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術的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美術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美術的教案 1
活動目標:
⒈學習用橡皮泥制作月餅。
、蚕矚g參與泥工活動,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規。
活動準備:
、比耸忠环菹鹌つ唷⒛喙ぐ、稍大的圓形瓶蓋若干。
、彩占鞣N月餅盒。
活動過程:
、逶嘛灥觊_張
⒈小朋友知道中秋節嗎?中秋節要吃什么(月餅),我們來做月餅送給爸爸、媽媽和你喜歡的人好嗎?我們一起來制作月餅吧!
、渤鍪尽霸嘛灐倍Y盒,師幼一同觀察月餅。
、持星锕,月亮圓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上面會有一些美麗的花紋,有的還有漂亮的'圖案。
、孀鲈嘛
、苯榻B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⒉引導幼兒探索做月餅的方法:想一想、試一試,怎樣把橡皮泥變圓。
、硞別幼兒示范探索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泥,按壓等方法。
⒋允許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餅:用手掌壓或用工具壓,然后用圓形瓶蓋扣在泥餅上,按壓成圓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圓形瓶蓋或者模具里并用手指按壓,然后用手指在圓形泥餅上壓出各種花紋。
、祩別指導,鼓勵不愿動手的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想辦法把月餅盡量做得圓一些。
中秋美術的教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2、能畫出不同顏色花紋的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
2、不同款式的月餅圖片;
3、彩筆、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想想你記憶中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半圓形彎彎的)
二、播放《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了解月亮變化的過程。
三、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出示月餅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月餅的外形、顏色、味道,說說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
小結:中秋節也就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人又稱團圓節,是歡慶豐收、家人團聚、賞月、品月餅的傳統節日,月餅圓圓就像月亮一樣人們都要吃月餅來歡慶中秋節。月餅也象征團圓,一般人們把一個月餅分開來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開。
四、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做什么樣的“月餅”,從月餅的顏色,形狀,圖案等方面進行引導。
五、鼓勵幼兒大膽的繪畫月餅。
在指導過程中,提醒幼兒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餅,如紅色——草莓味、黃色——橙子味、綠色——青草味等等讓幼兒纏身作畫的熱情。
六、作品欣賞并展示。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中秋美術的教案 3
內容與要求:
1、嘗試表現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2、回憶中秋賞月,體驗看月亮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能表現出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活動準備:教師范例、鉛畫紙、勾線筆等。
活動流程:討論演示——操作表現——分享體驗活動過程:
一、討論演示
。1)討論對比畫
1、出示范例1,師:猜猜畫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時候頭要怎么樣。
2、出示范例2,師:抬頭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著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共同討論:通過比較來發現頭發、眼睛、嘴巴等畫的位置不一樣。
4、小結:原來抬頭看的時候我們五官的位置不一樣。
。2)討論示范畫
1、請個別幼兒來示范抬頭時的頭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師:中秋節,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現1、教師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畫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賞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兒創作:人手一份繪畫紙,幼兒進行繪畫。
3、教師指導:根據幼兒繪畫表現進行鼓勵與幫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賞,師: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嗎?
2、互相肯定:大家畫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ㄑ由旎顒樱撼鍪酒渌独,引導幼兒在個別化學習中繼續探索……)
中秋美術的教案 4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5日
三、活動準備:
蘇軾的《水調歌頭》ok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
八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
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
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于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霸聢A人團圓”,
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生:嫦娥奔月:
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引導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老師: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F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為豐富校園文化,營造熱烈、喜慶的校園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才藝展示的平臺,保定七中高一年級部組織舉辦中秋、國慶主題繪畫展活動。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投稿,大膽想象,精心制作,呈現出一場美妙的藝術盛會。
學生的繪畫作品靈動而富有創意,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在繪畫中加入了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互碰撞,想象豐富,切合主題,體現出學生濃厚的文化底蘊,詮釋出對祖國的濃厚情感。此次繪畫展充分展現了高一學生的優秀特長,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興趣愛好,豐富了學校的文化生活,為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相互促進的平臺。
中秋美術的教案 5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發覺。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歡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是八月十五號。
活動難點:
中秋節的傳奇和民俗
難點剖析: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脫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于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閱歷,對于中秋節的傳奇和民俗認知少。
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閱歷鋪墊,活動就更有參加性。
2、自主閱讀,供應閱讀空間。
活動過程:
一、關于中秋傳奇的溝通和共享
幼兒自由敘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二、教師敘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么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3、從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么來的?
三、幼兒閱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完整故事。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后我覺得我們學到的學問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擬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借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忙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其實對于中班小朋友的學問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許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學問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于中秋節的傳奇《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么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觀賞一遍,來聽出里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其次遍故事。最終,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終,在時間的緊迫下我完畢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會利用平常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了解。
中秋美術的教案 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發展表現故事情節畫面,嘗試制作連環畫圖書。
2.在小組合作中能與同伴互相協商、分工,共同完成圖書制作。
3.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活動準備
ppt、繪畫紙、油畫棒、訂書機。
活動過程
1.回憶中秋節的主要情節。
師:你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討論怎樣制作連環畫書。
。1)師:今天請小朋友將你的.中秋節故事畫下來,做成一本你的中秋節連環畫。
(2)師:你們還記得什么是連環畫嗎?做連環畫有什么要求?
(有封面、故事、封底、裝訂、標價、出版社)
。1)你的中秋節故事需要畫幾張畫面?每張畫表現了什么內容?
3.幼兒制作“我的中秋節”連環畫。
。1)請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本中秋連環畫,你們先商量故事內容,讓后繪畫,制作連環畫。
4.幼兒作品展示,并互相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
將幼兒連環畫放置在閱讀區,供大家互相閱讀。
中秋美術的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中秋節的節日氛圍,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
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學習用團、壓、捏等方法制作簡單的月餅造型。
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動手制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超輕黏土(多種顏色)、安全兒童塑料刀、圓形瓶蓋、月餅圖片若干、輕音樂。
經驗準備:幼兒聽過簡單的中秋故事,對月餅有初步認知。
三、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教師播放輕柔的音樂,展示精美的月餅圖片,用生動的語言說:“小朋友們,秋天到啦,有一個特別的節日要來了,在這個節日里,我們會吃到甜甜的、圓圓的`月餅,它就是中秋節!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好吃的月餅吧!”
示范講解(10 分鐘):教師拿出超輕黏土,邊示范邊講解制作步驟。先取一團黏土,用雙手團圓;然后放在手心輕輕壓扁;再用手指在邊緣捏出花紋。示范過程中鼓勵幼兒觀察,并提問:“小朋友們看,老師是怎么把黏土變成月餅的呀?”
幼兒創作(15 分鐘):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黏土進行創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工具,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制作出不同顏色和花紋的月餅。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適當幫助。
作品展示(5 分鐘):幼兒將制作好的月餅放在展示臺上,互相欣賞。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如:“哇,你的月餅顏色真漂亮!”“你的花紋捏得好特別呀!”
四、教學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更多材料,鼓勵幼兒繼續制作月餅,裝飾教室,營造中秋氛圍。
中秋美術的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中秋燈籠的文化寓意和基本造型特點。
學習運用水彩筆、油畫棒等工具,繪制出色彩鮮艷、造型獨特的中秋燈籠。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二、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水彩筆、油畫棒、素描紙、燈籠圖片及視頻資料、勾線筆。
經驗準備: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對中秋節的習俗有一定了解。
三、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5 分鐘):播放中秋夜晚掛滿燈籠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燈籠的'顏色、形狀和裝飾,提問:“視頻里的燈籠好看嗎?它們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知識講解(10 分鐘):展示不同種類的燈籠圖片,講解燈籠的結構,如燈身、燈穗、提手等。介紹燈籠在中秋文化中的寓意,如團圓、喜慶等。同時,分析優秀燈籠繪畫作品的色彩搭配和構圖方法。
教師示范(10 分鐘):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繪制中秋燈籠。先用勾線筆輕輕勾勒出燈籠的外形,再添加裝飾圖案,如月亮、星星、花朵等;最后用水彩筆和油畫棒上色,強調色彩的對比和層次感。
學生創作(20 分鐘):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繪制一幅中秋燈籠畫。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畫面的構圖和色彩搭配,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幫助。
作品評價(5 分鐘):學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從造型、色彩、創意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四、教學延伸
組織學生舉辦 “中秋燈籠畫展”,邀請其他班級的同學參觀。
中秋美術的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夠運用剪紙技巧創作與中秋相關的作品,如月亮、玉兔、月餅等。
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彩色卡紙、剪刀、刻刀、膠水、鉛筆、橡皮、中秋剪紙范作、剪紙視頻教程。
經驗準備:學生有使用剪刀的經驗,對剪紙藝術有初步認識。
三、教學過程
視頻欣賞(5 分鐘):播放精美的剪紙藝術視頻,重點展示中秋主題的剪紙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這些剪紙作品漂亮嗎?你們想不想自己也剪出這么好看的圖案?”
知識講解(10 分鐘):介紹剪紙的歷史、特點和分類,講解剪紙的基本方法,如對折、畫樣、剪裁等。同時,展示不同的剪紙紋樣,如鋸齒紋、月牙紋等,讓學生了解其特點和用途。
示范操作(10 分鐘):教師選取一個簡單的中秋圖案(如月亮),進行示范。先將紙對折,用鉛筆在紙上畫出圖案的一半,然后用剪刀小心剪裁,展開后展示完整的'圖案。強調使用剪刀和刻刀的安全注意事項。
學生實踐(20 分鐘):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中秋元素,設計并剪出作品。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對作品進行獨特的裝飾。
作品展示與分享(5 分鐘):學生將自己的剪紙作品貼在展示板上,互相交流創作思路和感受,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鼓勵。
四、教學延伸
鼓勵學生回家教家人剪紙,一起制作中秋主題剪紙作品,裝飾家庭環境。
中秋美術的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手抄報的設計方法,包括版面布局、文字排版、插圖繪制等。
能夠設計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美觀大方的中秋主題手抄報。
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手抄報專用紙、彩筆、勾線筆、尺子、橡皮、優秀手抄報范例、中秋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
經驗準備:學生對手抄報有一定的了解,具備基本的繪畫和文字書寫能力。
三、教學過程
范例展示(5 分鐘):展示多幅優秀的中秋主題手抄報范例,引導學生觀察手抄報的.版面布局、色彩搭配、文字內容和插圖設計,提問:“這些手抄報哪些地方吸引你?為什么?”
知識講解(10 分鐘):講解手抄報的設計要素。版面布局方面,介紹報頭、報眼、版塊劃分等;文字排版要注意字體、字號、顏色的搭配;插圖繪制要與主題相符,起到美化作用。同時,分享收集和整理中秋相關資料的方法。
小組討論(10 分鐘):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的手抄報設計思路,包括主題、內容、版面布局等。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討論,給予指導和建議。
設計制作(25 分鐘):學生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開始設計制作手抄報。教師提醒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注意細節,保證作品質量。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作品評價(5 分鐘):各小組推選代表展示作品,其他小組從主題突出、版面美觀、內容豐富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評選出優秀作品。
四、教學延伸
將優秀手抄報在學校宣傳欄展示,或參加學校組織的中秋主題文化活動。
中秋美術的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藝術形式(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創作具有獨特創意的中秋主題作品。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藝術表現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
讓學生深入理解中秋文化內涵,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感悟。
二、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根據學生選擇的創作形式準備相應材料,如丙烯顏料、畫布、陶泥、廢舊材料、工具等。同時,準備中秋文化相關的書籍、圖片、視頻資料。
經驗準備: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基礎,對多種藝術形式有一定了解。
三、教學過程
文化導入(10 分鐘):通過播放中秋文化紀錄片、展示經典藝術作品等方式,深入講解中秋文化的歷史淵源、民俗活動和文化寓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藝術形式表現中秋文化,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創作構思(15 分鐘):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一種或多種藝術形式,構思創作主題和內容。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突破傳統表現形式。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同學交流討論,完善自己的創作思路。
創作實踐(40 分鐘):學生開始進行藝術創作,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學生的創作情況提供技術支持和藝術建議。鼓勵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嘗試和探索,解決遇到的問題。
作品展示與研討(15 分鐘):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紹創作思路和想要表達的情感。其他學生進行欣賞和提問,展開研討。教師從藝術表現、創意構思、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改進作品。
四、教學延伸
組織學生舉辦中秋主題藝術展,邀請學校師生參觀,促進藝術交流與文化傳播。
【中秋美術的教案】相關文章:
中秋節美術教案07-09
中班美術中秋節教案08-10
小班中秋節美術教案09-04
中班中秋節美術教案09-25
中秋節美術教案(精選14篇)04-30
中秋節美術教案(通用17篇)09-09
中班中秋節美術教案(精選15篇)08-16
中班中秋節美術教案(精選20篇)09-23
關于中秋節美術教案(通用14篇)09-20
中秋節月餅中班美術教案(精選15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