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1
一、指導思想
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敬老主題活動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展現社會尊老敬老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侍老、助老的社會風尚。
二、活動時間:
9月26日
三、活動對象:
川匯區委老干部局全體干部職工。
四、活動過程及內容
(一)“感恩的心”重陽節文藝匯演
1、時間:20xx年9月26日上午8:30。
2、地點:原川匯區人民政府廣場。
3、參加人員:川匯區委老干部局全體干部職工。
4、活動準備及工作分工。
(1)會場墻面背景、橫幅制作:老干部活動中心。
(2)主席臺會場布置:老干部活動中心辦公室。
(3)音響設備、會場音樂準備:老干部活動中心。
(4)演職人員位置安排:老干部活動中心。
(5)活動宣傳報道:辦公室。
攝影:川匯區委宣傳部
5、主持人:苑昆鵬,周佳
6、議程
(1)主持人宣布文藝匯演開始。
(2)參加文藝匯演的川匯區委老干部局局長致辭。
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20xx年“感恩·九九”重陽節節目單。
1、博藝盤鼓隊盤鼓。
2、老干部合唱團合唱《走向復興》、《永遠跟黨走》。
3、川匯行政新區舞蹈隊舞蹈《格桑花開》。
4、建設路舞蹈隊《第五套秧歌》。
5、大禹治水隊扇子舞《開門紅》。
6、川匯新區廣場舞蹈隊《荷塘月色》。
7、濱河公園舞蹈隊《當兵的'人》。
8、博藝舞蹈隊《新年到》。
9、活動中心戲劇團《六老侃戲》。
10、老干部活動中心舞蹈隊《北京平四放光彩》。
11、公園隊《采茶舞》。
12、建設路舞蹈隊《紅紅的日子》。
13、交警小區腰鼓隊《歡樂的腰鼓》。
14、周口市空竹協會抖空竹。
15、公園隊《苦菜花》。
16、大鐵牛隊《海派秧歌一套扇》。
備選:
1、濱河公園舞蹈隊《荷塘月色》。
2、建設路舞蹈隊《秧歌大》。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2
一、活動背景與目標
為傳承紅色文化,展現銀發學員的愛國情懷,特舉辦"歲月鎏金"主題演出。通過經典作品演繹,喚醒集體記憶,增強學員的文化認同感與團隊凝聚力。
二、演出架構設計
(一)時空長廊·情景開場
以1921-2024年時間軸為線索,設置"南湖紅船""抗戰烽火""改革開放""新時代"四大情景模塊。60名學員身著對應時期服飾,通過舞蹈《東方紅》、詩朗誦《延安與中國青年》、情景合唱《春天的故事》等節目,串聯百年歷程。
(二)紅色技藝·非遺傳承
邀請非遺傳承人指導學員完成剪紙《紅船》、刺繡《五角星》等作品,在舞臺背景LED屏實時展示創作過程。設置"紅色物件講述"環節,由學員分享老照片、紀念章背后的'故事,搭配民樂合奏《映山紅》。
(三)薪火相傳·代際互動
邀請學員子女擔任"紅色信使",與父母共同演繹《雞毛信》情景劇。設計"時光膠囊"環節:學員書寫對青年一代的寄語,由少先隊員代表接收并宣讀,穿插歌舞《我和我的祖國》。
三、適老性設計
1. 舞臺設置防滑地毯與扶手,節目時長控制在3-5分鐘,每篇章間安排3分鐘休息
2. 采用無線耳麥與提詞器,確保臺詞清晰呈現
3. 為視力不佳學員配備手持放大鏡版節目單
四、傳播推廣
制作"紅色記憶"紀錄片,收錄學員排練花絮與歷史物件故事,通過社區公眾號與本地電視臺播出。演出后舉辦"紅色手作展",將學員作品贈予中小學作為德育教具。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3
一、活動定位
打造老年大學,涵蓋書畫、歌舞、戲曲、科技等多元才藝,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風貌。設置"人氣之星"評選,激發學員參與熱情。
二、創新板塊設計
(一)跨界融合·藝術工坊
開設"書畫+歌舞"創意單元:書法班學員現場書寫"壽""福"等大字,舞蹈班以書法節奏為韻律演繹《墨舞》;繪畫班學員繪制《四季花卉》長卷,模特班學員手持畫作走秀,搭配民樂《彩云追月》。
(二)科技賦能·智慧晚年
設置"銀發科技秀"專場:智能手機班展示短視頻制作成果,無人機班進行航拍畫面實時傳輸,編程班學員操控機器人表演《千手觀音》,穿插情景劇《我的智能生活》。
(三)民間絕活·地域文化
邀請各省市籍學員展示家鄉技藝:東北學員表演二人轉《小拜年》,江浙學員演繹評彈《茉莉花》,陜北學員帶來腰鼓《安塞印象》,現場制作地方特色小吃供觀眾品嘗。
三、安全保障
1. 建立"1+1"幫扶機制:每位高齡學員配備一名年輕志愿者協助候場
2. 舞臺燈光采用暖色調柔光,避免強光直射
3. 餐飲區提供低糖、軟糯的適老茶點
四、成果轉化
將優秀書畫作品制作成臺歷贈予學員,短視頻作品剪輯成《銀齡達人》系列紀錄片,在老年教育平臺連載播出。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4
一、文化脈絡梳理
以"一城一故事"為核心,挖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通過"非遺活化""民俗再現""方言傳承"三大板塊,打造沉浸式地域文化盛宴。
二、特色節目設計
(一)非遺新繹·活態傳承
邀請絨花制作、云錦織造等非遺傳承人開設工作坊,學員完成作品并進行《非遺服飾秀》。設置"方言情景劇":用當地方言演繹《老字號傳奇》,還原百年商鋪的經營故事,穿插民間小調《茉莉花新唱》。
(二)市井記憶·生活美學
重現"老市集"場景:學員扮演商販、顧客,展示傳統叫賣聲與老物件使用方法。開設"鄰里茶話會"單元,由長者講述城市變遷故事,搭配評彈《姑蘇好風光》與茶藝表演。
(三)山水詩畫·家園頌歌
舞蹈班以本地山水為靈感創作《綠楊城郭》,書畫班學員現場繪制《城市新貌》長卷,模特班手持油紙傘演繹《雨巷》意境,最后全場齊唱新編民謠《我的家鄉我的.歌》。
三、適老細節
1. 舞臺背景采用實景投影,減少復雜道具搬運
2. 設立"記憶輔助站",提供老物件實物展示與語音講解
3. 節目單附加方言詞匯注釋表,方便外地觀眾理解
四、文化傳承
演出后整理《地域文化口述史》,收錄學員講述的城市記憶;將方言情景劇制作成音頻教材,用于老年大學語言班教學。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5
一、活動理念
以"科學養生,將健康知識與藝術表演結合,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養生方式,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二、功能模塊設計
(一)運動養生·活力展示
開設"銀發健身操"專場:太極班表演《八段錦》,廣場舞班展示改編版《最炫民族風》,柔力球班演繹《彩云之南》。設置"運動處方"環節,由體育老師現場指導正確的關節活動方法。
(二)膳食養生·美味課堂
舉辦"養生廚藝秀":烹飪班學員演示低糖糕點、藥膳湯品制作,營養師同步講解食材功效。設計"餐桌情景劇",通過小品《健康飲食風波》傳遞科學膳食理念,穿插歌舞《食全食美》。
(三)情志養生·心靈SPA
開設"音樂療愈"單元:聲樂班演唱《夕陽紅》等經典老歌,器樂班用古琴、葫蘆絲演奏舒緩樂曲。設置"正念冥想"環節,引導觀眾進行呼吸訓練,搭配詩朗誦《變老的時候》。
三、健康保障
1. 現場設置醫療急救站,配備血壓儀與常用藥品
2. 所有表演道具重量不超過2公斤,避免學員負重
3. 燈光采用模擬自然光的.柔光燈,減少視覺疲勞
四、科普推廣
制作《老年養生手冊》,收錄演出中展示的健身操、食譜;在老年大學官網開設"健康直播間",邀請參演學員分享養生經驗。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 6
一、核心理念
打破年齡壁壘,通過"銀發智慧+青春活力"的碰撞,展現不同年代的'文化共鳴,促進代際理解與情感交流。
二、創新互動設計
(一)時光對話·情景劇場
設置"家庭博物館"場景:學員展示老物件并講述故事,小學生扮演"時光小記者"進行采訪。創作《歲月膠囊》情景劇,演繹祖孫三代在不同年代的學習生活,穿插歌舞《光陰的故事》。
(二)技藝傳承·匠心接力
開設"非遺師徒秀":老年學員傳授剪紙、編織等技藝,青少年學員展示學習成果并加入創新元素。設計"跨年齡才藝PK",如老年書法與少年涂鴉同場展示,共同完成《薪火相傳》主題創作。
(三)潮流碰撞·青春綻放
設置"年代秀場":老年模特班演繹傳統服飾,少年模特展示現代時裝,共同完成《時空霓裳》走秀。創作《新老歌謠串燒》,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與《少年》混搭演唱,搭配街舞與民族舞融合表演。
三、代際融合設計
1. 采用"1老+1少"搭檔排練模式,促進跨年齡交流
2. 舞臺設置高低臺階與緩坡,方便不同年齡層上下場
3. 節目單采用圖文并茂的漫畫版,兼顧老年閱讀與少年興趣
四、社會影響
演出后舉辦"代際對話工作坊",組織學員與青少年共同策劃社區活動;制作《跨越時空》紀錄片,記錄排練中的代際互動故事,向社會傳播尊老愛幼的正能量。
【老年大學匯報演出方案】相關文章:
畢業匯報演出策劃方案 -策劃06-04
大學畢業匯報演出策劃方案 -策劃11-07
大班畢業典禮匯報演出方案(精選11篇)10-28
匯報演出策劃書07-02
軍訓匯報演出領導總結范本11-04
畢業生優秀作品匯報演出策劃方案 -策劃09-07
演出策劃方案08-15
話劇社匯報演出策劃書 -策劃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