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成人“提筆忘字”說明了什么?
八成人“提筆忘字”說明了什么? 新聞來源:中新網教育新聞 近日,新聞出版總署最新發布我國第一份《2009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數字出版經濟規模超過圖書出版,手機出版營業收入超過傳統網絡游戲。新型數字出版業的火熱,一方面值得欣喜,另一方面也帶給我冷靜的思考:傳統圖書出版業在沖擊之下,是否會帶來連鎖反應,比如閱讀習慣、書寫傳統…… 有個笑話說,古時候一個私塾先生給學生上課,想教給學生怎樣寫“糞”這個字,可是提起筆來,卻怎么也寫不出來。私塾先生就自言自語地念叨說:“糞,糞……嘴邊上的糞,怎么就不會寫了呢?”上課的學生哄堂大笑……現在“提筆忘字”的情況卻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在我們身邊,讓人笑不起來。 據媒體報道,由于頻繁使用電腦、手機,加之閱讀量減少,許多年輕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急劇下降,寫錯別字或者書寫時記憶暫時“短路”的情況屢見不鮮。某媒體記者在IT行業聚集區街頭隨便找行人做了一項調查,讓他們寫出“尷尬”一詞。結果十余位過路的學生、公司白領,竟無一人能正確寫出來,著實令人“尷尬”了一回。 在最新的一項調查中顯示,現在83%的人有“提筆忘字”的經歷,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寫機會已很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提筆忘字”已趨向低齡化。美國《洛杉磯時報》近日報道:“由于使用拼音發手機短信及電腦打字正在取代擁有數千年傳統的一筆一畫漢字書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 這種“提筆忘字”的現象,在年輕人的身上表現得愈來愈明顯,被人稱為“電腦失寫癥”,對于這種癥狀還有分析:由于在電腦和手機上敲字,缺少筆跡的書寫感和印痕感,對大腦的語言中樞產生不了刺激作用,從而造成了失寫現象。主要表現在電腦或手機的使用者由于長期連續地面對電腦手機打字,單調且重復的刺激造成了對大腦皮層的暫時性失憶。如對大量常用漢字的“失寫”,手寫的文字潦草、難以辨認,用錯別字、網絡語言或網絡符號代替一般的文字,甚至提筆寫字時首先想到的是簡單的漢語拼音和各種代碼等。 古人對于文字的誕生實際有很深的敬畏之情,認為那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一個很重要階段,就連造字的“倉頡”都被賦予與常人不同的外貌特征———他有四只眼睛。從結繩記事到毛筆書寫,從毛筆到鋼筆,再到如今冷落鋼筆敲擊鍵盤,我們的書寫習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在每一次刷新的同時,我們又在承受著拋棄以往的痛苦。我們的書寫習慣變得越來越實用,我們的對文化的認識卻不能變得越來越淺薄! 當我們對著電腦、手機完成大量閱讀時,是否為少了信手勾畫、隨意在留白處寫下感想而有些遺憾呢?當我們在陣陣鍵盤敲擊聲中寫好報告、感受修改的便利時,是否為提筆忘字一驚、為沒有了筆墨紙香而感到缺失呢?當我們習慣了每個漢字先以拼音的方式在頭腦中出現,是否還能領略到書寫筆觸之下自然飄逸的審美和貫通古今的情感呢? 發展,不一定要以傳統的犧牲作為代價。文字或文化的傳承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文化教育還在繼續,我們就不必杞人憂天地擔心傳統文化消失。如何保持對傳統文字、文化的景仰自豪之心,在“提筆忘字”與現代科技發展中,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共同促進社會發展,才是更值得關注的話題。【八成人“提筆忘字”說明了什么?】相關文章:
我發明了什么作文08-16
(經典)我發明了什么作文09-11
提筆忘字作文(精選5篇)11-10
提筆忘字作文600字(精選59篇)11-13
我發明了什么作文集合23篇05-22
我想發明了什么作文300字(精選20篇)01-14
寧陜擬推12年義務教育說明了什么?04-30
我想發明了什么作文350字(通用10篇)11-26
我失明了的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