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在心理學中,與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己效能感的概念,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形成,歡迎大家分享。
資料1:
自信心是在實際活動中,通過成功體驗的積累以及適當的教育而形成起來的。其中有內部條件、外部條件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這三個方面。
一、內部條件
體驗的作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幼兒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種種成功或失敗的體驗,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成功體驗的積累,使幼兒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失敗體驗的積累,使幼兒的自信心減弱。就拿蕩秋千來說,起初,幼兒坐在秋千上兩腳著地,身體向后使勁兒,這樣秋千可以悠蕩起來,當幼兒發現這個原理,并能選用這個原理使秋千蕩得更高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的體驗就導致了自信心的初步形成。接著,幼兒開始站起來,嘗試著把秋千蕩得更高些。秋千蕩得比較好的幼兒,就開始對其他活動發生興趣。如果兩三種活動搞得較好,那么他就會對更多的活動產生興趣。在體育活動方面的體驗積累較多,那么幼兒就會形成一種自信心。有了這種自信心,幼兒就會把偶然的失敗看作是因為“自己沒留心”或“身體失去了平衡”等因素導致的,即能夠自覺查找原因,并且仍舊保持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體育活動方面形成的自信心,還能為他們在諸如繪畫、朗讀等活動中形成自信心打下良好基礎。幼兒熱衷于某種活動,這種精神是很可嘉的。熱衷與自信并不是沒有聯系的。
活動的積極性——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受他對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左右的。而幼兒活動的興趣如何又是受他的自信心所支配的。另一方畫,幼兒對他感興趣的事物,會傾注其全部注意力和聰明才智,這樣往往成功的概率大些。因此,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也常是抱有自信心的。由此看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可以作為考察幼兒自信心的一個指標。
自信心激發興趣,引起活動的積極性,并使活動獲得成功。而成功的體驗又擴大和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更激發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于是,一個良好的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二、外部條件
對幼兒的體驗和活動的積極性賦予價值和方向的是外部條件。形成自信心的條件與個性發展的條件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可以從形成個性的外部條件即直接的罰賞、模仿、觀察學習這三個方面來考察自信心的形成。
直接的賞罰——一般說來,所謂“賞”,也就是父母或教師對幼兒一些良好行為的肯定或表揚;所謂“罰”,也就是父母或教師對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的否定或批評。培養自信心也是這樣。但是,自信心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狀態,并不是單靠外部的強化就可以形成起來的。實際上,幼兒抱有自信心的某種事物本身就可以給幼兒帶來一種受賞的效果,相反,幼兒對之缺乏自信心的某種事物本身又可以給幼兒帶來一種挨罰的效果——“我怎么也不行”。不論何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時,成功了就會產生“賞”的體驗,失敗了就會產生“罰”的體驗。從依靠扶著東西才能站起來到獨自站立起來,進而能邁步前行兩三步,這給幼兒帶來了一種最初的成功的體驗,并使他感到滿足。此時,父母和周圍的人也一起為他的成功而感到歡欣,并稱贊說:“寶寶能走了。”這樣一來,幼兒的自信心就得到增強。相反,當幼兒從事某項活動失敗時,父母和周圍的人予以斥責,給予否定,或者只是表示惋惜,都會使幼兒產生“罰”的體驗而喪失自信心。
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母親在家里料理家務時,如果具有一種輕松感或自信心,幼兒就會不自覺地去模仿母親,而這種模仿一旦受到母親的贊揚,幼兒也就會象母親那樣做事時抱有自信心。與此時同,母親做事不牢靠,沒有把握,那么幼兒也會去模仿,而這種模仿若受到母親贊揚,那么幼兒也就會象母親那樣做事不牢靠。不過,如果作為被模仿的對象母親來說,雖然自身缺乏自信心,做事時表現出一種消極被動的態度,但卻能對幼兒富有自信心的行為予以贊賞,那么幼兒就是在進行“反向模仿”的學習(采取與母親相反的行為)。
從幼兒晚期開始,兒童的認知能力大大增強,因此通過模仿他人行動這種學習方式就日漸顯得重要。幼兒常常目睹兄弟姐妹充滿自信心地做事,那么他也會對自己做的事,自主地處理。當幼兒確認“自己對事物抱有自信心的這種積極心理傾向與兄長一致”的時候,幼兒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正強化。如果幼兒發現自己還不如兄長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輕度的“罰”的體驗,這種化驗促使幼兒進一步作出努力。
觀察學習,模仿者只是單純地觀察被模仿者的行為及外界對其行為所進行的“賞”或“罰的評價,也可以習得其行動。這種觀察學習又可以稱作“間接強化性學習”。平時,父母或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往往對幼兒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總是充滿自信心,那么,一般說來,其子女也都是對自己抱有信心的人。不過那種徒有虛表的的所謂“自信”,是不能被年齡較大的幼兒模仿學習的,因為他們自己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三、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
眾所周知,在孤兒院收養的嬰幼兒,對環境、對事物、對人呈現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是由于在孤兒院里,嬰幼兒很少從養育者那兒得到應答性反應的緣故。幼兒在能獨立完成某項活動——諸如能靈巧地使用羹匙,自已會解扣衣服鈕扣,能獨自一人看家等等的時候,這種完成活動的結果本身就會給幼兒帶來一種滿足感。然而,如果周圍的人對幼兒獲得的成功不給予適當的應答——稱贊等肯定的表示,那么,幼兒就會產生“沒有什么意義”或“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覺。沒有價值的行動,即使干得很出色,也不會產生真正的自信心。由此看來,社會化的過程同賦予幼兒的行動以價值觀,從外部強化幼兒的行動。
如果成人從幼兒很小的時候起,就常常對他的行動給予稱贊,表示欣賞,那么就會使幼兒看到自己的力量,就會加深幼兒的自己效力感,并以此為基礎,進而擴大自信心。自信心就是這樣在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起來的。
資料2:
自信心較強的幼兒能夠抱有樂觀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的各種活動,與小伙伴們能友好融洽地相處;在面臨困難問題的時候,有勇氣去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如何培養幼兒自信心,如何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建立健全自信心,這是幼兒教師當前亟須思考的問題。
自信心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幼兒年紀較小,心智較弱,來幼兒園之前一直被家中長輩寵愛著。一旦離開了熟悉的庇護環境,獨自面對幼兒園的陌生環境,他們會感到害怕、孤獨、畏縮,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狀態。有的幼兒能夠在一段時間之內很快地融入新的環境之中進行學習和生活,而有的幼兒長時間不能適應,他們自卑、不熱心參與學習活動,甚至抵觸外面任何新東西、新知識的介入。通過實踐的總結,自信心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顯,自信心較強的幼兒往往比自信心弱的幼兒在很多方面都要表現突出。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對自己具有的能力很肯定,相信自己能夠實現選擇的目標,是一種積極正面的心理,也是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一種堅定意志力的表現。幼兒從家庭環境進入學校環境中,難免對環境的適應期較長,此時,幼兒教師需要給予幼兒愛心,讓幼兒能夠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圍,理解幼兒的痛苦和快樂,信任并鼓勵幼兒,使幼兒能夠敞開心扉和教師、同伴進行交流,進而教育幼兒勇于克服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1.在體驗成功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技巧,此時應當充分結合幼兒的個性特點、年齡階段來進行,對于幼兒掌握的諸如跳舞、畫畫、剪紙、拍球等技能,教師要充分地表揚和肯定,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感,讓幼兒知道教師是非常肯定他們的,從而使幼兒的自信心增強。
2.教師要及時調整幼兒的期望值一般而言,幼兒對于某種活動參與成功的幾率和其自信心是正相關的,當幼兒能夠獲得某種活動成功的幾率較大時,其自信心較強,也更加期望能夠獲得成功;當幼兒感覺能夠獲得某種活動成功的幾率較小時,其自信心也較弱,對活動成功的期望就會較低。幼兒的心理比較脆弱,對事物成敗的耐受度也較低,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容易選擇退步,教師在培養幼兒自信心時,需要充分了解幼兒不同的心理狀況,幫助幼兒調節對于成功的期望值,為幼兒設定符合其自身實際情況的成功期望值,使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
3.科學引導,客觀評價,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首先,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耐挫精神。人在生活當中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可能是非常完美的,也不可能是事事都能成功的,教師要教會幼兒面對成功、失敗時的態度,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讓幼兒懂得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賴或者退縮,使幼兒具備勇敢、堅強和大膽的良好品質,增強幼兒挑戰困難和挫折的決心和信心;其次,幫助幼兒發現并表現自己的長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培養自信心。每個幼兒都具有其他人沒有的特長,有的幼兒擅長唱歌,有的幼兒擅長跳舞,有的幼兒則擅長畫畫,他們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都非常有自信,教師就應當深入了解并掌握幼兒的特長,幫助幼兒在某些領域活動中獲得成功,使幼兒建立起自信,并促進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有的幼兒學習能力一般,但是非常喜歡交往,很容易融入集體,很喜歡為集體做事,教師就應當注意到這一特點,多從這些方面表揚幼兒,增強其自信心,并帶領其他幼兒學習其長處,發展幼兒的正確交往能力,使不愛交往的幼兒能夠感受到同伴的溫暖,增強自信。
4.發揚優點,弱化缺點,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每個幼兒都具有非常顯著的個性特點,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實際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將幼兒進行相互比較,應當善于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優點,弱化其缺點,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發展趨勢,引導幼兒看到自己的閃光之處和進步的地方,進而樹立自信心,并積極追求進步。比如有的幼兒很喜歡勞動,教師就安排他們當值日生,幫助教師為其他幼兒服務,使其感到非常受教師重用,自己的勞動非常有價值,就會感到非常開心,勞動時就會更有動力。
5.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教育培養幼兒自信心不只是幼兒園教師的責任,還需要家長、教師、社會等方面共同配合開展。家長是幼兒人生當中的第一位教師,其對幼兒的成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注重幼兒的自信心培養,教師也應當多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日常情況。比如,教師可以告訴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多動手做事情并對孩子做的事情進行客觀地評價,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等,使家長多表揚鼓勵孩子的優點長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具體方法
1.暗示法幼兒面臨難題時,可能會喪失勇氣,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教師發現這一問題時,可以用肯定的語氣或講述以往成功的事例暗示這一次他一樣也會成功。
2.獨立法幼兒簡單的學習任務或者生活中簡單的事情,教師都應該鼓勵他們單獨完成并給予表揚,這樣會逐步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和把事情做好的決心。
3.示范法幼兒學習初期的模仿性很強,通過對大人們的模仿將事情也能做到八九不離十,這時教師也應該給予贊許的目光。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規范自己的言行,成為幼兒模仿的榜樣。
4.選擇法隨著意識的萌發,幼兒會逐漸顯現出一些個體的特質。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努力捕捉到這樣的信息,并加以很好地引導。面對簡單的選擇時,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空間,讓他自己決定穿什么衣服鞋子襪子,讓自己選擇玩耍的地點。這樣有助于幼兒自己表達意識、自己肯定意識的同步加強。
結束語
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十分重要,對幼兒的成長發育影響非常大。依據“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和家長要協調配合、相互溝通、注重方法、注重事實、注重培養,共同完成培養幼兒自信心這一項教育任務。幼兒自信心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教師和家長從幼兒的個人特點、生活中面對的具體問題出發,指導幼兒正確地面對成功和失敗,讓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使其在活動中增強勇氣和學習各種技能,并對幼兒掌握的技能多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其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幼兒教育作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幼兒成長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全面素質發展的教育,啟發幼兒對自己意識的正確認識,通過積極肯定幼兒長處,讓幼兒能夠獨立做事情,體驗成功愉悅感。通過家園共同教育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對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快樂的情緒。
【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形成】相關文章:
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04-29
影響幼兒自信心形成的諸因素04-29
成人對幼兒自信心形成的影響排行榜04-30
淺談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論文05-31
淺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對策04-29
淺談班級凝聚力的形成04-30
淺談現澆樓板裂縫的形成與處理措施05-02
淺談英漢習語的形成背景與對應關系05-02
淺談霸王道的學理形成與學說調適論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