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中產階級危機
摘要:90%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從1973年開始幾乎就沒有增長,與此同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的收入卻增加了3倍。更糟糕的是收入流動性的減少,這意味著社會中下層的人改善收入狀況的機會減少。至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這一現狀,經濟學家們眾說紛紜。 著名的哈佛經濟學家拉里.凱茨 在描述美國的經濟結構問題時提出了這樣一個比喻:“把美國經濟想象成一幢公寓樓,一個世紀前———甚至30年前———它還是令人妒忌的東西。但是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它發生了巨變。頂層的豪華公寓變得越來越大。中間的公寓變得越來越擁擠,底層人滿為患。更糟糕的是,連電梯都壞掉了。這一點是最最令人沮喪的。”-----------------------------------------------------擺事實 90%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從1973年開始幾乎就沒有增長,與此同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的收入卻增加了3倍。1973年,公司執行官的平均收入是工資中值的26倍,現在增加到了300多倍。更糟糕的是收入流動性的減少,這意味著社會中下層的人改善收入狀況的機會減少。至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這一現狀,經濟學家們眾說紛紜。 弗雷曼和其他中產階級美國人所經歷的緩慢經濟窒息早在這次經濟危機之前就已經開始,經濟危機只是加劇了普通美國人這些年來一直在承受的“個人衰退”。 這一趨勢愈演愈烈。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大停滯”是個結構問題——— 意味著它不受商業周期影響。在上次商業擴張期———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等美國家庭的收入減少了2000美元。美國人的收入第一次在一個周期結束時比開始時還減少了。----------------------------------------------------- 更糟糕的是,長期的收入停滯伴隨著一個對于美國而言極其反常的現象:收入流動性的減少。 在今天的美國,要想從低收入者變成中高收入者,機會比在其他任何發展中國家都要低,甚至英國在某些方面都更具流動性。和霍雷肖.阿爾杰(美國作家,作品多描述窮人艱苦奮斗發家致富)的經典故事正好相反,在今天的美國,如果你出身貧窮,那么相比歐洲大陸的窮人,你更可能潦倒一生。 這兩種根深蒂固的趨勢加上第三種———激化的社會不均現象———導致了美國資本主義的危機。忍受停滯的收入增長是一回事,認識到逃脫無門的絕望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目睹幸運的少數人變得越來越窮奢極欲的時候。“是誰殺死了美國夢?”某次左翼抗議集會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而保守的茶黨示威者高喊:“奪回美國。”(茶黨是美國新興政治團體,代表的是下層保守派利益,主要分布在美國南方和中部的農業州,反對大政府、反對未經同意隨意加稅的群體。名字來源于引發美國獨立革命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代表一種造反精神。) -----------------------------------------------------尋求原因 在多數經濟學家看來,上述一切都沒有什么可爭議的。他們對診斷結果是贊同的,分歧出在原因上。很多左派經濟學家指責全球化導致了“大停滯”。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國家的崛起削弱了美國人的工資,導致美國的不熟練、半熟練甚至熟練工人失業。目前,在美國就業市場中,制造業提供的職位僅占12%。30年前,普通底特律汽車廠工人過著穩定的中產階級生活,享受醫保,還有一份優厚的退休金。現在,這樣的工人住在深圳。 還有一部分經濟學家指責新技術爆炸,大部分簡單重復的工作被電腦取代。想象過去為老板煮咖啡,記錄老板口述的辦公室助理。現在她的功能已經被黑莓手機所取代。還有那些后勤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被外包到了其他收入均較低的國家。 還有一些人,比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癥結在于政治,尤其是羅納德.里根1980年上臺后推行的保守政策。它們加劇了工會的衰落,導致美國稅收體制倒退,抹殺了所有進步的稅收政策。 現在,只有不到1/10的美國私人企業工人屬于工會。歐洲和加拿大人同樣要承受全球化和技術浪潮的沖擊,但他們大多數人屬于工會,而且他們的醫療保險由國家支付。在美國,超過半數的家庭破產因重病或意外事故導致。-----------------------------------------------------回溯歷史 在二戰結束后的最初30年被認為是美國中產階級的黃金時代,正如約翰.F.肯尼迪所說:“上升的大潮抬起了多數船只。”個人收入以每年 2%的速度增長——— 每一代人的收入相比上一代幾乎翻了一番。 雖然造就黃金時代的一大因素是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但即使沒有高中文憑,人們也能養家糊口。像她的丈夫一樣,康妮.弗雷曼在明尼蘇達州北部靠近加拿大的一個工人家庭長大。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后,她的父親 14 歲就離開學校,一生在鐵礦工作。在退休前,他的工資達到每小時15美元,相當于今天的40美元。 30年后,康妮每小時工資只有 17美元,而她的教育程度遠遠高于她父親———中學畢業后還接受了一年的職業培訓。生活節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小時候,每天晚上一家人都會一起吃晚餐,”康妮說,她帶著中西部口音,元音被刻意拖長“現在這樣的機會非常罕見。” 康妮的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她那受教育不多的父親靠一份薪水就養活了一家人,還送了兩個孩子讀大學。而康妮和馬克兩人都要外出工作,兩份薪水勉強夠支撐一個家庭的開銷。他們20歲的兒子安迪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他在當地社區大學學習戲劇,學費還是明尼蘇達州政府支付的。-----------------------------------------------------解救辦法 多年來,這個問題被廉價債務部分掩蓋起來。銀行不斷鼓勵中產階級美國人抵押房子貸款或者動用退休基金,因為他們認為不動產和股票價格永遠不會跌下來。這一觀點得到了半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認同,這其中不包括斯賓斯。但是,現在,輕易到手的錢變成了沉重的債務。老人不得不推遲退休。大學畢業生不得不搬回家和父母住。 經濟學家們對于導致大停滯的原因看法不同,同樣的,他們提出的解救辦法也各不相同。多數人認為,優質的教育有助提高人們的收入,但是這并沒有解決最基本的問題。還有人指出,并非人人都能成為股票交易員、軟件工程師或哈佛教授。 未來的多數工作將是不容易被電腦和外國人所取代的“人際”工作———大樓管理員、美容師、家庭看護、庭園美化師,對于這些人,大學文憑是多余的。此外,過去10年,遭受收入停滯打擊的大多數美國人是大學畢業生。可見有高等文憑也不能免疫。但是,更好的教育,至少能夠增加一個人的就業機會。能不能負擔大學學費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在美國人收入停滯的同時,教育花費卻增加了。學費貸款額超過2萬美元的美國人的數量比14年前幾乎增加了一倍。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莫斯很早就開始擔心“焦慮的中間層”的增多,他指出,在所有經濟大國中,美國勞動力大軍中大學生的比例最高。但如果單看25歲至34歲年齡階段的人,美國甚至無法排進前10位。 越來越多的年輕美國人對于長期負債的前景望而卻步。 迄今為止,沃納的民主黨只采取了一些有限的應對大停滯的措施。在經濟危機前夕,奧巴馬在競選中經常談到多數美國人遭遇的長期“收入停滯”,并承諾扭轉形勢。他的政府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比如提高社區大學預算,啟動了廣受贊譽的50億美元的“力爭上游”(raceto the top)計劃,鼓勵各州改善各自的院校和教育。但席卷而來的經濟危機讓白宮疲于應對。 經濟危機對米勒一家和弗雷曼一家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們首先遭遇了多年的收入停滯,然后又要承受經濟衰退的后果。-----------------------------------------------------美國夢的未來 那么,美國夢的未來是什么?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斯受世界銀行邀請,就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這個課題,領導一項為期4年的調查。斯賓斯承認他已經感到不詳之兆,像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一樣,他認為“大停滯”是嚴重的美國身份危機。 人們的憤怒導致這個經濟問題日益政治化。“對于美國的未來,我有一種痛苦的預感,”斯賓斯說,“當人們失去了樂觀情緒,情況會激化。我最擔心的是美國會變得和其他拉美國家一樣:一個極端不均等的社會很可能從民粹主義轉變成保守主義,致使理性政府越來越遙遠。看看茶黨。人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突然冒出來的。雖然我不贊同他們的解決辦法,不可否認的是,多數茶黨成員是默默地忍受了長期煎熬的中產階級美國人。” 斯賓斯承認,他的說法有些極端、夸大。他承認美國可能依然將保持其傲視全球的技術創新能力。多數經濟學家不像斯賓斯那樣悲觀。但是,在普通美國人中,他的悲觀情緒得到了最大回應。“對于美國人而言,對未來滿懷悲觀是一種全新的情緒,完全不符合美國特色,”斯賓斯說,“但大多數人對自身狀況的認識遠遠超過經濟學家。”-----------------------------------------------------【美國中產階級危機】相關文章:
美國次按危機再反思04-26
美國汽車工業危機的成因04-29
信用卡危機陰云籠罩美國04-29
危機中的美國大學生04-28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04-26
金融危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04-29
英文詞匯學習:聚焦美國國債危機04-27
中產階級經營方案范文通用11-24
美國汽車業危機對中國汽車業的影響分析04-29
危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