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24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第24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內容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一、貞觀之治
1.時間:627年。
2.人物:李世民(唐太宗)。
3.出現原因:
(1)吸取隋亡教訓。
(2)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舉措。原因表現作用
(3)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李世民手下猛將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寶等。十八學士有多謀善斷的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
原因表現作用你知道唐太宗關于“三鏡”的故事嗎?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你還知道哪些唐太宗用人納諫的故事?給大家說一說。
唐太宗與魏征討論用人時說:“為事擇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一壞人,別的壞人都跟著進來。”魏征說:“這是對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須德才兼備的人,才可任用。”
(1)唐太宗和魏征的對話,表明他們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任人唯賢,防微杜漸
(2)他們的用人標準在今天有何借鑒意義?
我們可以借鑒他們以才德取人的觀念
二、經濟發展與開元盛世
局面: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探1.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1)概況:高宗病逝后,武則天幾度廢立皇帝,后來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究點:經濟發展與“開元盛世”農業手工業 商業
(2)舉措:重視發展農業,繼續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了科舉制度,開創了殿試制度。
小結
唐玄宗勵精圖治 任人唯賢 整頓吏治 大力發展生產
韓愈的《出門》詩云:
“長安百萬家,
出門無所之”。
三、小結、板書
唐太宗時出現貞觀之治
政治清明
經濟發展
國力強盛
經濟發展與開元盛世
社會穩定
經濟繁榮
國力強盛,唐朝逐漸進入全盛時期
四、練習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作業
【第24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相關文章:
開元盛世教案02-17
開元盛世教案12篇03-10
初中歷史《開元盛世》說課教案(轉)04-25
人教版初中歷史開元盛世教案(通用6篇)09-21
第2課 貞觀之治說課稿04-30
盛世水晶05-02
貞觀之治11-05
貞觀之治教案02-17
游“開元溶洞”作文11-02
大唐盛世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