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西游記作文集合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游記作文 篇1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人物大家一定都是很熟悉的吧。除惡務盡的孫悟空,
畏艱險西天取經的唐三藏等人物,大家一定也是耳熟能詳的。
在《西游記》中,我最欣賞的是孫悟空,因為孫悟空哪怕是受了委屈,也不會離開唐僧。孫悟空在“齊天大圣”與“孫悟空”之間選擇的是沒有自由的“孫悟空”,而不是自由散漫的.“齊天大圣”。被唐僧誤解了,仍對唐僧不離不棄,這需要多大的忍耐啊?孫悟空的本領肯定比唐僧大,這是有目共睹的,卻要被不明事理的唐僧使喚,時不時還會指責、誤會。唐僧何德何能當孫悟空的師傅啊?
初次拿起書看《西游記》的時候,覺得孫悟空敢愛敢恨、不知天高地厚,那時的齊天大圣真的好威風,當時就感覺孫悟空是我的偶像。后來因為太小,便丟下了書跑開了。大了一點,第二次捧著書讀的時候,又覺得孫悟空有點窩囊,本領那么大,還要聽從于除了講經,其他都不會的唐僧。六年級的時候,我第三次拿起書讀的時候看到了后面,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孫悟空其實并不是窩囊,他只是有情有義罷了。現在,當我再一次拿起書時,讀的是原著,這一次,我邊讀書邊思索內容的真正意思。在思索的同時,我還會不時的揣摩作者的心思。終于讀懂了《西游記》的真正含義:成功要有信念的而且要堅定。
“有背景的鬼都被人接走了,沒有的被打了!”一次,我讀給弟弟聽幾篇,問弟弟明白了什么道理時,弟弟竟然這么回答我。聽完后,我當時就想:“寧可相信這世界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弟弟的這張破嘴!”不過,后來再仔細一想,好像還有點道理哦……還真是中了孫悟空的邪了。
你覺得《西游記》帶給你了哪些啟示呢?
西游記作文 篇2
(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與西游記小課題組)一、研究原因每個星期三的下午,我們班都有人帶資料,到班級讀。我經常帶,我也經常看到別人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其實我也想組織。于是我便找了幾個人,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經過我們的商量,決定研究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與西游記這個話題。二、研究方法我們先查了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的簡介,我們是通過上網才查到的我們先在網上搜索的地方打了我們研究的題目: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與西游記這幾個字。隨后,很快就出現了許許多多關于這個話題的欄目。最后我們選擇了吳承恩簡介的這個欄目,我們打開以后,上面果然顯示著關于吳承恩的介紹,我們讀完了這個介紹,接著又開始查西游記的主要人物。三、研究收獲1.吳承恩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明代文學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說《西游記》的作者。少年時,吳承恩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開始將唐僧西游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書房"射陽(竹移)"中,創作成百回本小說《西游記》。此書一問世,就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成為世界文壇瑰寶。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2.西游記的主要人物唐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后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并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云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圣,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斗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后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云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唐僧西去取經路過云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豬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沙和尚,法名悟凈,原是天宮玉帝的卷簾大將,因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鏟,武藝高強,不畏強敵。經南海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身上有兩件寶,一件是菩薩葫蘆,一件是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后來,他用九個骷髏作為九宮,把菩薩葫蘆安放在其中,成為法船,穩似輕舟,順利地幫助師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四、研究感想通過這次研究,我知道了,吳承恩因為少年時,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開始將唐僧西游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而且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才寫出了西游記這部名著。同時,我也了解了西游記中各個主要人物的的才藝和性格。課題組成員吳子肖劉碧茜陳佩佩黃雅文顏丹琪肖俠課題組組長吳子肖執筆人吳子肖指導老師李秀娟吳價寶指導教師:李秀娟、吳價寶
西游記作文 篇3
相信大家對《西游記》都不陌生吧!《西游記》四大名著只一,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小說中寫的是唐僧師徒四個人,為去西天(也就是印度)求取真經,一路上遭九九八十一難,如云桟洞悟空收八戒、三打白骨精、大鬧黑風山、真假美猴王、車遲國斗法……他們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求得真經普度眾生,后又被拍成電視劇。
孫悟空,唐僧門下大弟子,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圣”他勇敢機智、桀驁不馴、疾惡如仇、敢于放抗壓迫、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如蒼蠅、小蟲、牛魔王……大鬧天宮,煉造的火眼金睛。后又因不聽師父教誨,觀世音菩薩將金箍套于頭上,以此制約他。筋斗云,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他真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后來取得真經又被封為“斗戰勝佛。”以上還不是全部,他還對兄弟、對師父、對猴子猴孫的友誼更使得我們大家最喜歡他了。
豬八戒,他是天蓬大元帥,孫悟空的二師弟,掌管天庭十萬水軍,但是他因調戲嫦娥仙子觸碰天條被貶下界,錯投了豬胎,成了一副嚇人的模樣。有很多人看完《西游記》都會說他好吃懶做、好耍小聰明、貪戀女色,但我要說那只是一方面啊!豬八戒并不是那么無能,雖然好吃懶做,總是喊著“散伙,”但是他也是一個戰斗勇猛、能知錯就改、純樸憨厚的人啊!在師父遇難時他也挺身而出,所以豬八戒也不是大眾所認為的那樣。
沙和尚,法名沙悟凈,本是天庭卷簾大將,因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界,后受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愿與其求取真經。在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賢不貳,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唐僧,悟空、八戒、悟凈三人師父,他是崇尚佛法、嚴守戒律、立場堅定,但有時也是賢愚不分、好壞不辨,身邊不離吃“唐僧肉的字眼。”他不會武功,但是他的“善哉,善哉”可不是簡單的`,明顯能煩死妖精的哦!取經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讀了《西游記》,雖然它是虛構的,但它的道理是無窮的,它讓我們明白邪惡永遠戰勝不過正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唐僧師徒他們取經中,見到世事不公便拔刀相助,所以“善”才正是文章的主旨。
西游記作文 篇4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杰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并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后才圓滿的取回真經。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后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并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
而我最愛的,就是《西游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游記》,最感動于孫悟空,我驚嘆這個英雄."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范,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斗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斗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后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么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英雄_孫悟空_《西游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讀過《西游記》后,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_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于取得了真經。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
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讀過《西游記》還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了《西游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游記作文 篇5
《西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人,這個大作家寫了不少本又精彩又豐富的書呢!讓大家最深刻的就是《西游記》。這本書寫的是東土大唐的唐僧帶著神通廣大,斬妖除魔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師弟四人經歷的種種磨難,最終取得了真經,普度眾生。
在這本書中他們經歷的許許多多磨難其中有:棒打白骨精、盤絲洞、無底洞、三借芭蕉扇等等......其中我最最喜歡的就是觀燈遇犀牛,因為從中我能體會到唐僧的善良,唐僧、沙師弟和豬八戒等許多住在這里的`居民們背一個犀牛怪抓起來,悟空為了救師父、豬八戒、沙師弟和一些居民們。它汗流浹背的給那個犀牛怪打斗了好幾個回合,最終悟空用自己的法術取得了獲勝。其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悟空不管是有多么艱難的磨難,它都會不放棄的去解救師父和徒弟們。
這本書告訴我們,只有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合作在一起,最終才能取得勝利。不管說明誰我們都一定要團結在一起。
西游記作文 篇6
我出生于1992年5月5日,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家庭。
4歲時,我便開始學習書畫。至今,很多人都很羨慕我,說我啟蒙早,學藝精,可我從來都沒有喜歡過什么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或許它們就注定不屬于我。即使我出過我的畫集,得過太多太多的獎,可我還是很累很累。
于是,我茫然,我惆悵,我空白,我枯萎。
每當我遇到煩心事時,向朋友訴說,他們都會用同樣的話來回答我:“你有愛你的爸爸,媽媽,還有你的成功,你的自信,你的朋友,有了這么一大堆的財富,你還不幸福嗎?”我只會在我的心里回答:“不!”
是呀!“愛我的”爸爸,媽媽,或許,他們把我生下來,這樣,就證明他們曾經愛過我,也或許是我要求的太多,這本身就已足夠。
當我回家晚時,媽媽會氣呼呼地罵我不要臉;之后,又為我端上來熱呼呼的面條;當我考試不理想時,爸爸會極其暴躁地打我,罵我是個沒出息的東西;而后,又會安慰我從頭再來;他們是有文化的人,但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么無理,那么粗魯,動不動說話就打人,罵人。
物質上,他們卻給了我很多很多。
或許,我還不懂他們的愛,他們的心,那“愛”太復雜,太深奧。
但我的的確確不愛他們,甚至討厭,但我又愿意用我的生命換取他們的笑容,他們的健康,他們的快樂。
很奇怪的東西,讓人琢磨不透,又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親情”或是流這同樣血的緣故吧。
真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不敢也不想把我的憂郁和痛苦帶給別人,只能這樣受著,好累好累。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不是我,而是另一個我,一個強裝歡笑的虛偽的人。
真的,我好累好累。
朋友?什么是朋友?她們?我從不這樣想,只有她,我是肯定的。可是她僅僅因為學習不好,被媽媽否定了,有時,我想沖上去問:這是我的自由,你憑什么管我?可是,我沒有,畢竟誰都不會喜歡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吧。
于是,我茫然,我惆悵,我空白,我枯萎。
生如夏花。
西游記作文 篇7
西游記是吳承恩所寫,是以唐朝的唐僧到印度取經的事情為樣本,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書中是講唐僧一連收了3個徒弟,保護他去西天取經,途中歷經磨難,捉妖降怪,有許多的奇異怪事和相互之間關系的多次變化,一共經歷了八十一難,一行四人才到達天竺取得真經后,最后回到了唐朝。
西游記是一部懲惡揚善的著作,而且它的故事情節十分的曲折,且帶有喜劇的色彩,所以小孩子喜歡看西游記是因為小孩子喜歡看搞笑的,而符合了小孩子想象空間的要求,對于大人也是如此,滿足了人類的獵奇的需要,因此,西游記才能長久不衰。
同時,西游記也是一部弘揚不被壓迫的宣言,因為在現實中很多人會因為許多的事情而影響心情,所以很多人喜歡它,也不斷地接受了它,而且,在全文中有許多在現實中人們不敢做的事,因此許多人感到興奮,因為它讓人們感到了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挑戰。從文中人們多是體會到了正義的伸張,而罪惡得到了懲罰,它象征著自由自在,無所不能,隨心所欲,還表現了在戰斗中戰勝邪惡的那種痛快淋漓的,這些都是不被壓迫的體現。
縱觀全文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除了少部分,其余的都或多或少的和神、佛有關。有的是身邊的物品,有的是身邊的畜牲,有的是因管理漏洞而逃下來的在人間為妖的,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騎因為仙童打瞌睡而私自下凡,當了妖,最后還是孫悟空上天質問太上老君時才發現,諸如此類的事情在西游記中也有不少,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佛祖們都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物,是三界最渴望到達的地方,許多人為此而拼死拼活的修煉法術。但是這些上位者是怎么做的呢?放縱自己的下屬去人間搗亂,危害蒼生,還自稱得道者,這不能不說是一笑柄,其實,在孫悟空多次與妖怪戰斗,也是指和統治者的爪牙的斗爭。
在全文中孫悟空主要是做的是正義的'化身,他天不怕,地不怕,連玉皇大帝都對他無可奈何,無計可施,甚至還怕他三分。他敢于與眾神搏斗,反復不斷的磨練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自己的實力,增長了自己的本領,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聰明。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充滿了希望,因為在現實中許多人都會被壞人所欺負,卻總是好人無法斗贏壞人,而孫悟空又是經常將壞人打得屁滾尿流的,不敢再犯,是人民的一大福音。
孫悟空也是一個暴躁的人,容易感情用事,于是乎作者就安排了唐僧會緊箍咒,以此來約束孫悟空的行為,以免作出不好的事情來,而且唐僧是一個善良的化身,對世間的萬物都十分憐愛,但卻沒有火眼金睛之類能辨別事物本質的東西,因此當孫悟空為民除害,斬妖除魔時,唐僧總會進行阻撓,有時還會念緊箍咒,讓孫悟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所以讓人感到唐僧十分的愚蠢,也教會了我們以后要看清事情后采取行善,要注意場合。
西游記雖然是很脫離現實的書,但是它卻教給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西游記作文】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作文12-13
《西游記》作文12-09
作文 西游記07-24
西游記后傳作文02-03
西游記作文02-03
新編《西游記》作文08-14
西游記梗概作文12-20
西游記學生作文12-29
《西游記》梗概作文01-18
續《西游記》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