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環境監測制度
環境監測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間斷或不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過程的工作。環境監測的對象,大體上可以分為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狀況兩個方面:污染源方面主要包括工業、農業、交通污染源和城市廢棄物;環境質量狀況方面主要包括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因素的質量狀況。
環境監測按其目的,可作以下分類:
(1)監視性監測。也稱常規監測或例行監測。主要是對不同功能區內的水、氣等環境要素所進行的長期的定點、定期監測。其目的在于通過監測,了解和掌握環境污染的現狀及變化趨勢,評價污染治理的效果,判斷環境質量的好壞。
(2)研究性監測。也稱專題監測。主要是指為確定、研究從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遷移變化趨勢、發展規律,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范圍,污染強度,對人體、生物體的影響和危害程度等所進行的監測。
(3)特定目的監測。主要指為了確定污染事故的影響和提供解決糾紛的技術仲裁結論所作的監測。
環境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環境監測是評價環境狀況和預測環境影響的前提;是制定、實施環境法規、標準和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決策的依據;是監視污染源排污和評價治理措施效果的手段;是進行環境科研、制定環境規劃的基礎。由此可知,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在實踐中常被形象地稱作“環境保護的眼睛”。
環境監測制度是環境監測的法律化,是圍繞環境監測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套規則體系。它通常由環境監測組織機構及其職責規范、環境監測方法規范、環境監測數據管理規范、環境監測報告規范等組成。
什么是環境監測制度
【什么是環境監測制度】相關文章:
環境監測管理制度05-30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05-01
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05-01
什么是規章制度01-06
環境監測實習報告02-23
淺論環境監測管理04-27
什么是帶薪休假制度04-10
什么是現代產權制度04-29
淺議生態環境監測04-26
環境監測中的廢物處理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