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篇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和祭祀節日。在這個緬懷先人的節日里,我們又需要做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朋友分享三篇關于家鄉的清明節作文,歡迎閱讀!
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是什么東西這么香呢?我來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奶奶在做楊柳蛋餅。奶奶用柳葉、雞蛋、蔥和在小面里調成糊,再倒在油鍋里做成一個大大的、圓圓的薄餅。咬一口,香香的,脆脆的,可好吃了!
吃完午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帶我來到曾祖父的墳前,他們把墳上的雜草清理干凈了,還在上面插了一些彩紙做的小旗,然后燒了一些紙錢并鞠了躬、磕了頭。
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我們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呀?”媽媽說:“我們是來掃墓的 ,為了表示對親人的思念,活著的人就在清明節這一天來到他的墳前掃墓。而且清明節的時候天氣開始回暖,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人們可以乘機踏青、旅游。”“那早上吃柳葉蛋餅也有什么說法嗎?”“因為以前人們生活條件不好,到清明節的時候就沒有東西吃了,人們只好挖野菜、吃樹葉,現在吃柳葉蛋餅是對以前生活的紀念,提醒人們雖然現在的生活好了,但也不能忘記以前的生活。”聽了媽媽的話,我對清明節的了解更多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朝,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又名踏青節,其熱鬧程度僅次于春節。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清明節都過得不大一樣。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是這樣過的。
清明節那天,人們都先在家中或者到寺廟祭拜租先。然后把先前準備的食物及物品,水果等祭品和鋤頭鐮刀之類的東西帶上山祭拜去世的親人。上山之后,我最愛做的就是為已逝親人整理墳頭。整理時,我總愛拿起鐮刀除割草,其實說割草,倒不如說是玩。每次我割草時,都是總是三分鐘熱度的形式。干了一小會就罷工。為此,每年清明節,媽媽每次都不是很愿意的帶我到山上,總是在出發前特別特別地交代我說不許胡鬧,但是我每次都三分鐘熱度,所以,我每次總被媽媽罵。整理完墳頭后,大人們就會把祭品擺上去,然后祭拜已逝親人。接著,就要燒銀紙了。聽說這些銀紙是陰間的紙幣,是捎去給逝者花的。為的是讓逝者在陰間有錢花。當然,這個環節我也很喜歡做,拿出銀紙,它們拿在手上,慢慢數出幾張幾張,向火中拋去燒,燒完銀紙后,就要等一會,然后把祭品拿下來,最后就可以下山回家了。祭品同時也可以吃了。
家鄉的清明節的習俗真是神奇,而且我現在也就知道以上這些了。其他的習俗我們小屁孩并沒有參加,但是清明節本身就過得很開心!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我的家鄉在合江縣的一個小山村,山村里住著一百多戶人家,每年清明節是村里最熱鬧的節日,也是大團圓的日子。
每年春節時,會手(家族主持人)就去趙姓人家收取會費,準備好清明節祭祖宴會的資金。
清明節那天,趙姓家族的人就會穿戴整齊,不約而同地來到趙家祠堂。在附近的村民就把自家的餐桌,板凳,鍋碗筷等搬去備用。他們吧豬羊殺后刮掉毛,放在擔架上由四個人抬著,后面跟著是一群敲鑼打鼓的樂隊(都是村里的村民)來到祭祖臺,由劊子手,族長宣布祭祖儀式,介紹家族的情況。趙氏子孫們每人手里拿著兩支蠟燭,三支香,排著隊,一個接一個去跪拜,許愿,求先祖保佑。祭祖結束后就會選出明年的會手。這時樂隊就開始表演節目,老人,小孩,婦女,就坐著觀看。
廚師們忙著把祭完先祖的豬羊拿來辦酒,幫忙干活的人很多,有的挑水,有的洗菜,有的擺放桌子、凳子,有的幫忙切菜、切肉,很快就擺了二三十桌,只要有人吆喝一聲‘坐起啰’大人小孩就迅速坐上桌,一邊吃一邊上菜,他們吃的是流水席,吃完飯后就離開,等收拾好碗筷,又擺兩批三批,他們吃的是“九個碗”,(只有九道菜),但是個個都很滿足,快樂!
爸爸說他們的祭祖活動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從來沒有停過。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1-21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1-18
家鄉清明節作文02-04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4-30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7-13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4-30
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04-19
關于家鄉的清明節作文02-04
家鄉清明節初中作文09-12
家鄉的清明節小學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