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學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經由本地化研究建立本土心理學的呼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兩岸三地即已時有所聞,惟對"本土"或"本地化"的概念并不明確.到90年代末期臺灣部分心理學家提出三地論的概念[3],認為港、臺、大陸三地因長期隔離,社會形態各異,故而主張三地華人社會的心理學者應各自建立自己的本土心理學(臺灣本土心理學、大陸本土心理學、香港本土心理學).此種純以地區為前提的心理學研究取向有待商榷,原因是如將心理學視為研究人性特質的科學,并將心理與行為視為人性特質的表徵,顯而易見的是,影響心理與行為的文化因素大于地區因素.基于此義,本文提出采用心理學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建議,并試從心理學思想的演變中分析探討此一建議的合理性.一得之愚尚請學界先進批評指教.
【心理學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相關文章:
遼寧工業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04-27
遼寧工業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04-27
文化霸權理論與文化研究的葛蘭西轉向論文12-02
論文化認同的機制與取向04-27
四論災害系統研究的理論與實踐04-25
四論災害系統研究的理論與實踐04-26
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研究的形態及主題取向04-27
軍校文化軟實力的研究與實踐04-27
生態現代化理論的本土化抉擇04-26
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