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專業需求、實踐能力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手段僵化、教學內容滯后的實際情況,本文深入分析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特點和人才培養需求,提出了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學生為主體,考評結合,注重實踐,培養各領域所需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思路與方法。
一、引言
21世紀計算機技術已經由專業技術發展成為能夠被大多數人接受并使用的通用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人們應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解決自身領域問題的能力,也是影響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經歷了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從初級階段走向成熟,并且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形成了專業的教育研究隊伍和日趨完善的教學規范。但是,由于新技術發展迅猛,社會需求多元化,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完善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拓展考核方式,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師所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二、面向專業需求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
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授課目標是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與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意識與能力[1]。教學過程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一個難點問題是:學生經過基礎課程學習掌握的計算機技術不能滿足專業學習需要,在自動化、自動控制、機械等工科專業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教學模式是教學思想、教學理論的具體化。許多國外大學采取多學科交叉教學模式,根據具體專業需求構筑相關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例如,墨爾本大學將商學院與信息技術學院構成聯合體,所開設課程是將商學內容與計算機內容組合而產生的新課程,突出了專業需求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學生獲得的可以是商學學位或商業計算機學位。這種模式體現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它需要教學模式的徹底改變和師資隊伍的系統建設做支撐[2]。
針對上述情況,根據我國現行教學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面向專業需求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
1.根據專業需求及時調整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引入新的教學內容,編纂配套的教材。比如不同專業對學生程序設計能力要求不同,專業需求決定了課程的側重點不同,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側重于講解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則語言為c++或java;側重于信息技術、數據庫原理,則介紹access與sql語言等。
2.開設一系列計算機公選或選修課程作為基礎教學的有益補充,不但可以解決學生的知識脫節問題,而且可以根據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靈活調整學習方向與內容。目前我們開設有《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安全》、《photoshop圖像處理》和《flash動畫設計與制作》等公選或選修課程,并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三、以自主應用為主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方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社會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在2003年開始啟動被稱為高教改革之魂的“質量工程”,其核心是創新人才培養,強調大學教育應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變革精神的新型人才,而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對其的支撐作用是至關重要的[2]。對于教學實施而言,它相當于為計算機基礎課程制定了新大綱,這個大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以自主應用為主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方法。
1.運用具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獨立思考能力、教學手段與學習方法有機結合三大特點的“啟發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課程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3]。啟發式教學不再是教師演示講解,學生理解模仿,而是首先給出具體案例項目,學生與教師同步思考案例解決方案,教師由“教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入門,不再教導學生“怎么做”,而是將具體步驟交給學生來完成;在學生完成案例的同時,教師進行指導,注意發現學生問題并及時指正,將學生拉回正確的方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較為典型的問題時,教師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演示講解,找出并指正學生理解上存在的誤區。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對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在解決具體案例過程中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清楚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能及時得到教師提醒與指導。
2.將“寓教于用”與“寓教于樂”結合,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應用能力。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何用處?這是許多學生都困惑的問題。首先,教學使用的案例項目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其次,教師應提供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示例[4]。例如,在學習word應用時,案例項目可以是設計制作個人簡歷、成績單設計等,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教師也可選用一些圖文并茂的期刊作為素材,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引導學生進行相同排版制作。這樣,學生可以在“學以致用”中鞏固知識,并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提高實踐水平。
四、考評結合,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上機實踐環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解決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或理論與實踐分離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差的常見問題。
1.長期以來計算機基礎課程一直是理論教學在教室、實踐教學在機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學習很難同步。但隨著高校不斷加大教學投入,現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完全可以在機房里進行,將過去分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目前我們有些計算機課程已經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加大實踐環節的考核力度,改變過去以理論考核為主,實踐考核為輔的考核模式,期末采用考試系統機試,大大提高實踐考核所占比例,并采用多種實踐評價方式。如規定平時成績占40%,期末機試占60%,而平時成績由各章知識點測驗和實踐操作作業組成,要求學生不但需要具備實踐動手能力而且要具備綜合知識運用能力。
五、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其他學科的不斷飛速發展,必將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更多、更高要求,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課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實施因材施教,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上面,使學生帶著任務與問題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課程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計算機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周蘇.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的重要指導[j].計算機教育,2009,9,(17):156-158.
[2]李鳳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與思考.計算機教育,2011,4,(7):105-106.
[3]劉曉陽,武曉華.基于啟發式與目標教學模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10):114.
[4]桂婷,趙建鋒,呂圣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理論縱橫,2011,10,(1):75-76.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4-29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04-29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04-29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改革探討04-29
新時期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4-30
《材料工程基礎》教學改革探討04-29
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索04-29
高校非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研究與設計04-30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