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設情境,讓課堂閃爍創造的火花
21世紀呼喚創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發展其創造能力,已成為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中,教師應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一. 質疑情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我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誰能在2、20、200后填上適當的單位,并用等號將它們連接起來?學生感到很新奇,紛紛議論。有的說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說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時教師提出能否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于是學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對于這幾個數之間是否相等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小數性質。這樣創設情境,形成懸念,培養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能力和習慣。遇事好問、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為目的,僅停留在獲取初步探索的結果上。要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永不滿足,這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以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繼而提出探究性問題。如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提出圓面積不一定要用面積公式來計算。我笑著問:“那么你說呢?”學生自豪地回答:“圓剪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寬是圓直徑的一半,因此我認為:圓的面積s=1/4cd。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疑,敢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同,也值得贊揚,畢竟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
二.創設交流情境,變“個體學習”為“集體合作”。
實踐證明,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為他們提
[1] [2] [3]
【創設情境,讓課堂閃爍創造的火花】相關文章:
淺談日語課堂情境的創設05-01
創設教學活動情境培養學生創造個性04-29
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創設05-01
創設情境,讓語文課堂更精彩論文04-28
談談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思維情境04-29
淺談問題情境的創設05-01
淺議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05-01
論如何創設探究情境04-28
對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幾點思考04-30
利用多美創設情境再現美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