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時間:2025-02-11 15:04:45 歐敏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考試題了,借助考試題可以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你知道什么樣的考試題才是好考試題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1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美國

  1、美國位于西半球,美國本土有48個洲,位于北溫帶;兩個海外洲,一個是位于寒帶的阿拉斯加洲,一個是位于熱帶的夏威夷洲。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北部與加拿大接壤,南部與墨西哥接壤。

  2、美國人口超過3億。是一個移民國家,有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華人華僑集中在舊金山、紐約、洛衫磯等城市。美國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3、讀圖9.4、9.5p82,美國地形呈縱列分布,西部為多條平行山脈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綿延于南北美洲西部,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東部平原廣闊,面積占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耕地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東部為阿拉巴契亞山脈。全國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又是美加國界的一部分,其中密歇根湖完全屬于美國。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過圣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美國灌溉、航運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美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效率高,產量大。閱讀材料p83,讀圖9.9p85,了解美國農業帶的分布。

  6、美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于舊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硅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硅片。讀圖9.12p86,了解美國的主要工業區和工業城市的分布。

  7、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也是世界上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最大城市是紐約。

  第二節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拉丁美洲因語言同屬拉丁語而得名。讀圖9.18p90,了解巴西的經緯度位置、地形、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2、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創造了瑪雅文明及獨特的文化。種植業文明提供玉米和馬鈴薯。巴西為葡萄牙殖民地,除巴西的整個拉美為西班牙殖民地。拉丁美洲很多黑白混血人種。

  3、巴西的鐵礦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東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鐵礦石巴西最大的鐵礦山;伊泰普水電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僅次于長江三峽的規模第二大的水電站。

  5、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護的'是森林資源(亞馬孫河流域的大片熱帶雨林)。熱帶雨林的作用:調節全球氣候,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木材。但由于巴西開發雨林地區,興建公路、伐木、采礦、開辟農牧場,造成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森林遭受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珍貴的野生動植物遭劫,使全球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6、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首都是巴西利亞,圣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亞,既有加強對內地的開發和管理的考慮,也有縮小城市規模,避免出現城市環境問題的考慮。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2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1、半球位置:亞洲、歐洲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2、緯度位置: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歐洲大部分在北溫帶,沒有熱帶。

  3、海陸位置:亞洲北臨北冰洋,南面瀕臨印度洋,東面瀕臨太平洋,西連歐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連,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亞洲

  1、地形特點: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2、氣候特點:①氣候復雜多樣②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③季風氣候典型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

  3、河流特征:亞洲河流特點:(1)大河眾多(2)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3)內流區面積廣大(4)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狀注入海洋。(與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有關)

  歐洲

  1、歐洲地形特點:(1)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2)歐洲地勢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歐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4)歐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響

  2、歐洲氣候特點:(1)歐洲以溫帶氣候為主(2)歐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為典型(3)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

  第二節 非洲

  1、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點:(1)緯度位置:南北回歸線穿過南北,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在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2)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臨地中海(3)相對位置:位于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形特點:(1)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被稱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極具特色的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最大)、東非大裂谷帶(最長)、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熱氣候――氣候特點:(1)以熱帶氣候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3)熱帶草原面積廣闊(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4)氣候類型大致呈南北對稱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

  5、豐饒的資源――“富饒大陸”(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2)動植物資源豐富(熱帶經濟作物、森林資源、草場資源)(3)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

  6、亟待發展的經濟(1)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3)農業是最重要的部門。玉米種植面積最大,是主食;小麥、水稻要進口;出口熱帶經濟作物。

  7、明確邏輯關系:(1)人口問題――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開墾荒地、過度放牧――破壞環境――糧食減產――人口問題更加凸顯(2)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的原因:一是長期的殖民統治,造成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經濟發展負重大。

  第三節 美洲

  1、新大陸:(1)美洲大陸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3)美國、加拿大通行英語,為發達國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巴西)。

  2、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

  項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帶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溫帶大部分在熱帶

  最長的'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長)亞馬孫河(第一大第二長)

  主要的氣候類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面積最大的國家:加拿大巴西

  主要人種:以白色人種為主以混血人種為主

  國家類型: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3、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區別:

  運河名稱聯系大洲(位置)溝通海洋

  巴拿馬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

  蘇伊士運河:亞洲與非洲之間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紅海與地中海)

  4、地形特點: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脈)。海安線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東部是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5、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

  6、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7、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南美洲。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3

  1.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降水。

  2.氣溫的變化: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的年變化:北半球大陸上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海洋上8月氣溫最高,2月氣溫最低。

  氣溫較差: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好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

  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3.氣溫的分布特點主要影響因素:(P53_圖3.17)

  影響因素氣溫分布特征

  緯度因素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

  海陸因素

  ②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緯度地帶內,高山、高原的`氣溫較低,平原的氣溫較高

  人為因素

  ④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4

  1、分區原則

  這個原則既適用于全理,也適用于幅員廣大的國家,特別是經度跨度特大的國家,使一個國家的東部和西部使用不同的標準時。事實上世界各大國一般地分成幾個時區。它們的標準經度一般與理論時區相同,盡管時區間的界線是大不相同的。

  2、適中原則

  領土面積較小的國家,各以全國的適中經度為法定時區的標準經度,并且按照適中經度的不同,決定采用正規時區或半時區。

  3、偏東原則

  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無論大國或小國,其標準經度都可以從適中經度向東偏離。例如,我國和蒙古的適中經度都是105度,而標準經度都是120度,蘇聯按經度分成11個時區,每一個時區都采用東鄰時區的標準時;按經度位置,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位于東7區,但使用的是東8區的`標準經度。由于這個原因,地球上不但有東12區,而且還有東13區,卻沒有西12區。可以說,全世界的法定時區系統,幾乎比理論時區系統向東漂移了一個時區。

  4、極區特殊原則

  通常的標準時,既不同于因經度而變化的地方時,又不同于全球通用的世界時,在這方面,南北極地區存在著特殊情況。這是因為,所有經線在南北兩極相交,如果仍按經度劃分時區,那么,鐘點的進退將是極其頻繁的,也是不勝其煩的。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5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03年),亞洲有6個。分別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人口最多的是亞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極洲外);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歐洲。

  2、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

  3、亞洲民族十分復雜,大大小小有1000個,其中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黃河—長江流域的華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倫文明。共同特點是適宜的溫帶和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兩河流域古代氣候條件好)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的不同。

  4、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發達國家較少,如日本。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6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②語言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7

  1、位置:半球:北半球、東半球;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22°N-30°N之間,屬于低緯度;海陸位置: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部瀕臨紅海,西與利比亞相鄰,南與蘇丹相鄰,東北部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接壤。

  2、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它地跨亞、非兩大洲,主體位于非洲東北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屬于亞洲;但它屬于非洲國家。

  3、蘇伊士運河的'戰略意義:溝通了印度洋與大西洋,縮短了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4、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既是亞、非之間的陸路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上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5、埃及領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人口為8300萬,90%屬于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 蘭 教,阿拉伯語為國語。首都為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6、地形:埃及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700米之間,地形上屬低高原,沙漠面積占90%以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國。

  7、氣候:北部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大部分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特點為亞熱干燥,降水稀少。

  8、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區,雖然面積占全國面積的4%,卻聚居全國90%的人口。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8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①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③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的洲(原因是:1)面積2)跨緯度最廣3)東西距離最長)

  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國家

  東亞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印尼、東帝汶

  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西亞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亞俄羅斯的一部分

  4、東亞的國家有: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亞洲地形的特點:1)地勢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

  6、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7、亞洲氣候的特點1)復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3)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記住P76.9各種氣候在圖中的分布)

  ●氣候特點解析: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差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于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8、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亞洲缺少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9、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常受旱澇災害的影響

  10、非洲氣候的分布特點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熱帶雨林,熱帶草原,亞熱帶和熱帶沙漠,地中海氣候。

  11、亞洲河流的特點: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

  長江自西向東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

  黃河自西向東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太平洋

  湄公河自西北向東南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北冰洋

  恒河自西向東位于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印度洋

  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印度洋

  12、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電站———長江三峽水電站(其次是伊泰普水電站)

  2)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領土面積的.國家———俄羅斯

  4)世界上第一長河———尼羅河(6600千米)第二長河———亞馬孫河第三長河———長江第四長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積的洲: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約300米)。 8)世界的洋:太平洋(面積約1.8億平方公里)。

  9)世界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00萬平方公里)。 10)世界的島: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20000多個)。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

  13)世界的內海:地中海(250萬平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內陸湖,的湖泊:里海(37萬多平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密歇根、休倫、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9000公里)。

  20)世界的平原:亞馬孫平原(600萬平方公里)。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長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亞馬孫河25)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26)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27)世界的盆地———剛果盆地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圖6.2亞洲的范圍P5閱讀材料亞洲地理集錦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過l億的國家共有10個,其中有6個位于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

  按人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無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長率由多到少依次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2、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3、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是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4、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先后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

  5、理解P13頁圖6.17亞洲不同地區的住房,服飾的差異。

  6、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

  7、經濟發展差異:在亞洲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同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也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8、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包括林業,漁業,牧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

  9、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比重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后,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注意:P11活動2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日本

  一、位置:屬于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并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N——46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二、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的是本州島,(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18頁圖7.2找到位置并記住)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的平原為關東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

  原因: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五、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臺風。

  六、經濟類型:加工貿易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制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

  國情: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七、工業區的分布:

  ●分布特點: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主要工業區主: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23頁圖7.13中找到并記住)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好處:

  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

  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

  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

  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

  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八、文化: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節東南亞(南洋)

  一、位置: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陸上鄰國:中國,印度,孟加拉國

  二,馬六甲海峽:

  1、位置;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重要性: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三、組成:

  1、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世界的群島)兩大部分(請將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實到書上27頁圖7.18)

  2、國家:共有11個,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老撾、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老撾;島國有印度尼西亞(世界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菲律賓。

  七年級地理學習方法

  一、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么?”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么,為什么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二、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七年級地理學習技巧

  諧音記憶法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例3、下列幾個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點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兒);

  (2)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22米(加大馬力壓那海狗,它只搖搖動雙耳)。這是利用漢字諧音來換字,一語雙關,生動有趣,易于記憶。

  例4、地殼的物質組成按從多到少順序排列為: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可記為“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9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1)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2)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日較差=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2月最低。

  氣溫年較差=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2)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3)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4)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5)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6)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10

  1、世界海峽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南海——印度洋的安達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之間,溝通波斯灣——阿拉伯海。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峽”。

  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太平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和北冰洋間通道。

  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海——印度洋。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黑海―愛琴海、地中海之間。黑海出地中海的門戶,亞歐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非洲大陸;溝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門戶,亞歐航線必經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歐洲大陸;溝通北海——比斯開灣。北海——大西洋航運要道,世界貨運最獲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型輪船和航運要道。

  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之道。

  莫桑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2、美洲知識點

  ⑴白令海峽:“三線”交界處(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日界線通過的地方)。

  ⑵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地峽南部,巴拿馬境內,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積的國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區:①亞馬孫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以混血人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歐洲等國的居民,以白種人為主。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種大熔爐,以混血人種為主。

  ⑺經濟:①美國是當代實力最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②墨西哥以石油工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國的經濟中心。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國。④巴西的鐵,墨西哥的銀、智利和秘魯的銅的儲量居世界前列。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3、澳大利亞介紹

  澳大利亞,是世界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是世界上一個獨占整個大陸的國家,也是大洋洲的國家。澳大利亞國境東南鄰近新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也是地球上的海島及單一國家的大陸,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

  4、海底地形特點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所謂大陸邊緣,即大陸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間存在的一個廣闊過渡帶,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斜坡帶,是大陸與海洋連接的邊緣地帶。全球大陸邊緣縱延35萬公里,總面積約為80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積的.15.9%左右。

  大陸邊緣地形通常又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和島嶼等次一級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在整個地球歷史中變化,同時也是地質礦產比較豐富、開采最有利的地區。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廣闊而平坦,占海洋面積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傾斜度小,大約在0°20′~0°40′左右,深度從大陸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寬闊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沒有光線和溫度很低,所以大洋深處的海底動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積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層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鈣質和硅質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軟泥中,形成鈣質軟泥及硅質軟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積物中,發現了分布廣泛、儲量很大的錳結核資源。

  拓展閱讀:學好地理的小技巧

  第一,就是要上課認真聽講。這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會把重點難點講得詳細,如果你不聽,那就會錯過好多考試要點。所以,上課認真,沒聽到的多請教老師同學,這很重要的。

  第二,要不恥下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想學好地理就必須不懂多問,問多即懂。不要害羞,男學霸女學霸都可以問,也可以多向長輩父母,老師兄弟姐妹請教,做到知識無死角。

  第三,就是要勤奮背誦。背誦很重要,把筆記都背起來。就要有耐心,認真背誦,全記住在心里。

  第四,多練題。買一有帶課文解釋和練習題的教輔,多練就能應對考試。當然,要買一些練習題簡而精的,這樣不會枯燥,學習效率也快的很。如果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看看步驟二。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11

  1. 概念:

  地軸:地球始終不停地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運轉,這個假想的軸叫地軸。

  兩極:地軸穿過的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對著北極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極,另一點是地球的南極。北極是地球的最北點,南極是地球的最南點。

  赤道:地球儀上與兩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叫赤道。其長度約為4萬千米。

  緯線:同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特點:無數條,呈東西方向,形狀為圓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特點:無數條,呈南北方向,形狀為半圓。

  2. 經緯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經W,東經E,北緯N,南緯S。

  3. 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別是怎樣劃分的?P9

  答:以20oW和160oE兩條經線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以赤道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4. 地球自轉周期:24小時(一天);地球公轉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轉產生的天文現象有什么地理意義?(P11-12三點)

  答:(1)產生晝夜更替;(2)產生時差;(3)使地球發生形變。[經度每相差15o,時間相差1小時。]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為什么會產生四季?[或問:地球公轉有何地理意義?](P13)

  答:由于地球始終朝一個方向傾斜,隨著地球的公轉,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時間內,接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從而形成了炎熱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溫和的春季和秋季。[產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轉和公轉造成晝夜長短的變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帶?

  答: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北溫帶(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北寒帶(北極圈以北)、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南寒帶(南極圈以南)。

  9. 地圖上的方向有幾種表示方法?分別如何判讀?(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圖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表示方向。

  (2)指向標表示方向。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指向標箭頭通常指向北方。

  (3)經緯網表示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幾種表示形式?(P20)

  答:把實際地理事物在地圖上表示出來,必須把一定范圍內的地理事物縮小,這種縮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值,即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三種表示形式:(1)線段式;(2)數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內容越詳盡。)

  11. 地圖按內容、按表示區域分別應怎樣分類?(P21)

  答:按內容分: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如地形圖、行政區劃圖等)和專題地圖(如人口分布圖、氣候類型圖、資源分布圖等)。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 12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二、氣溫的變化

  氣溫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氣溫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南北半球氣溫年變化:

  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其中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三、氣溫的分布

  氣溫分布的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等溫線:在地圖上,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等溫線的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等溫線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注: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09-17

初二下學期政治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07-03

關于初三政治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09-27

關于初二政治下冊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09-12

**年初二政治下冊期末考試知識點梳理11-17

《感受法律的尊嚴》政治知識點梳理06-27

中考政治交往品德知識點梳理09-10

初二上冊地理期末考試知識點復習06-29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點梳理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