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課外閱讀之追求
??在開放的語文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再是語文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點綴”,更不是可無可有的“軟任務”。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這說明什么?說明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小課堂里,只有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這一理念已被許多學校領導、老師接受并付諸實踐,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課外閱讀的盲目性、隨意性卻很大,普通存在“三實三虛”的現象,即“重數量輕質量、重興趣輕引導、重內化輕外化”,課外閱讀沒能真正落到實處,效果不盡人意。針對此情況,我們作了以下有益的嘗試。??一、保量提質,夯實基礎
??數量是質量的基礎,沒有一定的數量就沒有一定的質量。《語文課程標準》也明文規定:“課外閱讀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明確地界定課外閱讀的定量指標。朱熹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的詩句更是婦孺皆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擴大閱讀量勢在必行。但如果沒有相應的督促和檢查措施,提倡和要求最終成了空談,語文教學還是難以走出畫地為牢的局面。在課外閱讀中,如何保量提質,我們認為要抓好下列環節:
??1、營造“讀書”環境。
??人是社會的人,學校、班級何嘗不是一個小社會。可以利用人的從眾心理,創設讀書的大環境,形成讀書的好風氣是很重要的。學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間,開設讀書廊、文化廳、閱覽室,張掛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為每一個孩子開設小“書柜”,把自己喜歡的書、報刊裝進書柜,保證“資源”充足并不斷補充新“貨源”,資源可獨享,更提倡共享。另外,班級適當訂些“少年報”、“語文報”“紅樹林”等多種讀物供學生選擇閱讀,布置了“讀書園地”“展示平臺”,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篇章、段落或讀書心得都在“讀書園地里”、“展示平臺上”展現,以便互相交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學生置身于這樣一種氛圍,能不受感染嗎?
??2、保證“讀書”時間。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低下,加上貪玩好動,除個別天生的讀書迷外,大部分學生對讀書的“需要”還須老師的循循善導,適時地“加溫”。雖說是課外的閱讀,也要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對課內的文章,主張長文短講,短文精講,節省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甚至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開設兩節“自由閱讀”課,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自由閱讀,自由筆記,形式不拘一格,有時空間不求統一,可到閱覽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場的樹陰下。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自由地暢游。
??3、教給“讀書”方法。
??數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數量不求質量,通過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也是難以實現的。有的老師硬性規定學生學生一定讀多少本書,讀什么書;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這種只求“量”不求“質”的做法,只會扼殺課外閱讀的興趣,摧殘閱讀的個性,課外閱讀還成了學生課外負擔。因此,在保證課外閱讀數量的基礎上,也要保證其閱讀的“質量”。在課外閱讀的起步階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對課外閱讀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數量上和廣度上,必須在質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導學生學會真正的閱讀。概括地講,可以指導學生分三個階段來閱讀。第一階段粗讀,要求能了解主要內容,并能簡要復述出來。第二階段細讀,運用靈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表達思想內容的一些方法。閱讀時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對重點內容、主要情節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并適當地記一些
[1] [2] [3]
【“實”-課外閱讀之追求】相關文章:
追求課堂詩意之:投入--給小君的信04-28
在作文教學中追求人性之美05-01
追求百分之七十的人生作文05-01
追求04-28
追求04-29
追求04-29
追求人生,追求自我05-01
人生的追求是境界的追求04-30
追求夢想02-18
我的追求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