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商業銀行的監督與稽核
現代商業銀行的監督與稽核對現代商業銀行進行監督和稽核,直接的理由來自于對銀行業風險的防范,這些風險在嚴重時足以構成對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穩定,以致導致經濟賴以發展的推動力——貨幣的功能紊亂。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銀行業監督履行著建設金融制度的職責。因而,銀行業本身的地位和發展趨勢更體現出監督稽核的重要性。新形勢下,銀行業務正由單一的資產負債業務向金融綜合型演進,地域上國際化趨勢愈加強烈,這一切不能不對銀行業監督稽核提出新的課題。
在對西方銀行業外部監管和內部自律的借鑒中,美國模式將是我們本章討論的重點,這主要由于美國是現代金融制度完備的典型。其它發達國家在金融監管上也都各具特色,這里不—一備述。
一、美國國內銀行業監管制度
美國是市場經濟發展得比較充分的國家之一,它的銀行業監管制度是在其金融危機和其他歷史、政治事件中發展起來的。要分析美國銀行監管制度,必須知道美國銀行制度的變遷。
1.早期的美國銀行業和監管制度。美國的商業銀行是在其獨立戰爭后才出現的。戰后,一些州通過特別立法建立了商業銀行,大多數州銀行通過限制發行銀行券數量和謹慎的放款來保證其銀行券流通信譽,州政府開始朦朧地發現銀行監管的重要性。
事實上,聯邦政府在18世紀末就開始實施某些監管職能。1771年,美國國會批準設立了“美國銀行”,標志著聯邦政府開始受理銀行的注冊申請,更重要的是,該銀行不僅遵循商業銀行經營原則,而且承擔了某些中央銀行職能。由于它的雙重功能,美國銀行的銀行券在全美流通,它還可贖回其他州銀行的銀行券并限制它的流通。但正由于觸及到州銀行利益及其他因素,國會和州銀行反對給美國銀行重新頒發許可證。1816年,又設立了第二美國銀行,同前者相似,許可證沒有得到換發。這以后30年間,聯邦銀行所有功能均由財政部承擔。
隨著1836年以后州銀行的迅速擴張和銀行券問題的增多及銀行屢屢倒閉,州政府逐步開始承擔一些監管職能。最初的監管在很大程度上通過特別立法來限制銀行開業,但這種做法往往難免產生其他弊端,公眾的輿論最終導致“自由銀行”政策的出現。
2.雙重銀行和國民銀行體系的發展。隨著貿易的跨州經營,如何形成一個統一穩定的全國性貨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19世紀60年代初,為了融資以支持南北戰爭,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個建立國民銀行的方案。該方案稱任何人向聯邦政府提出注冊申請都可以成立國民銀行,但國民銀行發行紙幣必須以國債作保證,即多購買國債可以多發行貨幣。該方案成為1865年國民銀行通貨法案的一部分,于次年初修改為國民銀行法案。從此以后,聯邦政府開始依法對商業銀行實施監管,首先,國民銀行條例頒布后,成立專門的貨幣監理署,并擁有專門檢查隊伍,其人員訓練有素,權限很大,對檢查很有利;其次,以統一的紙幣代替了五花八門的州銀行券。
3.聯邦儲備體系的發展。很明顯,創建國民銀行體系與其說是聯邦政府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督,不如說是考慮鈔票發行制度。當時社會缺乏一個“有彈性”的自動調節機制,或政府機關調節貨幣流通額使之隨季節需要而變動,加上獨立的國庫制度和財政政策,使得國庫經常處于劇烈波動狀態。這樣人們開始考慮應該建立一種靈活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機制,這就是中央銀行制度。以后幾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尤其是1907年的危機后,終于使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條例。設立了聯邦儲備體系——美國的中央銀行,該體系執行對銀行業實施聯邦級的全面監管。
4.大危機和30年代的改革。1929年夏天開始的世界性經濟衰退,終于演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金融危機。銀行大量倒閉,公司喪失對銀行的信心,金融恐慌彌漫著30年代初期的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國會通
[1] [2] [3] [4] [5]
【現代商業銀行的監督與稽核】相關文章:
淺論在改革新形勢下如何強化稽核監督功能02-28
收支稽核要點04-29
內部稽核制度(范例A)04-29
稽核管理制度04-28
監督04-30
銀行稽核部經理述職報告12-27
銀行稽核部門工作匯報12-12
銀行稽核部經理的述職報告范文04-30
芻議金融稽核中的符合性測試04-28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