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悟音樂-小學音樂教學的首要追求
縱觀我國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教師把音樂課當做語文、數學課一樣來 進行教學,把教學目標重點放在了音樂知識的認知上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上。當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從 該學段的學生特點、教學大綱要求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視小學音樂教學時,顯而易見,培養學生對音樂 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在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學音樂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因此,認 知活動和技能訓練活動不應成為其主要內容,感悟音樂才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核心。
一般認為,認知性的教學其教育范疇主要針對的是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認識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它在認識論上的特點是從現象中抽象出概念,從概念中理解現象;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其在德育、智 育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技術性訓練主要針對人的某種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實施的一種教育。在教育上的特 點,是在認知原理的基礎上,以模仿為途徑,以形成某種程度上的表現能力或操作能力為終極目的。這種教育 主要在職業教育和行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而小學音樂教育就其自身規律來看,把教學追求的重點放在了 對音樂知識的認知和音樂技術的訓練都是不適宜的。這種追求,說明了我們的普通音樂教育還沒有找到適合自 身規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專業音樂教育模式的模仿。
從小學音樂教育目的來看,該課程的開設決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個音樂專家,而是為了讓學生,使未來的公 民獲得一定的音樂素質和得到一定的音樂審美陶冶,是從建構“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結構的角度來設 置的。因此,音樂既不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智育的客體,也不是受教育者獲得生存手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內容,而 是讓受教育者獲得音樂素質和得到音樂審美陶冶的“美育”范疇。
從課程特點性質來看,在學術上,音樂是有著顯著的知識性和技術性,但作為小學的教育客體,知識性和 技術性的深度和難度在大綱和教材中有著恰當的限定,主要內容都是針對培養音樂基本素質的感悟性內容。從 教材的四部分內容來看,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在對音樂 的感悟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 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學為達到這一目標,相 關知識的認知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知識內容不是音樂欣賞教學要追求的目標,而是為目標服務的輔助性教學 內容。學習這些內容也不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力的必要條件。孔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過聽音樂三 日不知肉味的體驗。但他并沒有過系統的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他的音樂感受力,來自于音樂的 熏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感受對音樂的移情。因此說,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
唱歌教學的主要目標仍與音樂欣賞教學目標一樣,只不過是客觀對象和教學途徑有所改變。音樂欣賞是通 過主體對客體的感受和審視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而唱歌教學則是按客體符號——音樂樂譜的要求來實施的一種 主體活動——歌唱,從而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審視和表達音樂和音樂的美來達到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同時 獲得了正確的歌唱方法——一種音樂表現力。唱歌教學有技能訓練內容,諸如吐字、發聲、音準訓練等,但對 這些追求的目標不是專業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運用嗓音來歌唱,使個體的歌唱潛力得到一定 的發掘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從
[1] [2] [3]
【感悟音樂-小學音樂教學的首要追求】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的感悟04-29
小學音樂教學總結03-01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6
小學音樂教學心得02-07
影視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4-30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精】01-23
【推薦】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8
【薦】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8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薦】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