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20課香菱學詩(人教版九年級上)
第20課香菱學詩教學內容
本課在第166--175頁。香菱學詩,源于她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藝術的向往。學詩的過程是艱辛的,需要不斷的揣摩和體味,在林黛玉的教導下,香菱完成了由學詩到作詩的遷移。她的學詩心得,也為讀者提供一個很好的經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分析人物語言、神態和動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理解香菱“詩魔”的稱呼。
2.理清香菱學詩的過程,并且體會詩句用詞的精當。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交流,體會古詩語言的準確、優美。
2.通過對香菱的語言、神態和動作的分析,把握香菱的癡性和勤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能夠從香菱學詩的過程中獲得啟示,達到遷移運用。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通過對人物語言、神態和動作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一2.通過香菱所學的古詩,體會古詩詞的語言之美、之精。
◇難點
能夠從香菱學詩的過程中,領悟到學習遷移的重要性,對自己的寫作和閱讀有所幫助。
◆教學突破
通過對香菱和黛玉的語言、神態的比較,體會兩人性格的區別,以及她們對藝術的共同崇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嘆香菱》的磁帶、電視劇《紅樓夢》的片斷,以及關于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布置預習作業 。
◆學生準備
搜集《紅樓夢》的資料,閱讀關于香菱的評價。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由歌入文,解說詩意,引起學生興趣。1.對教師的講解進行記憶,并給予置疑并對作者、作品進行介紹。 和補充。
2.通過組織學生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2.在預習和交流的基礎上,把握學詩的
并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 六個階段。
3.結合學詩階段,通過人物的表現,感3.從作者描寫的細微處,理解香菱和黛
知人物形象。 玉的性格特點。
4.引導學生從香菱學詩中獲得啟發。 4.能夠從香菱學詩的故事中獲得于己
有益的啟示。
一、由歌入文,理清學詩的過程(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播放《嘆香菱》,并解說詩意,引導學
生了解香菱的性情、才情。
2.結合預習,組織學生交流,回答:香菱
學詩分為幾個階段?
L
1.聽教師解析,并結合自己的預習,給
予置疑或補充。
2.在預習和交流的基礎上,回答:分為六
&nbs
【第20課香菱學詩(九年級上)】相關文章:
香菱學詩教案02-20
《香菱學詩》優秀教案04-29
《香菱學詩》教案設計優秀10-11
讀《香菱學詩》有感02-02
《香菱學詩》讀后感10-27
香菱學詩讀后感03-07
《香菱學詩》讀后感05-01
《香菱學詩》 讀后感04-11
《香菱學詩》讀后感09-16
香菱學詩讀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