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復合型ERP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研究的論文
1企業ERP應用及人才需求現狀
自從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第一套MRPII軟件以來,MRPII/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已經歷了30多年的風雨歷程。但目前的現狀卻仍不容樂觀,據統計,成功實施實現系統集成的只占10%-20%,沒有實現系統集成或實現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敗的卻占50% ,并且在實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為外資企業。除了實施成功率低下以外,實施后的應用成功率也不高,歸根結底,都是ERP人才匱乏的現狀所造成的。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社交軟件、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新的應用模式的興起,ERP系統的集成化和平臺化趨勢日趨明顯,即幫助企業實現內部高度一體化、外部上下游的產業鏈協同以及兼顧商業化的融合協作等。因此,未來對ERP專業人才的需求更趨復合化,不僅是以往會操作ERP軟件、懂得ERP基本思想、了解ERP基本原理的傳統應用型人才,還應該是具有深厚的計算機技術功底、堅實的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一定的ERP項目實施經驗以及能把握現代信息系統發展和商業模式變革的習慣和思維等的人才,這對高校的ERP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因此,本文提出了融合知識、能力、素質和創新思維為一體的復合型ERP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及其實施策略,以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ERP專業人才。
2“四位一體”的ERP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提出
一般的,對ERP專業人才有三個層次的需求:一是ERP高端人才,包括技術層面的研發人才、實施層面的高級實施顧間以及應用層面的企業信息主管(CIO)等,需要有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二是一般的實施顧間、系統開發、系統運維或項目管理人員,需要了解信息技術、ERP產品以及企業管理和運營模式等,是典型的復合型人才;三是普通的ERP應用人才,需要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夠熟練操作ERP的相關模塊。從本科經管類專業ERP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更多地趨向于二、三層次人才的培養。但實際培養效果卻不盡如意,很多高校的ERP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實踐能力缺乏、教學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與課程學習聯系不緊密等問題所培養的ERP人才達不到第二層面的要求,有的甚至連第三層面的要求都很難達到,這也就造成了目前ERF,專業人才缺乏和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尷尬局面。基于這種情況,結合筆者多年的ERF,教學和實踐經驗, 該模式以知識、能力和素質為基礎目標,以創新思維為最終目標。從知識層面來說,要求學生掌握ERF,的基本思想和基礎理論、至少一種ERF,軟件產品知識、企業基礎管理知識以及一定的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知識等;從能力層面來說,需要學生具備熟練操作至少一種ERF,軟件產品的能力、熟悉ERF,實施流程井輔助企業實施ERF,的能力、初步的項目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從素質層面來說,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較強的學習意識以及必備的職業素質等;最終的創新思維,是指學生在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基礎上,所應該具備的探索性、變革性和靈活性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由此可以看出,培養一名合格的ERF'專業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和實踐手段,在本模式中設計了三個階段八個教學環節,即理論學習階段的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和自主學習環節,實踐動手階段的ERF實驗、沙盤演練和模擬競賽環節,以及企業鍛煉階段的企業實習和項目實踐環節,各個階段構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
3 ERP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實施策略
3.1基本原則
鑒于ERF人才培養復雜性和多樣性,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較高的要求,為真正實現所設計各環節的任務和目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3.1.1分塊實施的原則
根據各教學環節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個模塊,課內模塊完成理論講授、案例教學、ERP實驗和沙盤演練環節,課外模塊完成自主學習、模擬競賽、企業實習和項目實踐環節。原則上,應先完成課內環節,后實施課外環節,每個環節都提出具體的目標及實施策略。
3.1.2分類培養的原則
由于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同,不可能對所有學生均實施全部的教學環節,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專業基礎及其興趣愛好,將所有學習ERP課程的學生分為兩類:一類為基本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三層次,即普通的ERP應用人才;一類為拔高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二層次,即一般的實施顧間、系統運維或項目管理人員。基本型的學生需要完成課內模塊各環節的學習,拔高型學生需要完成全部教學環節的學習和訓練。
3.1.3實事求是的原則
由于“四位一體”創新培養模式的教學環節較多,且某些實踐類環節(尤其是某些課外模塊的教學環節)對教師的責任心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同時也需要一定的企業資源,因此,需要相關任課教師認真負責,分工協作,嚴格控制各環節的教學質量,不能流于形式。
3.2各階段的實施策略
3.2.1理論學習階段
該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完成有關ERP知識體系的建構,包含兩個課內環節和一個課外環節。課內環節中的理論講授主要講解ERP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主要計劃(含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等)的編制等;案例教學主要用于ERP系統規劃、ERP選型、物料編碼、企業業務流程再造、ERP項目實施控制以及ERP項目評價等內容的學習和討論。自主學習屬于課外環節,主要通過課外作業和輔助閱讀等方式,讓學生以自學的方式掌握與ERP有關的管理類知識和計算機技術,需要一定的監督和檢查機制來保證自主學習的效果。
3.2.2實踐動手階段
該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ERP軟件的操作和實驗環境下的企業運營,鞏固ERP和企業管理知識,提升運用ERP工具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能力,鍛煉一定的創新思維習慣,也包含兩個課內環節和一個課外環節。課內的ERP實驗環節可以利用一個制造企業的模擬數據,配以實驗指導手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ERP系統環境配置、模擬企業的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制造管理等模塊的操作,使學生熟練掌握ERP軟件的基本操作,初步體驗企業業務與 ERP軟件的結合;沙盤(物理沙盤或電子沙盤)演練環節也是以分組的形式,學生分角色組建同類型的虛擬企業,在同一競爭環境中,模擬企業6至7個季度的運營,教師對各組的決策制定和運營結果進行點評,使學生深刻體驗所學知識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模擬競賽環節屬于課外環節,可以是校內的模擬競賽,也可以是校外機構組織的與企業經營模擬或ERP有關的競賽,如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承辦的每年一度的企業競爭模擬大賽( BUSIMU) ",以及用友和金蝶等ERP軟件公司舉辦的“沙盤模擬競賽,ERP應用大賽”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創新思維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有些大賽成績突出的學生甚至直接被眾多大型管理軟件公司所錄用。當然,模擬競賽環節不可能全體學生均能參與,主要是針對拔高型學生群體。
3.2.3企業鍛煉階段
該階段的兩個環節均為課外環節,主要針對拔高型學生,通過企業實習和實際參與企業ERP項目實施,使學生達到以下目標:①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理解ERP軟件與企業實際業務的融合,提升其應用ERP的理論和思想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能力;②感受在工作崗位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為將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定良好的實踐經驗基礎;③要求學生以實習報告或總結的形式,對實習或實踐過程中發現的企業管理問題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參與企業的實際項目,還能使學生找到自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層面的不足,進一步反推其主動學習的動力。該階段的實施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有良好的校企合作資源或企業實習基地,能定期接納一定數量的學生實習;二是健全的管理體系,包括校內校外的指導教師的聘用與管理、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日常管理以及學生實習效果的評價等。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學習和鍛煉,總體上應使60%-70%的學生達到第三層次ERP應用人才的要求,其中30%左右的學生達到第二層次ERP高級人才的要求。筆者也在山東理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的2011,2012,2013屆畢業生的ERP教育中進行了試點工作,整體效果良好。但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案例教學過程中的案例選取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監控問題、模擬競賽中對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激勵問題以及企業實踐環節中企業的配合問題等,均需在進一步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和優化,以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ERP專業人才。
【復合型ERP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論文04-27
涉海類專業+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04-28
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05-01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論文04-27
關于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論文04-27
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04-28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創新模式研究的論文04-30
電子商務模式研究與模式創新05-02
自動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