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WEB2.0,只是個符號
注:小木理解.
何為WEB2.0
WEB2.0不是種標準,也不是種行規,它,只是個用于描述互聯網發展階段形態的形容詞。
寒冬來臨之際,WEB2。0風轉向?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國內的WEB2.0之風,還沒待到春暖花開時,卻已開始轉寒。
在這寒冬來臨之際,習慣于僥幸的人們開始尋求避寒之處,猶如于沙漠中的旅人般在風暴來臨之前尋覓著綠洲。無疑,絕大部分的人們將會在尋覓到綠洲前枯死于無名的沙丘前,待風沙吹過,了無痕跡。就算有少數幸運的人在風暴前發現天下掉下的餡餅,那么他們也會透過幸福的外衣后發現,這塊渺小的綠洲上,早已經擠滿遠比他們兇狠與幸運的先來者。如果他們之中真的有具備能力者,他們會在死去前發現,綠洲,從來就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而是先來者們于漫長的歲月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沙丘中擴展開的領地。幸運,從來就不會光臨心存僥幸者。
無論是沙漠中的旅者還是互聯網的弄潮兒們,都到了必須直面一個命題的時候了:“綠洲”不會從天而降,誰將在“寒冬”中存活?
WEB2.0可以救活誰?
WEB2.0不是上帝,上帝不會救自欺欺人者
隨WEB2.0之風吹起,眾多的網站都貼上“標簽”、貼上“分類”、加上一個“站內搜索”,然后標稱自己是WEB2.0,然后靜候著網民上釣、靜候著追隨流量與概念而動的VC。而然剖開其們千篇一律的華麗外衣,注視其們從其他所謂的WEB1。0網站拷貝而來的陳舊內容建設。也許,我們可以斷言:他們將會是最先死去的心存僥幸者!!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內容建設者都不看自己內容的網站,一個不是心懷分享與奉獻的網站依然可以發展。
我們每個內容建設者,每天創建的內容都應該是受眾喜聞而未聞的信息,又或是傳遞著一定價值觀念的知識。每次,我們拿出來的凝集著自我勞動成果的內容時都應該有著滿足感,都能感覺到受眾接受到這些信息時候的興躍與滿足,我們內容建設者也應有與受眾分享信息的喜悅。這都是建立在內容建設者們對受眾群的了解與信息傳播者清晰的自我定位。這一切,我們傳統的報刊都可以做到,那么號稱第四媒體的互聯網絡信息傳播體系們,只是滿足于拷貝與粘貼嗎?
如果一個內容建設者其每天發布的信息都是其自己都不看的垃圾,他還在期待著有很多受眾喜歡看其的內容?也許他是在當受眾是傻子。卻從沒發覺,傻的是其!傻的是雇用其的老板。我們無法想象,如果個網站的內容建設者心存其受眾是傻子,那么其網站會存活多久?無疑,最先死掉將是他們!!
“小木評論:
定位不清晰的因于信息傳播者們對受眾的了解極度缺乏。
在中國還從沒聽聞有哪個網絡信息傳播者對受眾市場進行目標明確的調查;也從沒有看過有哪個網絡信息傳播運營商真正地立足于市場來系統地做事情。網絡信息運營商們盯著的是領先的同行!而領先的同行們往往盯著傳統媒體!充斥著國內網絡信息發傳播平臺的是抄襲、再抄襲!這里的抄襲不單限制于內容方面的抄襲。更多的包含了投機取巧的運營模式抄襲、整體構架抄襲乃至思維抄襲!懶惰的網站建設者們吶,做網站,也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啊!”
抄襲者死,誰活?
無疑,WEB2.0之風在逐漸變冷,在這股WEB2。0風起潮落的動蕩中,玩弄概念的心存僥幸者已經悄然死去,涉及其中的互聯網巨頭們也壯士斷臂般紛紛割舍各部分相關概念性業務。
沙風暴過后,我們不由疑問:WEB2.0是什么?它拯救了誰?
事實是WEB2.0不能拯救任何人。它,只是個用于描述互聯網發展階段形態的一個形容詞。WEB2.0描述的是一種既存形態而不是描繪一種發展前景!!
我們應該做的是創新觀念,不過現在都在說要創新,但如何創新?創新什么?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連續性,也許立足于WEB1.0時代的網絡信息運營商們要做的只能是繼續既有模式的發展。
說到創新:也許行業與行業是可以比較與借鑒的,回顧過去的百貨商品交易,都是顧客站在柜臺外與營業員交流購買意向,營業員在貨柜里提取貨物轉交顧客。如果商店柜臺里貨物不夠了,就要去貨物倉庫里提取貨物。這一交易模式在人類商業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原因在于商店都怕顧客弄壞商品。
一直到上世紀,有個人說:為什么不讓顧客直接進入貨庫里挑選?如果說一個小城市有一百個商店在賣一千種商品,可能一個顧客如果要買十種物品就要跑好幾家店,更不說要買更多品種的商品了。但這個小城市所有商品都共用一個倉庫,如果讓顧客能直接到倉庫挑選,顧客就可以省很多時間與節約很多交通成本,同時那些貨物就可以直接交付到顧客手中,也就節省了下鋪商品到商店的成本與時間。這樣,贏利空間就同時在顧客與商品流通兩流程出現了。所以,由開放式的倉庫演變而成的大超市賣場顛覆了傳統的商品交易模式,蔓延到世界各地。
在上面例子里,可以分兩層次了分析創新導致的利潤:
一:直接在倉庫交易的模式是商隊之間的交易習慣,但也只是交易習慣,一直不能創造利潤。但把其細分到個人消費者部分時就出現難以置信的高額利潤。原因在于把渠道垂直化。
二:傳統的倉庫一般環境都很差,商品雜亂擺放,地理位置也很偏遠、交通不方便。但如果直接把倉庫開在交通便利的鬧市、裝修優美的環境、把商品分類擺放到讓消費者隨手可得的地方。這樣,就很輕易吸引了消費者的到來與消費。同時,愉快的環境與便利的商品購買條件會讓消費者接受稍高一點的商品價格與購買超出預想的商品。
“小木評論:
聯想國內互聯網現狀,我們為什么不能讓受眾進入我們的倉庫里呢?我們為什么還要開著那么多費時費力的“店鋪”/“首頁”發售海量的信息?我們為什么不能同時節約自己與受眾的信息傳播/瀏覽成本?
重要的是?我們要怎么樣創建自己的“倉庫”才能讓吸引受眾的到來?”
【WEB2.0,只是個符號】相關文章:
教育與Web2.005-01
淺談Web2.0媒介05-02
我只是個普通的孩子作文09-19
愛情;雖然我只是個替補05-01
愿這只是個夢作文05-01
閱讀文本的符號化-一個文化符號學的視角05-02
我只是個孩子,沒有寂寞的孩子04-26
鴻海北遷過冬只是個幌子04-29
只是一個普通人04-27
不要迷戀網,網只是個傳說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