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活動課的特征及教學方法初探
小學活動課的特征及教學方法初探作者單位:隨州鐵小
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活動課可分為五大類:德育類、智育類、體育類、美育類、勞育類。各類活 動課雖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側重點,但各類活動課也不是絕對孤立的。例如:智育類的活動課就可以有德育類的 內容,體育類活動課也可以有智育類的內容。
對于小學智育活動課,我認為它的目的有四:①訓練學生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②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③加強書本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上好小學智育類活動課必須把握好活動課如下五個特征:
一、主體性
主體性是小學智育類課程的核心。學生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活動課的主體是學生。可以說,學生是否主 動參與活動,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參與完成活動課程目標,這是衡量小學智育類活動課程 效果的重要標準。
主體性體現在:①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②課堂要以學生活動為主;③活動結束后 ,學生自我評價。
例如:在安排“幾何圖形與玩具”這一活動課時,首先要征求學生的意見,民主討論,根據學生的興趣和 愛好,決定活動課的內容和形式;然后,同學間相互設計活動游戲,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也可 以找出“變形金剛”、“忍者神龜”、小步槍等玩具中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布置活動場地,自備活動道具,最 后,由學生總結活動的收獲,評選最佳活動選手。各程序的組織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決定,這就極大地發揮了 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了“訓練學生具有敏捷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小學活動課程成敗的關鍵。在活動課程中,趣味性要放在所有問題的前面考慮,活動課必須具有 獨特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自愿活動并主動創造;不然,活動課一切特點將無法體現。例如:某 班學生愛靜不愛動,動手操作能力差,但思維反應能力較強,在數學活動課中,我們就可以開展類似于“講述 數學家的小故事”,“出個數學急轉彎”,“開個數學小玩笑”等數學活動。這樣,趣味性就體現出來了,大 多數人才能在興趣的吸引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培養和增長對數學的興趣。
三、活動性
活動性是活動課程的突出特征,活動課要在“動”字上下功夫,活動課必須通過“活動”才能得到實施。 活動性表現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活動課要讓活動貫穿于始終。活動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官配合,協調活 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愉快、輕松、快活。蘇聯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 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正說明了這個道理。在活動課中,我們要注意“做中 學”、“學中做”,可以開展例如: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量一
[1] [2]
【小學活動課的特征及教學方法初探】相關文章:
案例教學方法初探04-26
語感教學方法初探04-29
禪宗倫理的特征初探04-29
制圖課教學方法初探04-30
求真-小學作文教學方法之初探04-30
高職英語教學方法初探05-02
初級日語量詞的教學方法初探04-29
《酶工程》課程教學方法初探04-29
海州灣特征因子與赤潮形成初探04-25
現代測試技術教學方法改革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