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瘦寶寶“長肉”計劃
寶寶飲食正常,可就是不胖、寶寶太挑食,越來越瘦了……
營養調理已經十分小心了,可寶寶為什么還是那么瘦?
在育兒過程中,媽媽遭遇瘦寶寶,心急如焚。
寶寶太胖媽媽愁,可要是把孩子養成個瘦寶寶,媽媽更心焦,也更困惑。三歲前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作為媽媽往往在養育過程中傾進全部的心血,可寶寶似乎不買帳,沒有媽媽期望的那般健康茁壯。比如我家隔壁的彬彬媽,辭去工作就是為了帶孩子,精力、財力充分補給,可小家伙卻瘦得像個豆芽菜。
專家認為,寶寶過瘦,對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會有影響,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發育遲緩等癥狀,身體較正常發育的寶寶瘦弱,各項智能的正常發展良好的氣質養成等都會受到影響。建議媽媽們要重視瘦寶寶的現狀,了解寶寶變瘦的基本狀況和原因后再“對癥下藥”,幫瘦寶寶“長肉”。
了解寶寶變瘦的狀況和原因
細心的媽媽總能發現寶寶在變瘦過程中的一些表癥,可你知道原因嗎?
☆怎么吃都不“長肉”
有這么一種寶寶,不挑食、還吃得多,可就是“干吃不長肉”。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也許“天生就是瘦人”吧,這種說法不能支持。一般來說,食物的營養功能是通過它所含有的營養素來實現的,孩子吃的食物多,攝入的營養素也應該多,就能長得胖。
這樣的寶寶很可能是消化道功能太差,吃得多、拉得也多,食物的營養素未被吸收、利用,怎會長好?如果媽媽準備的食物質量差,主要營養素入蛋白質、脂肪含量低,寶寶也會瘦。再就是寶寶的能量消耗大于攝入,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生長需要,孩子當然不會胖。如果寶寶總是處于饑餓狀態,有可能是消化道寄生蟲病;若寶寶表現為吃得多、體重下降、體質虛弱,很可能患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疾病,應帶孩子去醫院進行體檢與治療。
☆寶寶恨上“飯”
有的寶寶一見媽媽端來飯菜就跑得遠遠的,好象跟“飯”有仇,怎能不瘦?這是典型的厭食癥,可能是由于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媽媽要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平日里為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且無規律,或者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的習慣。不當的喂養方式“造就”了孩子的厭食。
趕快建立瘦寶寶“長肉”計劃
媽媽是這個計劃的主要實施者,拿出全部的耐心來改變這一切。當務之急先是給孩子做全面檢查,然后再從調整膳食結構、改善喂養辦法,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入手。
☆保養寶寶的肝脾胃
通過身體檢查,媽媽可了解寶寶的消化系統、脾、胃等健康狀況,病癥嚴重的可以按醫囑進行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兒童專用藥。如果孩子是缺乏鋅、鐵、鈣或貧血等癥,嚴重的遵醫囑藥補,輕微缺乏者主張以食補為主。
☆媽媽快讓餐桌熱鬧起來
重建寶寶對餐桌的渴望
大部分瘦寶寶與營養膳食結構不合理、喂養方式不當、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有關。媽媽趕快改變以往單調的膳食,每天的食物盡量多樣化,谷類,肉類,豆類和蔬菜應合理搭配,讓餐桌熱鬧起來,讓寶寶重拾對餐桌的期待。
首先媽媽要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含量,比較容易合理搭配營養膳食。
牛奶(包括豆漿)含豐富鈣質,每天至少應保證二杯;
蛋中含鐵質,每天保證一到兩個;
動物肝臟含鐵質、維生素A及B12,可與肉類交替搭配;
蔬菜類一天共需要二碟,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深綠色及深黃、深紅色蔬菜,因為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
五谷類每天需要1至1碗半,可用稀飯、饅頭、小點心、面條、玉米粒或麥片等加以替代;
水果類每天必不可少。
☆培養飲食好習慣
糾正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全看媽媽的耐心與“花招”。糾正過程中媽媽要堅持到底,不能在與孩子的對峙中先敗下陣來,你的妥協會助長寶寶的壞習慣。
制定寶寶每天的進餐時間,并且固定下來,逐漸養成規律。每天的早餐不能超過7點半,晚點時間不能超過晚8點半,媽媽不能意更改孩子的進食時間。
☆跟零食說“不”
零食總是大人提供的,傷了寶寶的胃、壞了寶寶的飲食習慣。“肅清”垃圾零食,回歸飲食好習慣。對于過分依賴零食的寶寶可逐漸減少供給,直到最后“誡掉”。
☆聰明提醒:媽媽還需注意的幾個細節
1、寶寶在嬰兒時期一個月應增加一公斤,三個月大時應是剛出生時一倍左右。
2、三歲前是寶寶肌肉組織發育、骨胳生長、體格發育的關鍵時期,體重的增加很重要。
3、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
4、多喝開水(尤其是冷開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5、爸爸媽媽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以身作則,讓寶寶心服口服。
耐心加“花招”,只要媽媽做得到位,不怕寶寶不“長肉”。
專家/孫淑芝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學會委員 主任營養師
文/王春梅
【瘦寶寶“長肉”計劃】相關文章:
瘦肚子的方法10-03
瘦和胖作文07-29
瘦肚子最快的方法12-17
快速瘦臉的方法05-08
瘦臉的最快方法,必知7大瘦臉食物03-28
MM瘦臉體會04-25
你的成長肉眼可見作文(通用39篇)01-31
瘦腿運動有哪些10-29
什么顏色衣服顯瘦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