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數據環境下高職德育開展方式探究論文
大數據, 顧名思義, 就是大量數據的集合。但它并不是簡單地將大量數據集合在一起, 而是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決策。目前, 大數據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它促進了傳統德育教育模式向現代德育教育模式的轉變。在大數據時代, 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 研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德育工作, 已經刻不容緩。
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現狀
一直以來,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 存在著教師教學形式單一, 教學手段不多, 教學過程機械化等問題。由于德育教學沒有結合當前的實際形勢,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職院校傳統的德育教學, 理想主義色彩較重, 超出了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育背景。雖然在形式上, 完成了德育教學工作, 實際上, 完全是為了教學而教學, 并沒有從實質上促進學生的德育水平發展。在以往的德育教學過程中, 我們一般采用以老師講為主的教學方法, 學生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而只是為了應付考核, 對一些知識點進行了背誦。這樣的德育教學工作, 對學生的德育水平并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教育在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兩種強勢導向和控制中被功利化了, 道德教育實際上被邊緣化了, 以致于學校德育患了兩種病:形式主義和虛無主義。學校德育工作形式上依然進行, 而實際上是為完成德育課本的教學任務而教, 不是為促進學生品德發展而教。”[1]高職院校德育教師的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大數據時代, 高職院校德育教師必須明白, 傳統的教育方法和觀念, 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像過去那樣, 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學生的德育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 正處在青春叛逆期, 如果不能采用恰當的德育教學方法, 那么很可能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高職院校的學生, 由于社會經驗不足, 普遍對當前的形勢缺乏理性思考。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 各種信息交織在一起, 真真假假, 學生很難辨別。由于以往的德育工作, 對實踐中的現象分析較少, 部分學生認為, 學校德育工作沒什么大的作用, 這種情況長此以往, 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一) 提升教師德育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得到學校的重視。學校可以在人、財、物等方面對德育工作進行支持。從制度上重視德育教學工作, 對德育教學效果好的老師, 進行表彰和獎勵, 激發德育教學的熱情。一個好的德育老師, 需要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質。在工作中, 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尊重學生的生活背景, 以平等身份對待學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 而不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命令。“思想教育不能從理論到理論, 從概念到概念, 自我封閉, 自我循環, 把思想教育搞成脫離實際的概念堆砌, 搞成照本宣科的刻板說教。要從實踐破題, 用實踐立論, 拿實踐論證。實踐最有說服力, 事實是最硬的道理。要善于用客觀事實說話, 用典型案例說話, 用切身感受說話, 把抽象變形象, 把概念變事實。”[2]德育工作, 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 以知識灌輸為主, 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需要在德育教學過程中, 結合日常生活, 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思, 探索更高層次的追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我們還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平時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我們可以將美學教育導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意識, 提高他們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熏陶, 從而提高他們的德育水平。
(二) 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德育水平
高職院校的學生, 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引導他們反思社會現象, 關注和思考國家民族以及自身的前途命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現在, 網絡信息傳播很快, 各種信息和觀點充斥著網絡, 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學生很有可能在網絡中迷失自己。怎樣使學生在現代多元的思想中保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是高職院校老師需要面對的新課題。我們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網絡技術和傳播媒介, 隨時隨地開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 我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 對一些熱點事件和現象與學生進行互動, 引導學生就熱點事件開展討論和交流, 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責任感。
現在的高職院校學生, 由于高中時學習壓力較大, 很多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后,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怎樣通過德育教學工作, 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也是我們德育工作需要關注的地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可以防患于未然, 防止學生做出極端事情。高職院校老師要對問題學生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果有必要, 可以給個別學生安排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心理疏導, 以免惡性的事件發生。
(三) 構建社會、學校、家庭結合的多維德育教育體系
德育工作光靠學校, 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德育工作, 不是短時間就能開出效果的, 需要很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高職院校學生在校的時間是有限的, 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 甚至社會中度過的。家長的一言一行, 對高職院校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 采用了比較傳統的教育方法,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高度關注, 卻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學校與家長應該保持良好的溝通, 學校要將學生平時的變現及時反映給家長, 及時給家長提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社會對學生的德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影響。現在社會上各種觀點百花齊放, 學生缺乏辨別能力, 如果沒有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 學生很容易迷失自己, 德育水平甚至不升反降。所以, 社會、學校、家庭, 需要一起努力, 才能對學生的德育水平的提高產生積極影響。
(四) 大數據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法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傳統的德育教學工作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需要適時而變, 將我們的德育工作與新技術相結合, 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標也隨之變化。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 形成適應新時代德育教學工作的方法, 有效提升學生德育水平。充分利用大數據, 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 積極探索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新方法, 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 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將德育工作結合實際生活, 使學生認同我們的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 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利用互聯網新技術, 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共享的方式, 將我們的德育教學資源在學生中傳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 進行咨詢答疑、在線討論。通過這些方式, 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喻學林.從德育功能看學校德育的有限性[J].教育科學, 2006 (3) :32.
[2]倪鵬飛, 田建國.創新思想教育話語體系,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8) :56.
【大數據環境下高職德育開展方式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商務安全研究論文12-14
高職教育中數據庫教學的實踐與探究04-30
高職體育課堂探究式教學法探究論文04-29
數據挖掘技術下戰略管理會計探究論文04-28
高職院校稅法實踐教學的方法探究的論文04-27
軟件工程的數據庫編程探究的論文04-27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究04-30
高職院校創新環境優化論文04-27
論新形勢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的論文04-26
在數據中探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