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時間:2025-06-24 11:11:39 晶敏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通用15篇)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

  第一課時: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熟悉樂曲旋律和節奏,學習身體動作圖譜。

  二、活動準備:

  1、樂曲CD。

  2、節奏圖譜和動作圖譜各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樂曲,它是我們江蘇水鄉的民歌,名字叫《拔根蘆柴花》,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它是一首怎樣的樂曲?

  (二)幼兒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熟悉節奏。

  1、幼兒欣賞后提問:你感覺它是一首怎樣的樂曲?(活潑歡快)

  2、再次欣賞,聽一聽它是幾拍子的樂曲?(二拍子)教師記錄節奏X X︱

  3、幼兒按樂曲一拍一拍地拍手。

  (三)出示節奏圖譜,根據教師的節奏進行練習。

  1、請幼兒找一找有幾種節奏型。(4種 X XX︱X X X X︱X—︱X X︱)

  2、組織幼兒練習。

  (1)個別嘗試。

  (2)集體練習。

  3、教師念節奏,看節奏圖譜練習1遍。(發現問題停下來練習。)

  4、教師哼唱音樂,再次練習。

  5、幼兒隨音樂看圖譜拍節奏。

  (四)出示動作圖譜,學習用肢體動作表現。

  1、引導幼兒觀察動作圖譜并嘗試練習。

  2、集體練習。重點練習第二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3、隨琴聲集體練習兩遍。

  4、隨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

  (五)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動作來表現樂曲,下次學習用樂器來演奏樂曲。

  第二課時: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分聲部動作,嘗試用樂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揮演奏,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樂曲CD。

  2、鈴鼓、小鈴、圓舞板、大鼓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

  3、幼兒座位排成豎6排。1——2排鈴鼓;3——4排小鈴;5——6排圓舞板。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身體動作總譜”。

  (二)學習分聲部動作。

  1、提出要求:兩眼要看教師指揮拍打相應的身體動作。

  2、教師指揮幼兒練習分聲部動作。

  (三)、幼兒拿樂器演奏。

  1、幼兒根據教師前一步驟,拿樂器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對于在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練習。)

  2、再次練習。

  3、交換樂器演奏。

  (1)提出要求:

  A、注意傾聽音樂,拿好樂器看好教師指揮演奏。

  B、X XX中強,較快。

  C、第二部分稍弱、跳躍。

  D、最后一部分稍強,熱烈。

  (2)幼兒看教師指揮演奏。

  (3)活動情況。

  4、幼兒再次演奏:在X X X處加入大鼓,效果會更好。

  (四)活動結束:

  1、教師讓幼兒說說演奏結束后的感受。

  2、與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嗎?為什么?

  3、怎樣演奏使得聲音更加好聽?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2

  目標:

  1.在看圖譜做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2.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準備:

  圖譜、鼓、碰鈴、雙響筒、鈴鼓

  過程:

  1.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到我們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一起來《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動。

  2.聽-----(音樂響起)什么音樂?這是一首我們上次學過的`樂曲,我們一起看著圖譜用身體動作打出來。(個人完整用身體動作打一遍)提示幼兒聽清楚前奏和間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體動作,還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試著用幼兒想出的動作練習節奏)選擇適當的動作配音樂完整一遍。

  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開演奏,哪一組小朋友來做拍手動作?依次安排跺腳和拍腿動作。分開演奏時一定要看老師的手,如果老師指著哪一組,哪一組就要打節奏。(看指揮練習2遍完整音樂)

  2.今天老師要做一個指揮家,請小朋友看著指揮家的動作,聽指揮家的口令。

  (1)來了這么多樂器,我們一起來認認他們,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節奏? 用鼓。小鈴拍什么節奏? 用小鈴或雙響筒。

  (2)教師出示樂器譜。最后一段我們一起演奏。看著樂器譜聽音樂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請小朋友看著老師的指揮,一起來做個小小演奏家。(教師變換指揮順序演奏2-3次)

  3.交換樂器演奏1遍。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3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活動,感受音樂其活潑、歡樂的情緒。

  2.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和樂曲的旋律,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看指揮進行演奏,在演奏中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樂器。

  3.熟悉樂曲旋律,嘗試聽音樂用打擊樂器演奏。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圖譜、圓舞板、碰鈴、鈴鼓。

  2.經驗準備:幼兒進行過打擊樂活動。

  一、活動導入

  1.情境導入師: 今天呀,池塘里的小動物們開了一場音樂會,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聽聽吧!

  2.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師:你覺得它們的音樂會怎么樣?聽了以后心情怎么樣?

  二、觀察圖譜,初步掌握節奏型

  1.出示圖譜師:小朋友,我們再來聽一遍,你們來猜說一說今天的池塘音樂會里是哪些小動物來參加的?

  2.引導幼兒熟悉節奏并練習動作師:第一個表演的是小青蛙,它唱歌的節奏又是怎樣的呢?誰愿意邊看圖譜邊用跺腳的方法來試一試?

  師:第二個表演的是小螃蟹,它表演的是跳舞你們能不能看著節目單來試一試拍手呢?教師指圖,幼兒拍手。

  師:第三個表演的.是小金魚,它表演的是什么?誰能來動作表示一下?

  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開演奏,哪一組小朋友來做拍手動作?依次安排跺腳和拍腿動作。分開演奏時一定要看老師的手,如果老師指著哪一組,哪一組就要打節奏。(看指揮練習2遍動作)

  三、全體幼兒演奏樂曲

  1.借助圖譜,配樂演奏師:小青蛙來電話,邀請小朋友們去參加池塘音樂會。小朋友愿不愿意去參加音樂會?

  2.進行彩排,設計方案,合作演奏師:在池塘音樂會開始之前要進行彩排,我們今天用三種樂器來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適合用什么樂器呢?小螃蟹和小金魚的音樂用什么樂器演奏?最后結束時用了三種樂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師:今天老師要做一個指揮家,請小朋友看著指揮家的動作,聽指揮家的口令。

  要求:選擇你喜歡的打擊樂器,請音色相似的樂器坐到一起師:你們想一下,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樂器演奏的聲音更和諧、更美?(看指揮、用正確的方法來打節奏、和小伙伴們要配合默契)3.交換樂器演奏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請小朋友把樂器放在凳子上,選擇你喜歡的打擊樂器,請音色相似的樂器坐到一起。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演奏的真棒!今天的森林音樂會到此結束,小演奏家們謝幕!

  活動反思:

  一開始,夏老師以民歌復習的方式帶著孩子們感受民族歌曲的韻味,播放音樂連線,讓孩子們欣賞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們真的很厲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讓平時只喜愛關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對孩子們刮目相看。在學習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師又給孩子們帶來了一首揚州的民間歌曲《拔根蘆柴花》,夏老師以“淳真課堂”為核心,讓孩子們自己隨琴讀譜,培養孩子們的自主識譜能力,孩子們一個個的讀的有模有樣兒,陶醉其中。隨后就是夏老師教孩子們學唱了,伴著譜,彈著琴,清晰標準的唱功讓我也不禁跟著哼唱起來。整個課堂充實、快樂而又活躍。孩子們被夏老師的音樂魔力感染著,沉浸在音樂的快樂中。我也像磁鐵一樣深深地被吸引著、體驗著。

  課堂中,夏老師注意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引導孩子們感受歌曲的節奏美、旋律美,運用了鋼琴、手玲、鈴鼓等樂器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讓孩子們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美不僅在聽覺效果上,在某種程度上感覺也像是在感受一種人生,我想這就是音樂的美所在吧。

  悠揚的音樂可以撫平我們煩躁的情緒,輕快的音樂可以喚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樂可以調動消沉的心態。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夏老師的這堂音樂讓我感受到快樂,感受到輕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4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聲部動作,嘗試用樂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揮演奏,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帶

  2.鈴鼓、小鈴、圓舞板、大鼓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3.幼兒座位排成豎6排。1-2排鈴鼓;3-4排小鈴;5-6排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復習“身體動作總譜”。

  二、學習分聲部動作。

  1.提出要求:兩眼要看教師指揮拍打相應的身體動作。

  2.教師指揮幼兒練習分聲部動作。

  三、幼兒拿樂器演奏。

  1.幼兒根據教師前一步驟,拿樂器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對于在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練習。)

  2.再次練習。

  3.交換樂器演奏。

  (1)提出要求:A.注意傾聽音樂,拿好樂器看好教師指揮演奏。

  B.X XX中強,較快。C.第二部分稍弱、跳躍。D。最后一部分稍強,熱烈。

  (2)幼兒看教師指揮演奏。

  (3)小結活動情況。

  4.幼兒再次演奏。在X X X處加入大鼓,效果會更好。

  四、活動結束:說說演奏結束后的感受,與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嗎?為什么?怎樣演奏使得聲音更加好聽?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5

  【設計意圖】:

  音樂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會帶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這首樂曲活潑愉快,雖然幼兒沒有到過江蘇水鄉,可是會令幼兒聯想到其他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引導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是進行這節活動的真正目的。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蘇北民歌的特點,感受其活潑、歡樂的情緒。

  2、鼓勵幼兒通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練習分聲部演奏打擊樂曲,并體會演奏效果。

  3、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磁帶、打擊樂器、動作說明圖;

  2、歌曲《幸福拍手歌》;課件《蘆葦》

  【活動重點】:

  讓幼兒能夠感受民歌的特點,并能分聲部演奏樂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幸福拍手歌》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聯系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么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三)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貓 X - - -∣X - - -∣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后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并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眾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活動延伸】:

  將節奏樂譜張貼于表演區,并投放大量樂器或自制樂器,供幼兒繼續練習。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6

  活動目標

  1.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2.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案,豐富演奏內容。

  3.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重點: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難點: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1.會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模仿動作。

  2.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鈸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已經擺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樂曲、鞏固節奏型

  1、 伴著歡快的《拔根蘆柴花》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2、 鞏固、熟悉節奏型。

  二、 聽音樂《拔根蘆柴花》,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三、 學習用打擊樂演奏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設計配器方案。

  2、幼兒根據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請小演員們從椅子底下輕輕拿出樂器,準備好,我們這一次要用小樂器來演奏了。

  3、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4、教師啟發幼兒設計新的配器方案。

  5、幼兒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演奏。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用剛才討論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樂曲了,請仔細看好我的指揮。

  6、教師組織幼兒探討如何讓演奏更好聽,并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強、輕快; [11]~[16]小節稍弱、跳躍;[19]~[24]小節稍強、熱烈。

  課后反思: 拔根蘆柴花(打擊樂演奏)

  這次的公開課是園指定讓我上一節有關打擊樂方面的內容的音樂課,讓年青教師能有一個對上打擊樂有個初步的了解,說真的我心里沒有一點底,首先現在的教材中在打擊樂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孩子接觸各種打擊樂器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一節打擊樂課 很難。再說這次是讓我上給年青教師看起到一個示范作用,所以我很重視這一次的公開課。要上好這方面的課,首先要給孩子鋪墊一些有關內容,如:認識多種節奏型、接觸一些打擊樂器并認識、還要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等等。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識鋪墊。

  《拔根蘆柴花》是我們大班九月份的主題《中國娃》中的內容,整首曲子以民間樂器二胡為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音樂風。 一首樂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演唱即能創編律動又能開展音樂游戲。我把打擊樂演奏作為《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難點是:注意樂器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設計配器方案。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樂曲合奏環節,孩子們表現特別棒,各種樂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2、讓孩子嘗試各種樂器,讓他們心里上得到滿足。孩子們興趣很高,他們演奏時個個都非常認真、投入。

  2、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錯。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圖譜上是否能讓幼兒看出強弱拍的關系,在集體評課中有的教師也提到了這一點。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嘗試用各種樂器演奏樂曲。

  2.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一套,寫有三種節奏型的大白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進教室

  幼兒集體聽音樂,跳舞蹈進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樂結束。

  二、復習已學過的節

  出示寫有節奏型的卡片,讓幼兒徒手練習打節拍。

  (節奏讓幼兒動腦筋,可用古詩“靜夜詩”、“憫農”等念出這種節奏型)

  三、新課――打擊樂“拔根蘆柴花

  1.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下面請你們聽一首音樂(放“拔根蘆柴花”音樂)。

  提問:這首音樂好聽嗎?(好聽)

  這首音樂叫什么名字?(拔根蘆柴花)

  師: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音樂,聽一聽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聽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放“拔根蘆柴花”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的做動作)

  提問: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2/4拍)

  這首音樂聽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活潑、快樂,就像過年一樣的熱鬧、舒服……)

  2.師:今天老師教小朋友演奏這首音樂,先聽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樂)

  提問:哪個小朋友能拍出這段音樂的節奏?(讓個別幼兒練習拍節奏×××|×××|)請某小朋友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一部分的音樂讓幼兒練習)

  師:繼續聽音樂的第二部分,聽聽我們拍什么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后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

  師:大家一起聽音樂的第三部分?聽聽拍什么樣的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后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

  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老師把你們拍的三種節奏型寫在紙上,現在請小朋友拿起我們喜歡敲的筷子跟著音樂演奏一遍。(放“拔根蘆柴花”音樂,出示圖――老師指揮幼兒看三種節奏型演奏)

  師: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們小樂器演奏這首音樂,幼兒聽音樂分別用響筒、搖鈴、碰玲演奏第一段音樂。

  師:第二段音樂我們要分組演奏,先用響筒演奏音樂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最后兩小節大家合奏。

  師:我們學會了合奏,分組演奏,現在我們完整演奏這首曲子,第一段音樂合奏,第二段音樂分組演奏,第一部分用響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第二段音樂最后兩小節大家合奏。

  讓幼兒練習演奏兩遍。

  四、跳“單簧管波爾卡”舞。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音樂節奏強弱、快慢

  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舞吧!請你們用自己想出來的動作學一學這些美麗的花和枝條在音樂聲中跳舞的樣子,音樂一樣的地方做一樣的動作,音樂不一樣的地方做不一樣的動作。(最后,老師同幼兒一起隨歡快音樂出教室)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8

  活動目標:

  1、通過整體舞蹈表現X XX ∣XX XX ∣X - ∣,并學習用打擊樂器隨樂進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法,豐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與同伴的演奏協調一致,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圖譜;

  2、音樂《拔根蘆柴花》和《化蝶》;課件《蘆葦》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化蝶》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簡單進行兩聲部合唱。

  三、聯系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么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4、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貓 X - - -∣X - - -∣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后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并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眾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9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及演奏,讓幼兒充分感受樂曲帶來的活潑、歡快的情緒。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通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學習演奏分聲部打擊樂器。培養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3、掌握2/4拍節奏,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

  活動準備:知識--初步對樂曲進行欣賞,認識蘆柴花

  物質--節奏譜,提示圖片若干,錄音機,多媒體,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聽音樂入教室

  2、 談話引出課題"和小朋友在一起跳舞我感到真快樂啊!雖然是非典時期可是我看到小朋友們都笑嘻嘻的',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這樣高興嗎?"(幼兒說)"哦,對啊老師們作好了一切消毒工作,小朋友們也都天天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非典的!"

  二、開展

  1、 欣賞音樂 "在江蘇揚州有一群小朋友他們也很快樂,他們那里有很美麗的湖泊,在湖的旁邊長滿了潔白的蘆柴花,小朋友們正高興的拔蘆柴花。你猜他們拔了蘆柴花會干什么呢?"(幼兒說)"我想啊,現在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白衣天師,他們整天忙碌在病房里救治病人,沒有時間到美麗的湖邊走走,這些小朋友會不會把蘆柴花送給他們呢?老師今天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名字就叫拔根蘆柴花。"(聽音樂)

  聽后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到了什么?"

  "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引導幼兒用身體樂器打出2/4拍節奏)

  2、 出示節奏譜,看圖學習節奏型

  (1) 完整看節奏譜用手拍出節奏型

  (2) 學習用腳演奏(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

  (3) 學習用小手演奏

  (4) 聽音樂將幼兒分組,一組用小手一組用小腳,中間部分老師來演奏。(引導

  幼兒會看老師的指揮)

  3、 自選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1) 選擇樂器:"剛才小朋友跺腳、拍手、拍腿、拍肩、拍頭都是根據身體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順序來演奏的。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將它們的聲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隊,把用身體小樂器演奏換成用打擊樂器演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幾種樂器的聲音,進行選擇)

  (2) 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邊(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4、 聽音樂分聲部演奏

  三、結束

  1、 講評鼓勵:"你聽,這首原本就很快樂的樂曲讓我們用打擊樂器配上伴奏,顯得更加熱鬧、活潑起來。小朋友們笑一笑,所有的煩惱都跑掉,就連非典也不敢靠近我們,灰溜溜的走開了。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興啊?"

  2、 教師和幼兒表演舞蹈"拔根蘆柴花"自由結束。

  "老師還為這首樂曲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你們想不想看?"(教師表演第一段,幼兒和老師共同表演第二段)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0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樂曲旋律,感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指導幼兒在熟悉樂曲旋律與節奏的基礎上,學習身體動作總譜。

  3、要求幼兒根據教師指揮的手勢,迅速正確地做出動作反應。

  活動準備:

  1、樂曲錄音磁帶

  2、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圖譜:秋天的池塘里真熱鬧,小螃蟹們開起了音樂會,它們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來了,小螺獅來了,小魚來了,小魚也吹起了泡泡,這時水草也跟著舞動起來,大家一起跳起來。

  2、傾聽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池塘里的音樂會。

  幼兒邊聽音樂,教師邊指圖譜。

  師:你覺得它們的音樂會怎么樣?

  3、師:讓我們也來跟著音樂一起拍拍手吧。幼兒按樂曲的節拍隨音樂拍手。

  4、引導幼兒編身體動作總譜

  5、指導幼兒分聲部練習“ 身體動作總譜”

  (1)在總體模仿動作熟練的基礎上,教師用模仿動作指揮幼兒分聲部做動作

  (2)教師用指揮動作指揮幼兒分聲部做動作。

  (3)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指揮做分聲部動作。

  三拍子的音樂以前接觸的較少,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困難,但經過慢慢的練習后,也能整齊的'拍出來。

  看著圖譜孩子們能夠打出整首樂曲的節奏了,但是不知道他們配上樂曲后,會不會亂掉?

  活動名稱:打擊樂:拔根蘆柴花(二)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打擊樂《拔根蘆柴花》

  2、運用不同打擊樂器,為樂曲演奏。

  活動準備:樂曲圖譜一張,樂器人手一個,樂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跟隨老師復習“身體動作總譜”。

  2、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動作。

  3、探索用打擊樂器配樂

  (1)“螃蟹、小魚都吹起了泡泡,小樂器們也要來為它們伴奏。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嗎?”讓幼兒自由試試各種樂器的使用的方法、音色。

  (2)分別請個別幼兒上來演奏打擊樂器演奏方法,讓大家傾聽音色,并引導幼兒選擇音色、音量合適的使用方法。

  (2)出示圖譜,選出幼兒創編的其中三種樂器使用方法,引導幼兒用哪種樂器怎樣使用比較合適,根據幼兒講述老師貼上相應小圖片。

  (3)幼兒看圖譜和老師指揮進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導幼兒改變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揮演奏。

  (5)注意傾聽,提出力度要求。引導幼兒根據力度要求,選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進行完整的演奏。 先進行復習,讓孩子回憶昨天學過的知識,在復習過程中,我又把幾個銜接的地方強調了一下。

  我發現,孩子們知道樂曲的拍子,但是有時反應不過來,可能是缺乏聯系吧,等熟練以后我想情況會有所改變。

  活動反思:在第一教時時,我們已經熟悉了樂曲,并能根據音樂的曲段進行身體動作。在第二教時,我們要運用樂器進行演奏,雖然樂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樂器演奏,孩子還是顯的無所適從,只是拿著樂器非常興奮。我想,要進行打擊樂,就必須要有清楚的圖譜,但課程上的圖譜我覺得還不夠清楚和實用,我得自己重新設計一張既美觀又清楚的圖譜。

  應該怎么樣設計呢,我不禁犯難了。這時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帶來的水果給了我靈感,或許可以把這三種水果分別來代替這三種樂器,并在圖譜上畫出來,這樣一來,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組的水果就知道該他們演奏了。心動馬上行動,我先畫好圖譜,然后再在節奏下面畫好各種樂器所代表的水果。OK了,我想,這下孩子在活動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進行演奏了。

  活動馬上開始了,在復習完前一教時的內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蘋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樂課上,老師拿出水果來干什么呢?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蘋果隊’、‘橘子隊’、‘香蕉隊’,讓三隊小朋友分別拿好三種樂器。“接下來,我們要開始演奏了。”我邊說邊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圖譜”,看到這張特殊了圖譜,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在進行分組練習后,就嘗試著完整演奏,效果還真不錯。孩子的注意力明顯比以前集中了,興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標也更輕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動后,我想,其實每個活動只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設計修改,認真的去組織,那么我相信孩子會更有興趣去學,也會學的更好的。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1

  活動目標

  1.欣賞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聽音樂,有節奏地演奏樂器。

  2.能根據音樂創編身體動作,嘗試自配樂器合作演奏。

  3.感受蘇北民歌歡快、熱情以及農民豐收后喜悅的心情,體驗樂器演奏地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教師自制節奏圖譜、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建議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樂曲歡快、熱情的情緒。

  請幼兒欣賞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引導幼兒感受表達樂曲的.歡快熱情,理解農民豐收后的喜悅之情。

  2.啟發幼兒創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常使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1)幼兒根據音樂的理解創編相應的身體節奏動作。

  幼兒傾聽音樂第1段:你覺得人們在干什么?你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嗎?

  幼兒傾聽音樂第2段:第2段音樂有什么變化?(歡快了)人們在干什么?請你用動作表現一下吧。

  幼兒傾聽音樂第3段:第3段音樂又有什么變化?人們在干什么?請你再用動作表現一下吧!

  (2)出示節奏圖譜,請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

  (3)幼兒分組練習身體節奏動作,為合作演奏打好基礎。

  3.請幼兒根據音樂性質和節奏特點進行配器,練習齊奏和輪奏。

  (1)出示樂器,幼兒自主選擇樂器。

  (2)幼兒選擇相應樂器練習齊奏、看老師指揮輪奏。

  提示幼兒注意力度的變化(×xx):第1拍要稍強,第2拍要稍弱一些第11-16小節演奏時要稍弱并有一些跳躍。

  4.請幼兒交換樂器,嘗試用不同樂器演奏,鼓勵幼兒嘗試自主指揮演奏,體驗成功的喜悅。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演唱拔根蘆柴花,了解江蘇民歌特點。

  2、通過演唱,激發學生對民歌的喜愛。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激發學生熱愛中國民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各種裝飾音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聽音樂《煙花三月》問:歌曲唱的是哪首古詩的故事?

  師;詩仙李白也曾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提到了揚州。

  2、詩句填詞:故人西辭黃鶴樓,————()。

  3、揚州風景

  師:好多詩人曾在作品中寫到揚州美景,比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描寫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去游覽揚州美景吧!

  4、揚州八怪,(八個畫家的作品)揚州小吃,(簡要介紹)

  二:了解民歌

  師:怎么樣,陶醉了吧!告訴你們揚州民歌也是很有名呢!猜一猜連一連,哪首是揚州民歌?(出示歌曲《風吹麥浪》,《阿,我的太陽》,《拔根蘆柴花》)生連民族,通俗,美聲。)

  生:連一連。

  師:民歌是從勞動過程中流傳而出的,關于民歌的產生,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師簡要講述)。

  三:學唱歌曲

  1、師:讓我們欣賞民歌《拔根蘆柴花》,感受揚州人民邊勞動邊唱歌時是怎樣的心情呢?(生跟音樂默唱,體會心情)

  2、師范唱,請生感受歌曲中令人情緒高漲的地方在哪里?

  3、生:唱一唱第三句(小小的郎兒來,月下牡丹芙蓉花兒開了。)

  (1)唱歌譜

  (2)唱歌詞

  (3)師:歌曲中的蘆柴花如同一個純潔美麗的鄉村女孩通過努力漸漸長成了高雅的芙蓉牡丹,擁有了自己精彩的世界。

  (4)生:情緒高漲的唱一唱。

  4、學唱第二樂句

  問:歌曲中哪一句出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姐弟游玩時的畫面?

  生:(第二句)。

  (1)唱歌譜,找出開頭相同,結尾不同的旋律。

  (2)唱歌詞

  5唱第二段歌詞

  6、復習波音記號: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樣柔美婉轉,人們給音樂加上了不同的裝飾音來表達他們細膩的情感,你們來聽一聽,這首歌曲加入了波音后有何不同?

  (師用比較法請生感受)

  師:波音增添了樂曲歡快的情緒,更好地表達了勞動時的歡樂。

  7帶波音唱

  四:表現新歌

  師:同學們唱得不錯,因為民歌產生于民間,許多民歌都是用當地方言傳唱出來的,學唱民歌,喜愛民歌。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3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指導幼兒在熟悉樂曲旋律與節奏的基礎上,學習身體動作總譜。

  3、要求幼兒注意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練習。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釵、磁帶、錄音機、節奏譜一張、小動物頭飾及各種節奏型。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做律動:《擠奶》、《拍手點頭》。∣

  2、游戲:

  擊鼓節奏快,幼兒做跑的動作;擊鼓節奏慢,幼兒做走的'動作;鼓聲停,幼兒做不同的動作造型。

  3、出示小動物及動物叫聲節奏型,幼兒模仿動物叫。

  青蛙:x x∣x x 小羊:x ∣x

  小狗:x xx∣x xx

  小鴨:xx xx ∣xx xx

  啄木鳥:x0 x0∣x0 x0 母雞:xxx xxx ∣xxx xxx

  4、教師敲門,讓幼兒模仿說出節奏型。

  xx x∣xx x

  5、組織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拍手。

  6、指導幼兒隨音樂學習身體動作。

  7、出示圖譜,看指揮分聲部學習身體動作。

  8、用樂器代替身體動作,進行分聲部練習。

  (1——10)小節:x xx (鈴鼓、碰鈴、圓舞板)

  (11——12)小節:xx xx (鈴鼓)

  (13——14)小節:xx xx (碰鈴)

  (15——16)小節:xx xx (圓舞板)

  (17——18)小節:x xx (同1——10)

  (19——20)小節:(全部樂器演奏,鈴鼓搖奏的同時向外側畫弧線)

  9、聽音樂,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10、加入大鼓、釵練習演奏。

  節奏:x xx ∣xxx

  鼓 釵 鼓 釵

  11、交換樂器練習演奏。

  活動反思:

  因我班幼兒打擊樂已有一定基礎,所以選了這一首稍有難度的樂曲,這首樂曲所用樂器種類比較多,通過簡單的分部聯系幼兒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難度,幾個能力強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較好。今天小朋友興致都很高,由于時間的關系,好多小朋友沒有機會嘗試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練習可為其他小朋友提供機會。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4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樂器演奏樂曲。

  2、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的打擊樂器一套(筷子每人兩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搖鈴、易拉罐做的響筒各一個),“單簧管波爾卡”音樂節奏圖,寫有三種節奏型的大白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進教室幼兒集體聽音樂,跳舞蹈進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樂結束。

  二、復習已學過的節出示寫有節奏型的卡片,讓幼兒徒手練習打節拍。

  (節奏讓幼兒動腦筋,可用古詩“靜夜詩”、“憫農”等念出這種節奏型)

  三、新課――打擊樂“拔根蘆柴花”

  1、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下面請你們聽一首音樂(放“拔根蘆柴花”音樂)。

  提問:這首音樂好聽嗎?(好聽)這首音樂叫什么名字?(拔根蘆柴花)

  師: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音樂,聽一聽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聽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放“拔根蘆柴花”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的做動作)

  提問: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2/4拍)這首音樂聽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活潑、快樂,就像過年一樣的熱鬧、舒服……)

  2、師:今天老師教小朋友演奏這首音樂,先聽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樂)

  提問:哪個小朋友能拍出這段音樂的節奏?(讓個別幼兒練習拍節奏×××|×××|)請某小朋友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一部分的音樂讓幼兒練習)

  師:繼續聽音樂的`第二部分,聽聽我們拍什么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后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

  師:大家一起聽音樂的第三部分?聽聽拍什么樣的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后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

  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老師把你們拍的三種節奏型寫在紙上,現在請小朋友拿起我們喜歡敲的筷子跟著音樂演奏一遍。(放“拔根蘆柴花”音樂,出示圖――老師指揮幼兒看三種節奏型演奏)

  師: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響筒、搖鈴,讓幼兒說出自制樂器名稱)

  師:對了,這是我們自己做的響筒、搖鈴。這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們自己做的小樂器演奏這首音樂,幼兒聽音樂分別用響筒、搖鈴、小茶杯演奏第一段音樂。

  師:第二段音樂我們要分組演奏,先用響筒演奏音樂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最后兩小節大家合奏。

  師:我們學會了合奏,分組演奏,現在我們完整演奏這首曲子,第一段音樂合奏,第二段音樂分組演奏,第一部分用響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第二段音樂最后兩小節大家合奏。讓幼兒練習演奏兩遍。

  四、跳“單簧管波爾卡”舞。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音樂節奏強弱、快慢。

  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舞吧!請你們用自己想出來的動作學一學這些美麗的花和枝條在音樂聲中跳舞的樣子,音樂一樣的地方做一樣的動作,音樂不一樣的地方做不一樣的動作。(最后,老師同幼兒一起隨歡快音樂出教室)

  活動反思

  這周的音樂活動是《拔根蘆柴花》,這重點目標是讓孩子練習幾種節奏,并學習用不同的動作方式進行演奏。《指南》中教育建議之處: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我自制了整首樂曲的節奏圖譜,并在白板上將幾種不同的節奏出示。并且根據不同的節奏繪制了不同的樂器符號,這樣可以讓幼兒簡單易懂。整節活動幼兒興趣較高,對于平常都是唱的方式上音樂課,這次改為打擊樂他們顯現的異常的興奮。他們積極的配合,運用不同的動作、聲音完成了整節活動。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 15

  【設計意圖】: 音樂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會帶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這首樂曲活潑愉快,雖然幼兒沒有到過江蘇水鄉,可是會令幼兒聯想到其他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引導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是進行這節活動的真正目的。

  【活動目標】:1、幫助幼兒了解蘇北民歌的特點,感受其活潑、歡樂的情緒。

  2、鼓勵幼兒通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練習分聲部演奏打擊樂曲,并體會演奏效果。

  3、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磁帶、打擊樂器、動作說明圖;

  2、歌曲《幸福拍手歌》;課件《蘆葦》

  【活動重點】:讓幼兒能夠感受民歌的特點,并能分聲部演奏樂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幸福拍手歌》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聯系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么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三)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貓 X- - -∣X - - -∣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后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并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眾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活動延伸】:

  將節奏樂譜張貼于表演區,并投放大量樂器或自制樂器,供幼兒繼續練習。

【“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拔根蘆柴花教案04-21

大班音樂教案:拔根蘆柴花04-17

大班音樂教案:《拔根蘆柴花》03-27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拔根蘆柴花》04-13

大班拔根蘆柴花音樂教案及反思03-1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拔根蘆柴花》02-13

拔根蘆柴花大班音樂教案03-03

幼兒園民歌《拔根蘆柴花》大班音樂教案04-05

幼兒園大班教案拔根蘆柴花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