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布置給家長的命題作文
和孩子一起成長——淺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人的一生整個學習生活最重要的基礎,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過程的質量和成效。正因為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教師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如果說學校教育氛圍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主導方面,那么家庭教育環境則是養成孩子學習習慣的基礎方面。有人可能認為,孩子學習習慣主要靠學校、靠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不大,因為孩子一天的主要活動時間在學校。其實,這種看法是很不科學的。應該說,在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確很重要,但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從小學生的心理依賴、行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來說,家庭和家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們在這里不想闡述這種重要性的科學依據,只是結合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談談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認為,家長應該做的工作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
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是孩子自己怎樣看待自己,他(她)認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學習習慣的角度看,孩子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我是聰明的人還是不聰明的人、我是優秀的還是比較差的、老師是喜歡我還是不喜歡我、是通過努力我一定可以超過其他同學還是不管怎么努力我都會很差等等。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就是他在學習方面的自我意識,不同的孩子看法會很不相同。一般認為,對上面這些問題,如果持前一個方面的認識,那么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是積極的,反之,就是消極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有積極的自我意識。而家長對孩子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和期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很多實驗,結果表明,當家長和老師積極地評價孩子(學生),信任他、期待他、肯定他,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相應地提高了。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它幾乎成為小學生教育的“金科玉律”。無論孩子犯什么錯,考多少分,我們家長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說他笨,更不可用武力體罰孩子。正如許多教育家說的那樣,家長對孩子只能做一件事,這就是相信他、鼓勵他、贊許他,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
女兒剛上小學時,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只是自顧自的玩,或找著前后左右的同學神聊。我們沒有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她,而是經過多次與老師交流,并傾聽她自己的想法,弄清楚了原因,是她覺得老師上課講的知識太簡單,不聽也無妨,“反正我都會!”可上課不聽講還搗亂畢竟是個很不良的習慣,還影響別的同學學習,必須得盡快改正。我們考慮到家庭早期教育做得比較多,權衡利弊作出了一個了大膽的決定:與其讓她在課堂上“虛度光陰”,不如給她跳一級,學習上制造一點難度,憑著女兒強烈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她定會在課堂上認真細聽。我們這樣告訴女兒:家長和老師都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一二年級的知識絕對難不倒你,你完全有能力直接上三年級。她一開始表現得有點將信將疑,小小年紀,居然擺出一付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憂慮的神情。為了消除她的顧慮,我們拿來三年級的教科書,特意找了一些簡單的題目,一邊翻看一邊煞有介事的跟她講解,她一聽就樂了,“原來三年級還是這么簡單啊,那開學就讓我去上吧!”一年級暑假過后,天真的女兒自信滿滿的進入新的班級,開始和三年級的同學一起學習。開學沒幾天她就意識到了,再不好好聽講,課后就做不好題目,上課的積極性果然就上來了。事情證明了這一招對她很見效。
當然,孩子的性格特點各有差異,家長如果能充分發掘各自孩子身上的優點,肯定他的每一點努力,藝術地批評他的缺點和不足,并協助孩子用科學的方法去改正,就一定能夠形成孩子積極的自我意識,而有了積極的自我意識,孩子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第二、 全程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
要形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僅僅只是鼓勵、贊許和肯定還是遠遠不夠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全程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跟蹤孩子的學習,首先是要仔細查看他的作業、考試試卷、閱讀內容等。通過查看發現孩子的學習特點、掌握他的學習興趣點、了解他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窺見他的學習態度和方式方法,了為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學習積累素材。
女兒從一年級順利進入三年級后,我們沒有跟她過多的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擔心在家講多了,上課時她又自顧自去了,但是我們堅持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通過這樣一種檢查和察看,我們發現孩子上課是比以前老實多了,可她畢竟少上了一年學,就算豎起耳朵聽也理解得有點吃力,作業經常出錯,前兩次考試甚至不到九十分。這令習慣了考“雙百”的她和不習慣孩子做錯題目的我們感到非常震驚和不安!當看到孩子作業出現一個個錯誤,當孩子戰戰兢兢拿著八十幾分的試卷找家長簽字時,我們竟然忍不住把她責罵了一通!望著女兒無辜的眼神和無助的眼淚,我們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犯了教育之大忌。打罵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只能宣泄自己的急躁情緒,讓孩子更加誠惶誠恐。況且女兒正處于那樣的過渡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她度過難關。經過與孩子班主任陳老師的幾次溝通,我們決心家校配合,幫助孩子把成績提上來,讓自信重新回到她身邊。我們向各科老師請教各科目的學習方法,互相反饋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現。一個學期后,女兒的成績在新的班級又名列前茅了!這進步里有家長的心血,有孩子努力,跟老師及時有效的指導更是密不可分。作為家長,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必需要注意技巧。我們不能自以為有足夠的水平,小學那點題目難不倒自己,特別是家長一著急就打罵孩子或直接告訴他答案,這對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不可取的,要切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很多時候家長會做不能證明你就如老師一樣會教,面對同樣的題目,小學生和中學生的思路和解題方式都有可能截然不同。當孩子作業遇到難題,特別是當家長的講解依然令其似懂非懂時,就要相信專業的事情應該多向專業的人員請教。這一點我們在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深有體會。在各科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用恰當的方法進行家庭輔導,女兒一聽就懂,少走了許多彎路,節約了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外娛樂和藝術類的學習。
另外,我們想特別強調一下,跟蹤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關心文化課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與她談論在學校和家里的學習經歷,掌握孩子的內心觀念。與孩子聊天的內容可以包羅萬象,但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利用彼此溝通的機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制造有益于孩子積極向上的言論,并在溝通的基礎上向孩子提出希望。
例如,我們曾經在孩子五年級上期開學時,問過孩子對新任的英語和數學老師作何評價。她非常失望的告訴我,英語換成了男老師,數學老師也成了男的,第一節課就“很兇”,還明確表達了對之前兩位女老師的思念之情,說著便傷心的掉下了眼淚。我們先跟她列舉了一些古今優秀的男性教育家如孔子、葉圣陶等,證明男性也可以是很好的老師,并告訴她聚散離合乃人之常情,我們照樣可以與以前的老師保持聯系,消除了她對現任老師的“歧視”,和對前任老師的“依戀”。然后跟她談到“教不嚴,師之惰”的古訓,以及老師“愛之深,責之切”的良苦用心,并鼓勵她在這兩位新老師教育下,把英語和數學學習得更好。這次談話之后,孩子對兩位新老師不再有抵觸情緒,開始專注地聽課,如饑似渴地汲取老師課堂教學的營養;與此同時,她對兩位老師的評價也變得越來越積極,常常主動與我們分享他們課堂上的“趣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國教壇上有句古訓:“親其師,信其道”, 當孩子愿意信任親近她的老師,甚至把老師當偶像一樣來佩服,學習興趣就會變得更濃,學習效果也就更加顯著。孩子只有對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有了正確認識,并經常擁有較為愉快的內心體驗,才會形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 家長做孩子學習的楷模。
人們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確,家長的學習習慣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試想,如果家長在一周、一月甚至一年中自己從來沒有學習過,迷戀于看電視、娛樂等,要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很困難的;也可以設想,如果家長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要想使孩子覺得學習很愉快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從我們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所感受到的一種氛圍,乃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天然訓練場。
從我們夫妻來說,除了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料和課外讀物,自己也常閱讀一些有關家庭教育和學生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我們努力形成一種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學習的家庭氛圍。晚飯后與孩子聊天,一方面談自己工作上的積極體驗,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她的學習經歷。當孩子學習時,我們有時做自己的業務學習,有時和孩子一起學習她的課本,或繞有興致的欣賞她的書法作品,或跟隨她的琴聲一起歡唱,同時表現出積極的和愉快的學習情緒。通過這種氛圍的營造,讓孩子覺得學習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之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我們在家里常玩的是諸如魔方、九連環、孔明鎖、五子棋之類的益智游戲,偶而也上網打打“憤怒的小鳥”。對于某些無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肥皂劇,我們從來不看。要堅持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培養起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當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時,大家一起協商,改變家庭學習計劃,先娛樂再學習。畢竟,家庭不能讓孩子形成僵化、刻板的印象。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家長帶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共同關注家庭教育,與時俱進,和孩子一起成長!(全文完)
【班主任布置給家長的命題作文】相關文章:
會場布置方案03-28
教室布置方案07-02
夢見布置房間12-18
班級文化布置方案07-22
班級布置主題方案09-09
公司年會布置方案11-05
作業布置指導細則03-15
活動布置現場方案03-25
班級文化布置方案09-15
半命題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