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從工業設計本質探討工業設計課程設置的缺項學的論文
論文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變更,工業設計早期的概念界定已經不能適應今日社會的巨大變化。文章通過分析工業設計學科本質特征,探討了工業設計教育課程設置中存在的缺項。
論文關鍵詞:工業設計本質 適應性 課程設置
教育界對工業設計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起初工業設計被認為是“藝術+技術”的交叉學科,主要是解決產品造型是否漂亮的問題,“設計”被誤解為“美化”。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設計被提高到了“藝術+技術+市場”的層面。這種理解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實際上還是產品本身的美化和市場價格的結合。這種對工業設計學科的誤解,追根溯源,與行業內外對工業設計學科本質理解不足有關。
一、工業設計學科本質
1957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建立。1959年9月,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屆ICSID會議,這次會議開創了工業設計的里程碑,第一次給工業設計①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②這個定義受當時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影響,多關心設計和設計師本身。
這個在1959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年會上提出的第一個定義,目前為大多數的工業設計教材所使用。但工業設計的定義也在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的探討、修訂、完善中不斷變遷,從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歷次召開的大會主題來看,設計從來沒有限定在造型的層面上。相反,世界工業設計主流思想的發展歷程一再關注設計為人的生存所帶來的影響。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1969年③及2006年分別更新了工業設計概念。從工業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設計已由產品的表征設計發展為人的生存方式的設計,由對產品形式的研究發展為對特定社會形態中人的行為方式及需求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工業設計逐漸完成了由對審美關系的關注,到對人的生命、理想及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在物上的投射的關注,由對物的關注到對人的關注。工業設計的本質和目的就是“為人類創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重組知識結構、產業鏈,以整合資源,創新產業機制,引導人類社會健康、合理的、可持續生存發展的需求。”④
二、工業設計課程設置缺項
筆者調研多所高校,發現有幾項值得探討的課程缺項,如生活方式研究、設計材料工藝學等課程。現就生活方式研究課程做一些探討。
根據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的本質及目的,揭示出工業設計是為人的設計、為人的學科。真正的工業設計教育需要一切與人有關、研究人的學科知識的支持與融入,作為工業設計者來說“知其然”只能應付一般的常規工作,但要創造性地工作就必須做到“知其所以然”。生活方式是人類日常行為與行為發生的環境,可以說人類所有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活動都是生活方式的表現。“有了設計行為,人類也就有了選擇生活的權利,產生了人照什么方式進行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等問題。因而設計服務于生活,生活離不開設計。”⑤生活研究是整個工業設計過程中的第一步,倘若工業設計缺乏基于社會學的人類生活形態的研究,是很難真正創造適合中國人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工業產品的。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說:“我們要把工業設計跟生活需要聯系起來。我的口號是‘要設計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⑥高校的工業設計教育存在課程體系與社會、企業脫節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造型技術,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市場問題的研究和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的研究,因此一些學生進入企業之后,對設計工作的整個過程基本不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而只能勝任整個設計鏈中極小的一部分工作。學生只有認識工業設計在改變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進而關注生活,才能站在“設計學”的角度理解工業設計。我們應思考在工業設計教學的課程體系中加入生活方式研究的專門課程,以幫助學生真正以系統論為指導思想,認識工業設計的真正目標——人類的高品質生存。
適應性的教學課程須充分考慮到社會因素并及時不斷地做出調整,設置與社會大眾需求相適應的課程。我們應努力引進、加強主干課程、開設特色課程、融合交叉課程,改善課程設置的結構,重新建構工業設計的適應性課程體系。
結語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工業設計教育任重道遠,只有高水平的設計適應性教育才可能有高層次的設計適合性人才。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和遵循工業設計學科自身的發展規律,把握工業設計學科建設的特點,以新的觀念找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教育之路,努力構建符合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工業設計教育課程體系。
注釋:
①工業設計(industrialdesign)的概念提出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美國藝術家約瑟夫·西奈爾(JosephSinell)1919年用“工業設計”稱呼廣告上的工業產品圖像首次提出來的;另一種說法是英國的柯爾爵士在19世紀中葉《設計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出現“工業設計”一詞為開端.
②③設計的定義出自http://www.icsid.org/about/about/articles33.htm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官方網.
④柳冠中.工業設計學概論[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⑤潘魯生,徐慶文.中國傳統生活方式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⑥柳冠中.事理學論綱[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參考文獻:
[1]柳冠中.設計文化論[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司馬賀.人工科學:復雜性面面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鄭建啟.設計材料工藝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許喜華,陳皓.漢城工業設計家宣言解讀與設計本體論研究[J].裝飾,2005(1).
[5]潘魯生.中國傳統生活方式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淺析從工業設計本質探討工業設計課程設置的缺項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工業設計論文致謝詞04-27
淺析成人教育的課程設置05-02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04-30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詞04-28
我的學纏體會中樞本質淺析04-25
工業設計專業介紹04-29
工業設計專業介紹04-27
工業設計實習報告精選03-28
工業設計創新的價值04-28
工業設計專業排名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