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的問題論文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教師進修學校王忱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實施,我區在課改實驗的半年中,教師隊伍得到前所未有的鍛煉,但在教學中,我發現教師在樹立了正確的觀念,明確了教與學的關系的同時,也遇到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教師的重視,那么必將阻礙課改實驗工作順利前進的步伐。現將我區實驗工作遇到的問題總結如下,以期引起其他實驗教師的重視。
一、教師急需拓寬知識面,增強課堂應變能力
實驗教材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重視教材的綜合性和學科之間的整合。像第二冊第一單元《紅燈停綠燈行》中《紅眼睛綠眼睛》一課,就在學習歌曲的同時,編排了通過歌曲“紅燈停,綠燈行”這一常見的交通規則入手,把小學生應遵守的相關公共道德規范,以正確的為“綠燈”、錯誤的為“紅燈”的方式呈現出來,教材的安排自然、貼切,一改往日教材單調的說教和生搬硬套式的品德教育,教師和學生都非常喜歡這一課。但教學時,教師若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標志不了解,相關知識面太窄,上課就會出現問題。如有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時,請學生說說見到的一些標志,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我在馬路旁看到過一個標志:一輛汽車后面還拉著另一輛,上面還畫了一個斜杠。表示這里不許帶拖車。”教師說:“噢,對,這是不允許帶拖車的標志,應該亮紅燈。”當時我們聽課的一位領導正巧會開車,但為了確認無誤,又在下課后咨詢了在校的司機同志,得到的答案是:此標志表示此地不許停車,違者拖走。通過這個例子讓我感到,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的空間多了,對教師的要求卻更高了,備課時不能只單單備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和了解與本課相關的其他層面的知識,這樣課堂上才不會出現上面的情況。今后教學的發展,是立足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很可能通過各種途徑,掌握各種各樣的與本課相關的信息。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做好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真正做到學生要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
二、教學中活動增加了,但音樂主錢卻不能丟
新教材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將知識作為隱線,把包括歌曲、發聲練習、基礎知識、綜合訓練和欣賞等內容整合在一個單元里。在學生的眼里少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取而代之的是生動有趣的音樂活動。這是一個質的飛躍,但教師在備課時,可不能將知識作為隱線。教學中不但要把知識作為明線,還要以音樂知識、技能作為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設計教案,圍繞這一明線去設計音樂游戲等活動,來吸引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并深層挖掘音樂的內涵,達到教學目標。反之,忽視了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學生就會像上幼兒園一樣,只是玩了,但應該掌握的知識卻不太牢固,經不起考驗。像第一冊《音樂探寶》一課,若只按游戲進行,只是簡單地像走馬觀花~樣把幾個單元的內容過了一遍,那么本節課就沒有音樂的重點。《音樂探寶》在教學中雖然是復習課,但每到一關,對學生的要求就需要增加些難度,如歌曲就不是簡單的演唱,不僅要聲情并茂,而且從聲音和氣息方面,節拍的特點和歌曲的處理等方面要更上一個臺階,這樣才能達到復習課的目的。
新教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設計了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穿插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音樂游戲,可以達到樂教樂學的目的。學生也可以從中感覺音樂、探索音樂和創造音樂。不過把握這一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把音樂作為主線,圍繞音樂進行設計。每一個音樂游戲設計要突出本節課的音樂知識點。如《做個好娃娃》一課,是一項綜合音樂活動,它既包括認識四分休止符、念兒歌,又包括用打擊樂器伴奏。這節課里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可略講,教師應把握好,否則,課上起來就會變樣。有些教師黨得四分休止持上有紅燈,學生一看就能掌握,所以就把重點放在了有五段詞、記憶有難度的童謠和用打擊樂器伴奏上了。這樣這節課下來學生對四分休止符到底休止相對多長時間,仍未掌握或只是一知半解。
另外,教學中有了音樂活動,每節課的容量較大,而且一般活動時要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最后可能還要有展示和評價等環節。教師要把握好時間的分配,突出重點,圍繞重點設計游戲活動的內容,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做個好娃娃》一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穩定的內心節奏感的能力,而合作能力和演奏能力可暫不做為側重點。
三、在活動中求質量、重引導
《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非常重視音樂實踐,提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新教材中《新年好》一課,有一項活動是學生自編歌詞,教材要求在“祝賀大家”和“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的空白處填上新的歌詞,這是學生第一次自編歌詞,教師由于引導不到位,結果學生創編有困難,思維不活躍,課上的不成功。課后大家一起備課,經過討論設計出利用道具“白胡子”試著逐步啟發學生填上新的歌詞: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給他臉上貼上白胡子,啟發同學問:“這是誰?我們怎樣用歌聲向他祝賀新年呢?”學生馬上就能唱出“祝賀爺爺新年好”,繼而“祝賀奶奶”“祝賀媽媽”“祝賀老師新年好”就自然創編出來了,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你們還用什么方式慶祝新年啊?”學生又編出了“我們游戲,我們表演”、“扭起秧歌,舞起獅子”等有創意的歌詞。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創造性和想像力得到發揮。
音樂是審美教育,這一點最為重要,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略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第二冊《小雨沙沙沙》一課中,有一位教師教學設計新穎,利用學生尋找周圍景色的變化導入(教材安排上本課正逢春天),又用配樂朗誦揭示歌詞,還在網上下載了春雨沙沙沙的聲音,學習歌曲后又請學生邊創編歌詞,邊在黑板上配畫,最后畫出一副雨中春景圖。整節課環環緊扣,教學內容既豐富,又吸引學生,但惟一處理不好的就是結尾處創編歌曲并配畫,因為他沒能利用自己“引導者”的身份,不了解學生創編什么歌詞,要畫什么內容,所以學生在黑板作畫缺乏了整體布局的美,各組推薦的學生各畫各的:小青蛙比小鴨子大,小雞卻畫在了荷葉旁,畫面雜亂無章,既然是表達對春雨到來的歡快喜悅之情,卻又沒有小雨……課后我提示他,音樂課是審美教育,不單單體現在聽覺上的美,增加學科的整合后,處處要體現美,當然也包括學生作畫的視覺美。這對教師要求很高,既要在學生討論時深入冬小組了解情況,又要迅速反應,在腦海中勾畫出他們在黑板上作畫的位置,適時適當地也要提示一下畫的大小,最后教師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填加上河水、小雨、遠山等,將這幅雨中春景畫得更完善,讓學生在這節音樂課上處處都能得到審美的教育。當然在教師小結或一些總結性的語言上,也要抓住“落點”,不能與音樂脫節,還要把這幅雨中春景圖編成一首歌,幫助學生斟酌一下字、詞,和著《小雨沙沙沙》的曲調,讓大家演唱出來。
四、了解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他們不懂得那么多的規矩,教師最好不要給他們定下太多的規矩,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一但他們身體受到限制,思維也就不會活躍了,所以在給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上課時,首先要不怕亂,不怕動。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入手,然后在活動、游戲中掌握好學生動的“度”的問題。各項研究表明,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聚精會神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時間是15分鐘左右,在記憶目的上無意識記憶仍占主導地位,仍擅長具體形象的識記,所以教師要細心觀察,注意所有學生的學習反映,要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進行觀察與檢查,監督其操作,注意沒有參與活動的學生,避免他的游離,同時也要給受冷落的學生創造參與、接納的機會。這樣在教學中動靜結合,及時調整教案,根據學生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學節奏和教學強度上的強弱、松緊與長短的有規律調整,注意把握課堂前15分鐘和25~40分鐘兩個時段,這是學生腦力的最佳狀態時段,教師要把知識、技能和重點分散地放在這兩個時段加以解決。_可根據學生好勝心強和好動的特點,在15~25分鐘的教學中安排一些利用比賽、游戲等形式來達到學習歌曲的目的,這樣既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增加注意力,又可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順利吸收。
五、提高課堂評價質量
努力完善評價機制,是這次課改追求的一個目標。我這里只想就實驗課說說課堂評價。在課堂評價方式上,無非是學生的自評、互評、他評和教師的評價。課改前我們的師評用得多一些,學生的評價很少,所以在聽課視導中,我發現有些教師教學中只用學生的他評和師評兩種,而且評價只停留在“好”‘唱得不錯”“向他學習”之類的話上,這樣的評價并沒有真正起到評價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不斷地提高音樂審美和修養,進一步提高他們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力,同時教師也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所以在評價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好在哪里?”“向他學習哪些方面?”“有幾點值得我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音準、音色這些音樂要素、情感、自信心、音樂表現、唱奏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和音樂創造等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有一個學習音樂的目標。另外還要鼓勵學生自評,自己發現不足,這是正確評價自己和超越自我的一個好辦法。最后要強調的是,教師評價中鼓勵性的語言多一些,有層次、有內涵的專業性語言多一些,這也是學生今后學會鑒賞音樂的一個有效的學習途徑。
【談談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的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談談競賽中的鐘表問題04-28
談談競賽中的鐘表問題04-28
重視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的關注論文04-27
談談語文教學中的讀論文05-02
談談科學史研究中的方法問題04-26
教師應重視幼兒主體性的培養的論文04-27
重視幼兒教育中的家園合作論文04-27
要重視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 論文04-30
談談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化學概念04-30
談談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化學概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