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六年級數學日記四篇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日記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1
在不久之前,我步入了六年級的學習之門。
剛開學不久,我認識了一位讓我又敬又怕的數學老師——謝老師。謝老師的課十分有趣,每一堂課都有笑聲。謝老師教給我許多知識:園的認識、百分數應用題、圓形的變換、比的知識、統計?? 其中圓這一內容我掌握地更好,我知道圓有三部分組成:圓心—O,半徑—r,直徑—d。以后,我要多看一些其他比較深奧的題目并嘗試解答。
對于百分數應用題我還不夠熟練解答,我要多做不明白的題目。
希望,在六年級我能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陳景潤與歌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數學家。19世紀40年代他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聽了清華大學的一位博學的數學教師的講課。
講課時老師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老師還打了一個形象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后王冠上的寶石!”
這個引人入勝的介紹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著他。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寶石的艱辛歷程。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潛心鉆研,光是計算的草稿紙就堆了足足幾麻袋。
經過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陳景潤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篇論文給出了至今為止最接近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的結果,論文的發表受到了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贊賞,它也被稱為“陳氏定理”。
我們快畢業了,學習也進入了白熱化。上次我們復習了數與代數。這次我們就復習式與方程。式子有幾個要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0不能做除數。雖然我以前學過可我還是錯了題。就有一道題讓我丟了臉,劉翔的110米欄成績約13()應該是秒,可我填的分鐘,這個題讓我終身難忘,我一定記住這道題。另一道題就是說明了我的單位進率還不行20xx米=()km()m,米和千米的進率是1000,可我想的是100。所以這道題都錯了。通過本周的學習我知道了錯題支持著你前進。做對的題不能驕傲更能讓你前進。
正反比例能讓我門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比如全班人數一定,出勤人數和缺勤人數成什么比例。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這道題不成比例。因為這道題的意義是加法,所以正反比例都不成立。 好了,今天的知識就學習到這里,戰斗一天比一天激烈,讓我們共同加油吧!!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昨天,我和奶奶到藥店買了兩盒藥片——胃舒寧 兩盒藥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員找給奶奶48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奶奶還可以這樣付:1.先給營業員50元,再付10元,找8元。2.如果奶奶有零錢,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過這次陪奶奶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昨天,數學課外輔導班考試,我考了95分。錯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題。填空那題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復習過,我沒有認真背,認真記,一邊背一邊在想其他的事情,一點也沒記住。因此,在考試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就隨便填了個數。那道文字題,是我沒看清題意,把“×”寫成“+”,就錯了。考得這樣的分數,第1題因為考試態度不端正,第2題因為我沒有認真復習。我以后一定做到這兩點,但也不能粗心。 老師,我每次考試都得不到滿意的成績。自從上了趣味數學以后,我就懂得了學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別人的答案是沒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后我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后,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 ,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
2.5×3×30×5=1125(元)。“還有什么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只筆袋8元,一只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2
7月25日 數學日記 星期四
早上,我和媽媽去買菜,到了菜巿場。媽媽問我:“我們要買3元的.冬瓜、10元的豬肉和1斤6元的雞蛋,一共要幾元錢?”我想了想,3元加10元再加6元等于19元。
是19元對嗎?”媽媽給了錢,說:“對!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板說:“算得真快,給你要的東西”。我和媽媽一邊買菜一邊說話,覺得又可以跟媽媽聊天又可以學到知識。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3
在有些同學的眼中,數學太平凡,太枯燥,然而在這平凡枯燥中,數學無時不刻不折射出美的光芒。
今天我和媽媽去商場買新衣服,我很快就看中了一件衣服,上面寫著:打八折,我的腦袋迅速開啟了思考模式,原價是387,現在打八折,八折=80%,我們就用387×80%,由于是口算,比較難算一些,所以我們可以估算,我們把387四舍五入為400,注意咯,有的同學會說把它估成390,390還是有些麻煩,所以在這里我們最好把它估成整十整百的數字,接著,我們用400×80%,80%化成小數是0.8,400×0.8=320(元),我告訴媽媽;“這件衣服打完折后是320塊錢。媽媽快買吧。”“著什么急?我們再去別的商場看看吧,或許比這邊的更便宜呢!”我們又到了另一個商場,同樣看見了這個衣服,這件衣服是396元,但是這件衣服打九折,猜一猜,哪件衣服會更便宜呢?我們來驗證一下吧!我們同樣把396估成400,那么,400×0.9=360(元)果然,第一件要比第二件便宜,我告訴了媽媽,媽媽帶著我把第一件衣服買了下來。
為了在寒假里豐富豐富我的'課外知識,我在寒假里開始大量閱讀,我向朋友出了個難題:“一本書有168頁,我第一天看了24頁,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三分之八,第三天看了第二天的四分之三,那么我第三天看了幾頁呢?”朋友說:“哎呀我要暈了。”我哈哈一笑,說:“其實只要我們的思路清晰,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你看,問題問的是第三天看了多少頁,我們就要去問題中找第三天的條件,我們在題中可以得知,要想知道第三天,必須先要求出第二天,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三分之八,第一天是單位“1”,單位“1”是24頁,所以單位“1”知道,要用乘法,用24×三分之八=64(頁)求出的是第二天,第二天已經求出來了,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天,第三天看了第二天的四分之三,在這句話中,單位“1”就不是第一天,而是第二天,單位“1”有變化,所以我們還要根據單位“1”知道或不知道來判斷用乘法或者除法,單位“1”知道,所以用乘法,64×四分之三=48(頁)這樣我們就求出了第三天所看的頁數,剛才講的是分步計算,綜合算式是:24×三分之八×四分之三=48(頁)”朋友說:“哦!原來這么簡單啊!”是呢!只要我們思路清晰,什么題都不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行動起來,認真的學習數學,鉆研數學,使用數學!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數學之光照耀我們的生活,讓數學之光照耀華夏大地!
六年級數學日記 篇4
今天,我高興的在家里看著我的《聰明數學》,我看著看著,看到一個春聯中有關于數學方面的趣味數學題。里面的內容是語靈部落的漢末央長老過生,魔數王國的女王帶領下他們的臣子去給長老祝壽。到以后,魔女小星看到長老的白胡子長長的,就忍不住問:“請問長老有多大年紀。
啃啃獸精靈長比較調皮,他對魔數王國的臣民的數學能力早有耳聞,他今天決定見識一下。
于是,他出一道題是用對聯的.形勢寫的:
上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開始我一直不知道從哪入手,因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后來,媽媽說:“花甲是指“60”歲,古稀是指“70”歲。現在,我終于有頭緒,上聯“重開”就是,下聯兩個60,“三七歲月”是3×7=21歲,上聯的年齡是60×2+3×7=141歲,下聯:“雙慶”是兩個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聯的年齡是70×2+1=141歲,所以長老年齡是141+141=282(歲)。
啊!原來數學是那么的有趣。
【六年級數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學日記-六年級-日記01-11
六年級數學日記08-17
數學六年級上冊日記12-10
六年級寒假數學日記10-25
六年級數學日記10-23
數學的日記06-02
數學日記10-07
數學的日記10-21
六年級數學日記四篇02-22
六年級的數學日記(通用27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