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農業信息化推進新農村建設
摘要:農業信息化就是指在農村地區,信息技術在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廣泛的應用,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最大限度地對涉農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轉變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對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加快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與探討了以農業信息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義。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信息技術;新農村建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的過渡期,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我國的農業發展必然是朝著農業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轉型過渡期,我們應該著力推進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工程,提高農民的科學水平與自身素質,逐漸完成對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以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充分利用,取代傳統農業生產中的盲目性,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工作重心。雖然我國農村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其整體素質偏低,在農業生產中達不到對人力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都體現出對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盲區,最受到重視的反而是物質成本的投入。在以信息帶動起來的新農村建設當中,廣大干部群眾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改變重物質投入、輕人力資源開發的陳舊理念,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把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工作的重點,著力培養出大批以信息武裝頭腦的新時代農民代表。 一、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農業信息化就是要在農民生活消費、農業生產管理、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業市場流通、農業資源環境等六個方面進行,帶動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步伐。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進行轉化,首先就要進行農業的信息化發展,農業的信息化進程是新農村建設的最基本保障與開展前提。與傳統的耕地少與配置不合理相比,現代化的農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得不全面改進,實行以信息化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最佳途徑。 要做到農業信息化,首先要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發展的管理,改過去的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改包攬一切的宏觀調控為行政干預的適當引導等。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除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外,要切實做好農村的信息化發展,就必須調動農民的工作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好生產經營工作;同時,農民的自身素質與生產技術需要不斷的得到提高,才能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中根據市場需求決策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新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農業的信息化有助于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及生態農業的發展;同時,信息化的主體仍舊是農民,做好信息化發展,也就相當于是對傳統農民進行了一次信息教育,提高了他們的科學技術水平與自身素質,最終表現在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上。 二、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堅持兩個原則 1. 堅持面向需求、服務“三農”的原則 要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根據市場情況、農民需求和農業發展實際,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合適的信息服務方式,著力提高農技部門的服務質量,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服務,努力增強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能力。 2. 堅持以人為本、以用促建的原則 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素質高低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成敗。在教育投資有限的條件下,建設一個現代化信息平臺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最有效辦法。以提高應用能力作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農民“用得起和方便、實用、有效”放在首位,把推動廣大農業經濟主體特別是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作為導向,促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培訓和推廣應用力度。 三、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具體舉措 1. 加快“三農”信息商務平臺建設 政府應組織涉農部門和涉農企業及相關的大專院校,發揮自身的優勢,開展有益的合作,為農民提供切實需求的農業政策、農業技術、市場信息等多方面實用交互式的信息咨詢與服務。 2. 建立農業信息站,為農民普及信息技術服務 通過電話、互聯網、廣播、信息欄等方式,向農民傳播發布各種信息,并對農民需求的各種信息進行整理、及時更新;利用“數字農業網”等農業專業網站,以相對合理的組合方式,相互鏈接,方便農民和相關單位訪問查找,不斷提升農業專業網站的效能;把單向的傳播和交互式的咨詢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經常組織一些農業專家上門或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強化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使農業信息站成為集技術咨詢、信息發布、技物結合、產品營銷為一體的農業信息服務中心。 3. 建設“農民信箱工程” 利用互聯網技術,依托通信運營商的技術設備,統一規劃建立實名制“農民信箱”,采用實名制登記,廣大農民、農技人員、涉農企業和其他人員都可申請注冊使用。注冊用戶能夠借助電腦和手機短信進行網上雙向交流,快速、便捷地獲得各類科技、市場信息和系統提供的服務,并要求每個用戶所發布的信息真實可靠。 4. 推廣“三電合一”模式 “三電合一”是指利用電腦網絡采集、發布信息,利用電話語音系統為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咨詢和專家遠程解答,利用廣播電視制作、傳播農業節目。通過三方面有機結合,降低信息成本,實現優勢互補,擴大農業信息覆蓋面,增強服務的有效性。重點推進農業專業網站等信息平臺與地方廣播電視臺合作。 5. 開展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要積極開展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利用現有的測繪成果和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資源、基本農田、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水利設施、氣象資料、土壤環境、地理狀況、農民承包地管理等內容的地理信息數據庫。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表現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變化也不小,隨著各種先進農業技術的普及,給我國的農業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現代化社會中,信息是人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當中,信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農村人民只有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服務,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拉近農村與城市的距離。針對我國的產業分布情況及人力資源分布來看,發展農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針對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來看,以信息化帶動新農村的建設,是最有效,也是最佳的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蓮香. 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略地位[J]. 現代農業. 2008(08) [2] 李道忠. 用信息化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 中國農業信息. 2006(06) [3] 汪冰.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1)
【以農業信息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相關文章:
扎實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05-02
推進農業信息化的實踐與措施04-30
發展農村沼氣推進新農村建設04-27
大力發展沼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04-27
推進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路徑探析05-02
推進信息化建設,走兩化融合之路04-29
五個科學扎實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04-26
立足經管工作職能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04-27
農業科技創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04-27
加快農機化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