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研政治重點知識記憶之政經篇(五)
41.銀行及銀行利潤
銀行是經營貨幣資本、充當債權人與債務人借貸關系中介的資本主義企業。銀行資本的構成: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銀行利潤是由貸款利息與存款利息的差額減去銀行業務費用形成的;是剩余價值的一種轉化形式;來源于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42.股份資本和股息
股份公司是通過發行股票籌資經營的企業。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份公司是社會化大生產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發展的產物。股份公司的本質是大資本利用和支配中小資本與居民收入的手段,是加速資本集中的一種形式。
股份公司是現代企業所普遍采取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股份公司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以采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者最多把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這是
A.無限責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責任公司D.合伙制企業 【B】
(2004年單選題第5題)。它本身并不代表社會制度的性質,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公司是公有還是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可以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這一觀點表明
A.由法人股東而不是個人股東構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與私有制都可以通過股份制這一形式來實現
C.有公有制經濟參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還是私有的性質
E.公有制經濟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BDE】
(2004年多選題第27題)
股份公司的性質主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我國現階段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在進行股份制改造后,只要控股權仍掌握在國家和集體手中,這樣的股份制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
股票是股東(股票持有者)投資入股并有權獲得股息的憑證。資本主義的工人持有小額股票,成為股東,并沒有改變受資本家剝削和奴役的命運據估計,今天在美國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其中包括西爾斯-羅伯克百貨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在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們積極地經營他們的公司,產生了一種充滿活力的責任感,在生產率、高質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國爭取雇員擁有股票全國委員會對350家高技術公司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利用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公司要比沒有利用這種計劃的公司發展快2-4倍。隨著這一計劃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國有25%的雇員分享他們公司的所有權。這種迅速出現的“工人資本主義”概念也適用于相當大部分的美國經濟。但是工人擁有股票不會輕易轉變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東說:“我看不出有什么變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樣。”也有的工人股東認為,在“雇員擁有股票計劃”下,越是盡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爾著:《新資本主義》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
(2)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
【答案要點】(1)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為緩和、克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進行著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推行正是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要求的一種措施。
(2)工人股東的第一種看法主要是從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方面來看的,也就是說,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推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并不改變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與雇傭勞動關系的實質。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關系仍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對立關系。雇員擁有股票,只是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范圍內,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鎖鏈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變雇傭勞動者的階級地位。工人股東的第二種看法,看到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變化,看到了推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緩和勞資沖突和社會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資本家的利潤得到實現,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這種看法忽視了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關系的實質。
(2004年論述題第35題)。股票價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額,也不是股票價值的貨幣表現,股票本身沒有價值。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憑借股權從股份公司盈利中分得的收入。它實際上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息率 。
43.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和基本形式
資本主義地租是資本主義土地所有者憑借其土地所有權取得的一種剝削收入。資本主義地租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本質是農業資本家獲得的由農業雇傭工人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它反映了農業工人、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個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資本主義地租有兩種基本形式: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級差地租指和土地優劣程度相聯系的數量有等級差別的地租。級差地租有級差地租Ⅰ(因土地肥沃程度或距離市場遠近不同而形成的級差地租)和級差地租Ⅱ(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投資具有不同的生產率而形成的級差地租)兩種形態。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兩者的歸屬有所不同,級差地租I一般來說完全歸地主所有,而級差地租Ⅱ的歸屬則要取決于地主和農業資本家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通常是圍繞著土地租期的長短展開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間爭奪的是
A.形成級差地租I的超額利潤B.形成級差地租Ⅱ的超額利潤
C.形成絕對地租的超額利潤D.形成壟斷地位的超額利潤 【B】
(2007年單選題第6題)。絕對地租指因土地私有權存在,租種任何土地都必須交納的地租,它由農產品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資本主義地租中的絕對地租
A.是農產品價值超過社會生產價格以上的超額利潤
B.形成的條件是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低于社會平均的資本有機構成
C.形成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D.來源于農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ABD】
(2005年多選題第18題。)
資本主義地租除了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兩種基本形式外,還有壟斷地租、礦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所謂壟斷地租,是指由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所形成的地租。礦山地租是采礦業資本家為使用礦山所在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建筑地段地租是指投資者為取得建筑用地而支付的地租。在實際建筑地段地租中,也同樣包含著級差地租、絕對地租和壟斷地租三種成分。
土地雖然沒有價值,但有價格。土地價格不是土地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地租收入的資本化,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息率某塊土地,地租為200萬元,土地價格為4000萬元。若銀行存款利息率不變,該土地的地租增加到300萬元時,銀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價格分別是
A. 5%、9000萬元B. 5%、6000萬元C. 6%、9000萬元D. 6%、6000萬元【B】
(2008年單選題第6題)。
44.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主要標志是:壟斷取代自由競爭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處于統治地位。
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壟斷。壟斷是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或若干企業的聯合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獨占生產和市場。
壟斷的產生并沒有消滅競爭,相反卻凌駕于競爭之上與競爭并存,壟斷統治下的競爭更為激烈。
45.壟斷利潤及壟斷價格
壟斷利潤是指壟斷資本家憑借其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的壟斷地位而長期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統治在經濟上的實現。
壟斷價格是指壟斷組織憑借壟斷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操縱的一種旨在保證最大利潤的市場價格。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商品或購買生產資料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最大限度利潤的價格。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壟斷價格的形成并不違背價值規律,但是改變了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46.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
根據列寧的分析,壟斷資本主義具有五大經濟特征: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經把世界的領土分割完畢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包括
A.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B.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
C.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D.壟斷使競爭趨于緩和 【ABC】(2006年多選題第22題)。
以上基本經濟特征,在二戰后有許多新的表現形式和重要的變化,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并沒有過時,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武器。
48.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壟斷資本和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資本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廣泛、迅速、持續地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資本主義國家干預、調節經濟生活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有:建立國有經濟;通過制定和實施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來干預、調節社會經濟生活;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實行一定的計劃化管理;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社會福利制度和政策,借以緩解社會矛盾,穩定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某些立法和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維護經濟運行秩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考研政治重點知識記憶之政經篇(五)】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備考之馬政經詳解04-27
考研政治 馬原基礎知識重點歸納04-28
2016考研政治重點:否定之否定規律05-01
2012考研政治 馬原重點總結之辯證法04-28
考研政治復習啟動之政治篇04-28
2015考研政治知識點剖析之運動觀04-29
2015考研政治 政經核心要點速記04-29
考研臨考指導系列之數學重點04-27
考研歷史學專業課 政經制度是重點04-27
2015考研政治復習 新增考點重點突破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