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洋思中學四種數學教學實踐模式
洋思中學四種數學教學實踐模式一、教學模式在“概念型”課中的應用
(1)揭示教學目標(約2分鐘)。[目的:使學生知道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注意點:目標要準確;語速要慢,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聽進去,都能明確本節課學習的方向;要有激勵性,鼓勵學生努力達到目標;語言要簡潔,一般兩至三句即可。]
(2)自學前的指導(約2分鐘)。[步驟: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注意點:自學提綱相當于檢測練習題。“概念型”課中的自學提綱的內容大多是概念或幫助理解概念的句子或某種思想方法。]
(3)先學
A 學生自學概念(約5分鐘)[目的:通過自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記熟概念。步驟:學生結合思考題看書,劃出有關概念;理解并記熟概念。]
B 檢測自學概念的效果(約5分鐘)。[目的:暴露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后教做準備。步驟:請幾位同學板演默寫概念,其他同學在座位上默寫;教師巡視了解學生默寫情況。注意點:板演對象以中下水平的學生為主,因為他們的錯誤具有代表性;教師巡視時,要充分了解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哪些學生概念未默寫出來,哪些學生未默寫全,哪些學生默錯了,哪些學生丟掉了關鍵詞語等。]
(4)點撥矯正概念(約5分鐘)。[目的:使學生知道概念默寫得對與錯,并找出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使學生知道概念的實質、要點。步驟:評判對錯;針對問題進行點撥。注意點:教的內容就是學生默寫不出來或默錯的地方;教的要求不能只判斷默得對不對,還要揭示其本質屬性;教的方式應由學生先講,若學生講對了,教師就不講,但要以表揚的形式強調概念中的關鍵詞,若學生講錯了,教師則要更正。]
(5)再學――運用概念做練習(約5分鐘)。[目的:讓學生運用概念做相關練習,檢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情況,同時將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步驟:教師出示練習;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存在的問題。注意點:運用的程度一般由易到難;練習題一般來源于課本上每一節后面的練習;練習題的題型多為填空、選擇、判斷等;檢查方式是先讓學生在座位上獨立完成,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請學生報答案,教師將答案板書在黑板相應的位置,或點名板演。]
(6)點撥矯正練習,指導運用(約5分鐘)。[目的: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①板書課題;知道如何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概念,解決問題。步驟:學生評判對錯;教師針對問題進行點撥矯正。]
(7)當堂訓練(約15分鐘)
二、教學模式在“例題型”課中的應用
這類課以例題為主要學習內容,重點是運用概念、定義、法則、定理等解決問題。這類課一般采用“一學一教,當堂訓練”的形式進行教學。具體教學程序及要求如下:
(1)揭示學習目標(約1分鐘)
[目的]
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
[步驟]
②投影學習目標。
[注意點]
目標要準確,例題型課的學習目標不只是獲得知識,而且更要突出能力,一般為“會運用”、“能熟練運用”,即要求學生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分析、解決相應的問題。
(2)指導學生自學。(約2分鐘)
[目的]
使學生明確:
①自學的內容:看課本上第幾頁到第幾頁的內容;
②自學的時間:約5-8分鐘;
③自學的方法:邊看書邊思考,研究例題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思路,同時探索有無其他解法;
④審視與例題類似的習題,明確解題思路,進行自我檢測。
[步驟]
①投影自學指導;
②學生看自學指導。
[注意點]
①在設計思考題時,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自學例題,思考題要能啟發學生歸納有關步驟,理解有關思想方法,或者啟發學生小結注意點等。
②投影內容要包含三層意思,讓學生看了后做到三個明確,即明確自學內容,明確自學方法,明確自學要求。
(3)先學。
a.學生看例題(約5-8分鐘)。
[目的]
通過學生自學,了解例題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并運用于與例題類似的習題上。
[步驟]
①學生看例題;
②理解例題的解題方法和步驟;
③思考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的解法。
[注意點]
學生看書時,教師一般不講話,若有必要提醒個別學生注意什么,也不宜太多,聲音不宜太大,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b.學生練習。(約10分鐘)
[目的]
通過練習,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上,同時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為后教做準備。
[步驟]
①請學生板演與例題類似的習題,其他同學在座位上練習;
②教師行間巡視,了解座位上同學的解答情況。
[注意點]
①板演的學生一般以中下生為主,人數一般為3-5人,因為他們暴露的問題具有典型性;
②老師在巡視時不能流于形式,要耐心細致關注每個學生,真正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歸納整理出典型的、傾向性的錯誤,將這些錯誤,用彩色粉筆寫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為后教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4)后教。(解疑導撥,合作探究)(約5-8分鐘)
[目的]
①學生通過解析、討論、正確判斷解題過程是對還是錯;
②引導、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進一步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規律。
[步驟]
①讓學生判斷正誤,找出具體錯誤并更正,引導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鼓勵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一題多解)。
②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點撥、矯正。
[注意點] ①在改錯的過程中要鼓勵同學各抒己見,即使把對的改成錯的也要讓他們表現出來。這樣通過以后的討論,讓學生悟出究竟應該怎樣做才對,找出錯的原因,并接受教訓。
②教的程序,同時看幾位同學做的同一步,并把座位上同學的有關這一步的錯誤一起評講,再歸納這一步的步驟及注意點。
③教的方式,“兵”教“兵”,即讓會的學生先講,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一下,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的,表達不合要求的,教師再補充;講錯了的,學生或教師幫助更正。
④教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答案,而要歸納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如計算題的步驟、應用題上的等量關系、證明題中輔助線的作法及證明思路等。
(5)當堂訓練。(約15分鐘)
[目的]
通過獨立完成課堂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解題方法,使學生達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步驟]
①布置作業內容,明確作業要求;
②學生做作業;
③布置思考題。
[注意點]
①教師要巡視,確保人人像考試那樣獨立、按時完成;
②明確解題格式,題目較長的應用題、證明題,不抄題目,只要求注明頁碼、題號,直接解答;
③布置的思考題一般為提高題。
三、“概念十例題型”課
此種課型中的學習內容前部分是概念、法則、定理等,后部分是運用前面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例題。
這類課一般采用“一學一教,當堂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重點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別留意學生運用概念解題或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時,對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具體教學過程與要點如下:
(1)揭示學習目標。(約1分鐘)
[目的]
使學生知道本節課要理解什么概念,并能運用所學概念解決什么問題。
[步驟]
①板書課題;
②投影學習目標。
[注意點]
①目標要明確,重點是運用概念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習題;
②層次要清楚,便于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及目標。
(2)自學前的指導。(約2分鐘)
[目的]
使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
[步驟]
①投影自學指導;
②學生看自學指導。
[注意點]
①投影內容要包含三層意思,讓學生看了后做到三個明確,即明確自學內容、方法和要求;
②指導自學的方法,邊看書邊理解邊熟悉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概念,看例題時,注意是怎樣運用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的。
(3)先學。(約10-15分鐘)
[目的]
通過自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并熟記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并能運用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
[步驟]
①學生結合自學指導看書、思考;
②學生練習。
[注意點]
①學生看書時,教師要及時表揚那些看得又快又認真的同學,激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引起競爭;
②檢測練習。要注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的運用,一般選與例題類似的習題。
(4)后教。(約8-10分鐘)
[目的]
①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②通過糾正錯誤,使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
[步驟]
①學生自評;
②組織學生討論判斷對錯;
③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
④引導學生總結經驗教訓,歸納并上升為理論。
[注意點]
①不默寫概念,但要通過能否運用概念做對與例題類似的習題來檢測對概念是否真正理解;
②學生互評,逐題討論。若對,則讓他們說出對的道理,歸納出概念、法則、公式、定理;若有錯,則引導更正。通過糾正出現的問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③教師點撥的重點應放在本節課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與例題的結合點上,即弄清例題中是怎樣運用本節課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的;
④指導的重點放在如何直接運用概念、法則、公式、定理解決問題,以及如何通過轉化創造直接運用的條件上。
(5)當堂訓練。(約15分鐘)
[目的] ①通過完成一定量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促進能力內化;
②通過課堂作業來檢測同學們是否實現學習目標。
[步驟]
①布置作業內容,明確作業要求;
②學生做作業;
③布置思考題。
[注意點]
①課堂作業要根據課程標準確定難度,選題要適量、適度;
②教師要巡視,確保人人獨立、按時完成;
③下課時收齊帶走全班作業本。
四、“綜合復習型”(專題型)課
在綜合復習時,一般采用“大循環”的方式進行,每一循環一般分為三課時(前后三天),每課時的任務及具體要求是:
第一課時:檢測練習。(先學)
[目的]
摸清學生對本專題有哪些會了,還有哪些不會。
[步驟]
①揭示檢測的目標;
②學生獨立按時地完成檢測練習,教師巡視。
[注意點]
①編制檢測練習時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圍繞本專題的主干知識命題;
②端正學生練習的態度,使學生認真練習,真實地反映學生對本專題掌握的情況;
③教師要巡視,關注學生練習習慣,矯正不良習慣。例如,有的同學違北背易后難原則,先做大題、難題;又如,有的同學不會做草稿,將草稿紙翻過來轉過去、亂涂亂畫等。
第二課時:矯正和總結。(后教)
[目的]
把不會的弄會,引導學生總結經驗,做錯一題,學會一類,避免下次重復類似錯誤,吸取教訓。
[步驟]
①學生自己更正、解決粗心出錯的問題;
②出示典型的錯誤解法。請學生指出錯誤說明原因,并更正;
③引導學生總結規律,討論注意點。
[注意點]
①不能由老師直接講,要讓學生自己分析、找原因;
②引導學生歸納,尋求規律。
第三課時:針對性訓練。(當堂訓練)
[目的]
根據前兩節課的“漏洞”補缺,并適當拓展,逐步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步驟]
學生練習
[注意點]
①教師巡視,摸清有哪些傾向性的問題;
②課后及時批改并更正。
【洋思中學四種數學教學實踐模式】相關文章:
中學數學教學反思04-12
中學數學教學計劃03-06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模式排序》09-29
思修實踐活動方案01-20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12-14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03-10
洋紫荊盆栽07-31
白水洋作文09-16
白水洋游記11-19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