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大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律;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課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調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查,誰愿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量關系?
列式:8×6=48(元)單價×數量=總價
2.教師:剛才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么?(單價)
根據哪一數量關系求單價?(總價 ÷ 數量 = 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并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組匯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才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為“ 6個、9個、 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為什么?
2.將第三個條件改為“200元”,問題改為“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為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 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么?
③學生獨立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④共同討論:怎樣列綜合算式?為什么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 ÷(75 ÷ 3)
⑤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么?改為“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①一輛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②一臺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①a.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 ÷ 50 = 35(時) 1750 ÷(250 ÷ 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題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構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量和份數),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量(即每份數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綜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后面畫“√”,并說出為什么.
①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 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先求出一份數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解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使學生學會求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進一步鞏固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能正確地求出減法中的未知數x,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練習十七第5題。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提問: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減數+差)
3、25()=15()34=62
說出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算。
二、教學新課
1、引入新課
如果把題目里的()換成x,就是怎樣的兩題?(板書:25-x=15x-34=62)
說明:這樣的題就是求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
2、學生試做。
(1)提問:這兩道題里的`x你會求嗎?請大家試一試。指名板演。提問;第一題怎樣算的?為什么用減法?
指出:求減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減法里的什么數,再根據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這個數等于什么。這里x是減數,等于被減數減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來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問:第二題怎樣算的?為什么這道題要用減法算?請你用原來的式子算一算,x=96對不對?
(3)隨能再說一說,都是求減法算式里的x,為什么第一題要用減法,第二題要用加法?(看清x在減法中是什么數,如果x是減數,就要用被減數減差來求結果;如果x是被減數,就要用減數加差來求結果。)
3.鞏固練習。
(1)說出x是什么數,x等于怎樣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題。
4.教學例8
(1)出示例8
提問:這道題可以怎樣想?哪個數用x表示?這道題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請大家做一做,求出這個數。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題。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七第6題第(1)小題。
2.做練習十七第6題第(2)小題。
3.課堂作業
練習十七第8、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揭示課題
二、復習筆算
1、做復習第1題。
(1)做第一組加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計算。提問:筆算加法要怎樣算?
(2)做第二組減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筆算減法要怎樣算?
(4)小結:筆算加法和減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復習第2題第一行,三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把三道題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題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復習題第3題里的第一組題
三、復習加減法的驗算
1、做復習題第4題,指名兩人板演。
2、引導學生小結:加法和減法怎樣驗算、
四、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筆算加法和減法各要怎樣算?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業:復習第2題余下的六道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制作方向板的紙板。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在站在哪里?(學校)
那么,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筑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筑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說一說。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2)議一議。
誰說得對?為什么?
(3)教師小結。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制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我們學校明天要來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學校想讓我們班的同學帶著這批小客人乘坐1路車去動物園。如果你是小導游,你能向客人介紹一下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在小組互動中學會認識路線。
(1)請你在小組中說一說。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行駛方向及路線。
(1)自己獨立填一填。
(2)小組內說一說。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過做游戲,是學生進一步明確行車路線。
(1)公布游戲規則。
說出游覽的起點是什么站,終點是什么站,汽車怎樣行駛的。前面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終點是后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起點,手尾接龍,依次進行。
(2)開始游戲。
(3)游戲小結。
學中做
1.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中的`3道題。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
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是同學進一步認識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熟練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捷克我們來商議接練習課,看看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哪些密切聯系。
對話平臺
學中做
1.說一說。
(1)你的家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個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間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各擺了哪些家具?
2.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1)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議一議,再說一說。
(4)說給小組同學聽。
做中得
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1.剪一剪。
2.按圖中所給的信息貼一貼。
3.將剩余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小區中。
4.小組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比的意義這節課是開啟課。是比和比例這一單元的知識核心,對以后的學習有深遠的影響。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47~48頁,是該單元的開端。講好本節課,可以影響一大面,使教師一開始就掌握教學的主動。比的意義是由除法發展而來的,與除法,分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正因為如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把兩種量組成比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求比值。
教學關鍵:理解比和除法的關系。針對上述教學目標,可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一、復舊遷移,導題定向復舊遷移。
主要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連結點。即:復習了用除法計算的應用題,為知識的遷移。為學習比的意義平坡架橋。然后由除法轉化為另外一種比較兩種數量的方法,自然導題定向,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做法是:
1.回答:
(1)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
(2)除數能否為零?分數的分母能否為零?
2.列式解答:(生口述,師板演)
(1)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引入新課剛才復習的這兩道題(指板演),都是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都是用除法進行計算的,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比)這節課我們要懂得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板書比的意義)
二、探索發現,總結規律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比如,教學比的意義的時候,要分如下三個層次進行:
1.教學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
(1)比的意義同學們準確地回答了復習題2中的.第1題,用32求出了長是寬的幾倍,這是用除法表示長和寬的關系。32也可以寫成3比2(板書3比2),表示長和寬的比。問:誰和誰的比是3比2?(長和寬的比是3比2)。32可以表示3比2,23可以表示幾比幾?(2比3),表示誰和誰的比呢?(表示寬和長的比)。結合第2題,問:1002可以表示為幾比幾?
表示誰和誰的比?(100比2,表示汽車所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同學們注意觀察這兩個例子,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比?(答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指名讀、齊讀比的意義。
(2)比的讀寫方法除法的運算符號是除號,表示比的符號是什么呢?是比號,寫作:(板書),讀作比。3比2可以寫作3∶2(板書)讀作3比2。問:2比3,100比2同學們會寫嗎?讓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動手在桌子上寫。
(3)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如下)3......前項∶......比號2......后項=32=1......比值12
(4)練習(看幻燈銀幕)
①說出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4∶7=47=479∶5=95=14513∶9=139=14915∶29=1529=1529②填空。a.把80本書,分給4個班級,平均每班分到()本書;圖書的本數和班級數的比是()。b.學校開運動會,六年一班有10人參加賽跑,7人參加跳高比賽。這個班參加賽跑和跳高的人數的比是()。(5)通過上面兩道題的練習,你知道寫比時要注意什么嗎?小結:寫比時,要注意誰比誰,誰是比的前項,誰是比的后項,次序不能顛倒。
2.教學求比值的方法。
(1)問:什么叫比值?(略)比值的定義掌握了,那應該怎樣求比值呢?(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同學們知道了比值的求法,下面就練習求比值。
(2)求比值,并說明算理。32∶85∶2512∶150.8∶37(3)小結:比值是一個數,可用整數、小數和分數表示。
3.教學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
(1)3∶2=32可見比和除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比的各部分相當于除法的什么?(略)(2)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在復習時同學們回答得很準確,從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可以得出比和分數有什么關系呢?(略)結合學生說的比、除法、分數三者的關系,形成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
(3)根據比和分數的關系,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3∶2可寫作32,仍讀作3比2,不能讀作二分之三。
2∶3、100∶2讓學生寫。
(4)問:比的后項能否為零?為什么?
三、反饋矯正,貫徹始終
是指把系統的某一部分輸出的信息回到輸入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把信息輸送給教師,供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外,更是學生自我調控的過程。
那么,反饋矯正,貫徹始終,本節課是指在邊講邊練之后,還要進行綜合練習。綜合練習的內容做到由淺入深。先練習寫比,又練習判斷題,通過正確,錯誤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區別,最后安排發展性練習,寫出比并求比值。不但要求寫出兩個直接量的,還要寫出兩個間接量的比,如寫出速度的比。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讓全班同學吃得好,還讓尖子學生吃得飽。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