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例題的開放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應試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還是要素質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大問題。一般地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范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了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于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準確,并從中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舊教材”中的部分例題,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形式單一,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材又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我從開發教學資源的效益考慮,開放教材例題,使例題更富有課改氣息,更富有挑戰性,也激活了教材。
一、例題形式的開放
例題形式單一、陳舊,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參與。例題形式的開放,特別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呈現,學生就會興趣盎然踴躍參與。如教學“解比例”一課后,我設計了一道這樣的例題:
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你是怎樣判斷的?
6∶3和8∶5
學
[1] [2] [3] [4] [5]
【小學數學例題的開放】相關文章:
例題04-29
如何提升數學例題教學的有效性05-02
高考數學考前復習課本例題教案04-25
淺析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魅力04-29
中考數學總復習例題選取應注意的問題04-28
基于例題本原,探索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04-30
功率 典型例題05-01
對中學數學教學的開放04-29
質量 例題解析05-01
淺談開放數學課堂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