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千億規模的互聯網招聘,到底該怎么玩?
最近互聯網招聘成了風口上的豬,頻頻傳出斬獲投資的消息。
互聯網垂直招聘網站拉勾網,成立8個月拿到了500萬美金融資。緊接著獵頭平臺獵上網宣布獲得千萬美金融資!4月15日獵聘網再拋重磅炸彈,宣布C輪融資7000萬美元投資,創下國內互聯網招聘行業5年來最大一筆投資。
資本無比熱情的追棒,把互聯網招聘市場燒的火熱。弄得現在做互聯網招聘不拿到投資,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互聯網招聘十年不變的模式,已經到了土崩瓦解不得不變的時候。任何一個王朝的改朝換代,都是豪杰并起逐鹿中原,有的人折戟沉沙,有的人笑到最后。都說大潮褪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資本的喧鬧散去后,誰會成為今后市場的寵兒,誰會最終淪落?
互聯網招聘的現有玩法
一、垂直領域信息類招聘平臺
代表:內推網
這類網站的優點很明顯,通過對互聯網垂直行業的職位聚合,最大化解決職位信息的不對稱。同時,讓人才和HR、招聘部門負責人直接對接,減少了獵頭、HR的中間環節,提高招聘效率。這類網站的特點如下:
1、線上思維模式主導下,一切以用戶數量、PV、UV為最高目標。于是把目標群體定位在大學生、工作1~5年的求職者。這類用戶確實屬于活躍的求職群體,可以讓網站的數據很漂亮。但這些用戶在招聘鏈條中處于中低端,用戶價值如何有待商榷。
2、招聘平臺意味著身份標簽,去什么平臺求職不僅僅是找工作,更是一種身份的自我認定。內推做行業垂直的模式,如同互聯網行業的51job,這樣的定位很難吸引中高端用戶群體。
3、盈利模式模糊,用戶群體質量不高會導致APRU不高。
4、由于沒有沉淀中高端人才數據,缺少核心競爭力。一旦51job、智聯招聘切入互聯網垂直領域招聘,針對性的投入廣告拉動用戶,他們的局面就很危險。
二、獵頭平臺類
代表:獵上網、人人獵頭
這類平臺的本質是基于獵頭的招聘眾包模式,獵上網是搭建獵頭和HR對接的平臺、人人獵頭是以懸賞的方式鼓勵獵頭上傳用戶信息。
這 里必須要夸獎下獵上網,拿到千萬美金投資的第二天,一位阿里的朋友就邀請我去獵上網。細問了以后才知道,原來他有朋友在獵上網工作,他受朋友之托為獵上網 邀請自己認識的獵頭。互聯網從業者大多都認識不少獵頭,這樣邀請的方式精準度很高,但是卻未必有效,因為這類獵頭平臺有著不小的難題:
1、拿不到企業的高端職位和保密類職位(比如增補職位、秘密項目職位),這類職位企業不會公開發布職位信息而是委托給獵頭秘密來做操作,而這些職位恰恰也是薪酬和價值最高的職位。
2、優秀獵頭的收入高、工作時間也很飽和,而且優秀獵頭可以接私單賺大筆的外快。所以不管獵上網、還是人人獵頭都難以吸引行業優秀獵頭,缺少了優秀獵頭的加盟,無論是推薦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比較弱。
3、由于推薦人才的數量、質量無法控制,企業在平臺上發布的職位一旦沒有解決,會逐漸造成企業用戶不斷流失。
三、獵聘網
之前寫了一篇吐槽獵聘的文章《獵聘網,別以為你穿了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也許說話太直接刺痛了人家脆弱的小心臟。后來,獵聘網開始史上最大的調整,嚴控獵頭資質認證、限制獵頭發布職位數量、限制下載簡歷數量、優化推薦職位的精準度。
不得不說這些調整短期內會犧牲不少的PV、UV,但是從長遠看,這些調整會優化用戶的用戶體驗,有助于更好的沉淀優秀人才數據,真正增加獵聘的核心競爭力。
獵聘網的優勢很明顯,解決了51job和獵頭業務之間斷檔的年收入10-20W求職者的招聘需求。 10-20W的求職者數量還是非常可觀的,而且在人往高處走思想的影響下,伴隨著獵聘網大筆廣告宣傳下知名度的提升,它會逐漸侵蝕51job、智聯招聘現 有的用戶群體。對習慣了只從51job、智聯招聘網站投簡歷的求職者到可以有獵頭主動推薦職位,這種變化還是挺有吸引力。從這角度上講,獵聘網有可能顛覆 51job和智聯招聘。
獵聘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更有效的管控獵頭,減少獵頭發布虛假職位的數量,聚集優質獵頭資源,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沉淀更多優質人才數據。
互聯網招聘到底該怎么玩?
1、50億&1000億你選哪個?
想要釣大魚,就要去最大的池塘。51job、智聯招聘更多滿足了企業中低端的職位需求,賺的是辛苦錢,一整年忙前忙后才入賬40-50億。中國獵頭市場一年有900-1000億的市場規模,獵頭輕輕松松拿走了這最肥的1000億的蛋糕。
和51job、智聯招聘搶飯碗,切入50億的中低端市場。還是想打土豪分田地,進入獵頭1000億的市場。這個你要想清楚!
2、加入獵頭的商業變現
傳統互聯網招聘的商業模式是賬號收費、廣告收入、下載簡歷收費的三板斧,人均ARPU不高。
要最大化的提升人均ARPU,就一定要加入獵頭變現的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1個年薪30萬的人,通過獵頭業務最低可以收費6萬,而下載一份這樣的簡歷僅僅只要花10塊錢,獵頭的收入相當于簡歷被下載6000次。
3、線上思維和線下思維的融合
線上思維,重視用戶數量、UV、PV,忽視用戶質量。線下獵頭思維,重視用戶質量,但是速度和規模化慢。
招聘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用戶質量是關鍵。如果僅僅是重視用戶數量、UV、PV,沒有沉淀優質的用戶。企業不買賬、商業變現難、最終落得個賠本賺吆喝。
所以,招聘產品的設計、運營、商業變現等,要兼顧線上思維和線下思維的融合,找到一個質量和速度的平衡點。
4、大數據下的精準匹配
目前的招聘產品,都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精準匹配。不管是訂閱職位、還是職位推送,都是基于行業、職能、職位幾個簡單的標簽,做粗放型的職位推送。
求職屬于非頻發的需求,這樣的特性造就了用戶登錄頻次不高,用戶黏性弱的特點。求職又屬于目的性很強的需求,因此只有精準有吸引力的職位推薦,才能增加用戶的登錄頻次和黏性。
要實現真正的精準匹配,要做的不僅僅是讓用戶輸入求職意向或者訂閱職位條件。而是要實現對簡歷進行文本解析,基于大數據處理精準的定義簡歷的行業、職能、職級標簽,通過算法實現簡歷和職位的精準匹配。
互聯網招聘行業的顛覆和變革的大幕才剛剛開始,好戲肯定還在后頭。1000億的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為什么不來掘金呢?
【千億規模的互聯網招聘,到底該怎么玩?】相關文章:
考研英語到底該怎么復習08-23
個性化申請文書到底該怎么寫?08-26
嬰兒起痱子了到底該怎么辦呢?05-31
面試時被問到優缺點到底該怎么回答09-23
簡歷到底該簡單還是詳細?05-07
簡歷到底該簡單還是詳細?09-23
發布的招聘信息不吸引人該怎么辦09-10
企業到底該留什么人?05-24
健身前到底該吃飯還是空腹?07-22
該怎么理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