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法的復魅與祛魅-環境利益何以平衡
「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觀的影響下,環境法學從關注當代人的環境利益轉向了保護后代人的利益,在方法論上,則表現為環境公共利益的泛化,以及對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不加鑒別的吸收,這是環境法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復魅。環境法學的祛魅,應當從關注后代的同等權利轉向當代人對環境利益的要求,從強調環境公共利益轉向研究區別的環境利益。祛魅就是轉變環境法學的研究主題,從環境利益分析切入,關注不同地區、全國和地方以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環境利益的公平分享和環境義務的合理承擔。
「關鍵詞」環境法理,復魅與祛魅,區域環境利益,環境利益群體
楔子
哈利·波特的書太暢銷了,幾乎占據了所有書店的搶眼位置,令人忍不住要翻一下,魔幻的情節帶來超越現實的輕松和愉悅,難怪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這種愉快的體驗,顯然比閱讀枯燥、生澀的法律專著要興致盎然得多。其實,十年前,就有類似的讀物流行,這是美國女作家黛安娜·杜安的系列小說——《少年魔法師》。該書主人公要打敗的巫師首領是熵的制造者,而熵則是環境污染、能量損耗、生命死亡和宇宙衰老的罪魁禍首。1盡管坊間學者對環境法的研究現狀頗有微詞,但就貼近普通大眾的感性認識而言,環境法研究者做得還是令人稱道的。當前,環境法的研究主流恰恰就是生態平衡、人類共同的環境利益,甚至子孫后代的福祉和命運。
人類的文明史實質就是一個不斷掙脫自然和神靈——或者是自然和神靈的糅合體——控制的過程,同時也是理性不斷張揚的過程,馬克斯·韋伯認為,現代社會的人們再也不像野蠻人那樣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了,凡事不再祈求神靈,而是依賴技術和計算,這意味著理智化,韋伯將其這一過程稱為“除魅”。2 然而,對于人類和自然的關系而言,人類理性又帶來了什么呢?縱觀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過程,它的發展大致沿襲了兩條思路。一是人類出于對自然神秘性的恐懼而產生崇拜,襁褓之中的人類3 渴求自然的憐憫和恩賜,以求得自身福利的增加。二是認為人乃萬物之靈,憑借人類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馴化自然為我所用,事實上,人類的實踐活動也一直沿著這一條思路進行。可是,人的理性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自然界的演變規律呢?進化論已經告訴我們,人類的產生就是自然界本身演化的結果,這是人類自身根本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如果人類自恃對局部的、有限的自然規律的掌握,而大肆奴役、掠奪自然,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使人類的命運更加前途未卜。韋伯由衷地感嘆,人類在尋求理性的祛魅中,非但沒有獲得自由,相反卻成了理性的奴仆。4 這是人類文明——包括法律文化——祛魅的意外饋贈。
反思人類理性的缺憾,環境法學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從方法論上開始了復魅的歷程,迷戀了上可持續發展的神話,并取得了環境法基礎理論的絕對統帥地位。次之,環境法學過分青睞與環境問題相關的學科,開始演變成多學科的雜糅體,漸漸遠離了法學。
一 環境法學的出走
在所有部門法學中,也許只有環境法最急于尋找自身獨特的理論基礎,期望獲得與其他部門法不同的法理基礎。因此,環境法學也表現出令人驚訝的包容性,幾乎與環境問題有關的所有學科都堂而皇之地被吸納,可是事與愿違,環境法學非但沒有找回自己,卻失去了自我。
(一)泛化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環境法學基本理論,可持續發展是絕對性的流行話語——至少當前如此。從生
[1] [2] [3] [4]
【環境法的復魅與祛魅-環境利益何以平衡】相關文章:
理性自身的啟蒙-阿多諾“祛魅”觀重構05-01
技術的返魅04-29
春之魅04-26
春之魅作文04-30
春之魅作文05-01
春之魅作文07-26
秋之魅作文04-30
古文字奇才沒有才 應為高考作文“祛魅”04-28
網絡新客:魅客04-26
菊之魅初中作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