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2)
物理教學,尤其應該注重物理學科本質與特征,要彰顯出學科教學特色。
(四)理論依據
1.心理學基礎:多元智力學說
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dner)在眾多心理學家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成為9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各種智能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之分。
2.學習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3)教學方法論基礎:“做中學”。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心理學的真正對象是研究在環境中發生作用的整個機體,心理學家所關心的應是有機體的整個協調作用。所以,在教學方法方面,他強調“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從活動中學”。這種學習方法能夠產生良好的思維,有利于學習者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這種教學方法論,越來越多地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和傳播。
三.本課題重要概念界定
(一)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題專指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第四條“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二)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由此可見,物理學本質特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對象和追求目標上的特征,以自然界的物質為研究領域,力圖確認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和內在的統一的規律,亦即事物的客觀實在性特征。所以,研究與發展物理學科的手段和方法,應該具有科學性和探究性。二是過程性特征,即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實驗,這體現了自然科學的共性。可以這樣說,如果與自然界沒有直接的觀察與實驗,就沒有物理學。事實上,物理學的發展依賴于理論與實踐之間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對于物理學理論與實踐來說,物理量的定義和測量的假設選擇,理論的數學展開,理論與實驗的比較,是與實驗定律一致的,是物理學理論的唯一目標,這實際上是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問題。
(三)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是指對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規律的教學活動設計,應體現出物理學本質及特征,特別是探究中的思維方法與手段,應體現出物理學科特色。這應該成為物理教師的基本科學素養之一。
(四)新課程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之關系。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二條“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由此可見,科學探究是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的核心內容。科學探究,從物理教育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觀念層面?茖W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科學的知識體系是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發展和變化而形成的。其二是思想方法層面?茖W探究是科學家群體在長期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有效認識和實踐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思維方式,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思想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根據這些基本要素提出了對學生理解科學探究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第三是操作技能層面。任何實驗探究過程都需要某些思維和操作技能,如控制變量法、使用儀器、記錄和處理數據等?茖W探究體現了物理學的兩大本質特征,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科學探究思想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有機結合起來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物理學科本質、科學探究三者之間是協調、統一的關系。
(五)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中學生對物理學的認識和理解是通過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物理課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系的過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體現物理學的本質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相統一的要求。所以,本課題所說的“有機結合”,是指針對高中物理課程必修1、必修2、選修3-1、3-2、3-3、3-5六本教材中涉及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規律的課文,滲透物理學科本質與課程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課程目標”和第四條“課程實施”意見,按照“教材內容結構化,結構問題化,問題系列化”禮嘉中學 “高效課堂建設”之要求,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四.文獻綜述—關于同類課題國內研究現狀
全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于2004年秋季在山東、廣東、寧夏、海南等四個省區率先實施。大量資料和媒體顯示,高中新課改實施八年來,絕大多數物理教師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課程理念如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實施問題上,僅有部分教師對物理學科本質特征教學問題還能夠引起重視,而把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目前還沒有發現。
五.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重點研究課程基本理念中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實施”部分。
2.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重點在于對其認識與理解上的研究。
3.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注重物理學科本質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重點在于結合的策略探究。
(二)研究思路
1.培訓學習階段(2012.11---2012.12)
(1)撰寫培訓學習階段計劃(2012.11)
(2)撰寫、研討開題報告,保證按時開題。(2012.11—2012.12)
(3)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2.11)
(4)收集整理“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資料,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研究“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資料。(2012.11)
(5)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測試課題培訓內容(閉卷,100分制,40分鐘完成)。(2012.12)
(6)組織課題全體學生學習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與學生相關的內容,以及“物理學科本質及特征”內容。(2012.12)
(7)組織課題全體學生參加課題培訓內容測試及調查問卷(閉卷,100分制,40分鐘完成)。(2012.12)
(8)培訓及開題總結(2013.01)
2.研究實踐階段(2013.01---2013.06)
(1)撰寫本階段計劃(2013.01)
(2)課題組全體成員分任務書面列舉出符合課題研究要求與研究范圍的全部新課程課目,在課題活動會議上提交并集體確認,形成《課題研究課目確認書》。(2013.01)
(3)課題組全體成員結合物理學科本質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五條中的第一條“課程目標”、第四條“課程實施”意見,按照“教材內容結構化,結構問題化,問題系列化”禮嘉中學“高效課堂建設”之要求,把《確認書》中指明的課目,每人設計出1—2個教學案例。(2013.02);
(4)在課題組活動會議上每人提交案例交流并集體確認,初步形成第一本《課題教學案例集》(雛形本)。(2013.03);
(5)課題組全體成員按照初步形成的第一本《課題教學案例集》,由設計者在教室上課題公開課,然后在課題活動會議上評課,完善教學案例,然后在另一個班上同課公開錄像課。(2013.03-04)。
(6)對參與課題實驗的全體學生進行民意測驗,反饋課題實施后的收獲與體會。(2013.05)
(7)課題組全體成員書面總結個人體會,提交課題會議交流,然后裝訂成冊,形成第一本《課題實施個人體會》資料存檔。
(8)撰寫課題研究第一階段總結。(2013.06)
(8)充實、改進、完善以上(2)、(3)、(4)內容,形成第二本《課題教學案例集》(成熟本)和第二本《課題實施個人體會》資料存檔。(2013.06---2014.05)
(9)撰寫課題研究第二階段總結。(2013.12)
(10)撰寫課題研究第三階段計劃與總結。(2014.06)
3.提升總結階段(2014.06---2014.12)
(1)撰寫本階段計劃(2014.04)
(2)課題全體實驗學生民意測驗課題實施收獲與體會,形成課題后測資料存檔。(2014.05)
(3)課題全體成員撰寫并發表課題研究論文成果。(2014.06---2014.09)
(4)課題全體成員分任務整理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個人課題經驗總結、②課題論文、③課題教學案例及分析、④優質錄像課評析)。(2014.10)
(5)審編《課題優質課教案集》、《課題獲獎與發表論文集》、《課題個人經驗總結集》。(2014.11)
(6)撰寫課題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2014.10---2014.11)
(7)課題活動會議審議、討論結題《研究報告》。(2014.12)
(8)修改、敲定結題《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2014.12)
【物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2)】相關文章:
物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9-07
物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2)06-15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格式(2)09-11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6-19
教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2)07-19
本科生課題研究開題報告(2)09-24
課題開題報告(2)06-05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例08-08
課題開題報告范文與研究07-31
開題報告課題研究價值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