、課堂作業

  第99面的第1、2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