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0-11頁:植樹。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人人參與口算,學生能夠簡單的、有條理的闡述思考過程。
4、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
教具: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題
(出示課件)出示主題圖。
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回答)
這道題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組,應該用除法來解答。 板書:36 3
怎樣算出這道題等于多少呢?
(設計思考:教師提供本課的主題圖的畫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來想除法的結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課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組分3根,可以分成10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組3根,可以分兩組。10組加2組就是12組。
我們可以用這三個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過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寫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數個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寫在個位上,這樣就算出了得數是12。
為什么要把1寫在十位上么?
這里的1表示的是1個十,所以要把1寫在十位上。
(設計思考: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倡導算法多樣化,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試一試
試一試,并說一說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鞏固練習
1、算一算,說說每組中的三個算式有什么規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奪紅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請看剛算的這些題,它們的除數都是幾位數?
除數都是一位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
3、解決問題
教材第10頁第2題2 。
教材第11頁第2題
第1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應該用除法解決。777=11。
答: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這里不是單位名稱。
第2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元?
應該用減法解決。777=70(元)
答:一雙鞋子比一副手套貴70元。
第3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1)買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來解答一下吧。
(2)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一共要多少元?請你解答出來。
請看正確答案。37+77=21+77=98(元)
答: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要98元。
4、第11頁第3題
(設計思考: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在練習中,讓學生解決多信息,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了學生根據問題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還可以用小棒幫助算。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下課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2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P24—25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創設了“青蛙吃害蟲”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然后,用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加減的直觀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這使學生經歷了從“具體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過程,有助于對加減法的理解。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注內容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3、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運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積極的主動的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于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計算方法,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準備:計數器、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前準備
(1) 填一填
7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50里面有( )個十,30里面有( )個十,合起來是( )個十
【復習數的組成,為學生鋪墊了相同數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競賽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猜謎語,揭示課題
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青蛙)
青蛙現在在什么地方?它們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青蛙吃害蟲”(出示課題)
青蛙可以把莊稼里的害蟲吃掉,農民就不用把農藥噴撒在莊稼上,這對我們的環境就可以起到凈化的作用,我們就能吃上綠色食品。青蛙對我們有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呢?(不能捉它,要保護它)
【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加入小孩子喜歡的元素,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過度:
有一只小青蛙知道同學保護它們的決心后,給我們班發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去參加青蛙王國舉行的捉蟲比賽。你們去不去呀?
【邀請信的形式,可以更進一步地促進學生和動物小青蛙之間的友好關系,并把學生帶進一個輕松的童話世界,有效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行課堂教學。】
比賽的現場可真熱鬧呀!看,有兩只青蛙正搶著吃害蟲呢!它們都說什么話呢?
生1:小青蛙說:“我吃了30只害蟲”。
生2:大青蛙說:“我吃了56只害蟲”。
2、青蛙很細心,隨時收集身邊的數學信息,我們能不能根據它們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3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物體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課學過的內容,但前一節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模板5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2.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3.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
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保教育.
1.出示圖片:主題圖
2.教師談話
樹林中有一些小樹,分兩排種植,少先隊員大哥哥、大姐姐們要為小數澆水,第一排有8棵樹,第二排中了6棵樹,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工需要為多少棵樹澆水嗎?
二、問題擺現,體會計算多樣.
(一)教學“8+?”
1.根據問題,同學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出示圖片:說一說1和說一說2)
(二)比較
1.計算對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收獲嗎?我們再看幾組,先計算,如果有收獲請你驗證你的想法,如果沒有,請你繼續總結.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結.
9加幾就減1,8加幾就減2.
5.反饋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圖片:擺一擺,算一算
(二)出示圖片:蝴蝶
(三)出示圖片:蜻蜓
(四)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學問題(如: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選一些挑戰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課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教學點評:
本節課創設了故事情境,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掌握了多種算法,并知道哪種算法最簡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教學中應注意練習的形式應多樣化,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的數學分類教案11-24
小學數學《分類》教案03-23
一年級數學整理與分類教案09-05
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04-12
一年級數學教案:分類06-02
《樹葉分類》數學教案09-13
幼兒數學《圖形分類》教案10-27
小學數學分類教案10-29
小學數學教案分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