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4-29 08:10:30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培養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4.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學習用完整、規范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課件。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指圖數數,認識數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ㄈ邕@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里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四、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

  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數,數數,認數字。)

  六、布置作業

  1.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

  2.記下同學和熟人的電話.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和的靈活性。

  3.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審題,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學具

  口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演示課件“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1.(1)13個十是多少?

 。2)25個百是多少?

  (3)5個千呢?

  (4)80里面有()個十。

  2.簡答題。

  700里面有()個百。

  130里面有()個十。

  4000里面有()個千。

  二、進行新課【繼續演示課件“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ㄒ唬⿲W習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這道題可以怎么想?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解法:

  A.400是4個百,300是3個百,4個百加上3個百是7個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幾,因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筆算的方法,從個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師板書:400+300=700

  想:4個百加3個百是7個百。

  2.出示(2)700-300=400

  學生發言。可能會出現多種做法,教師均要給予肯定,特別要肯定這種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20xx+6000=

  小組討論。出現幾種方法后,說出計算結果。

  4.出示(4)9000-4000=

  學生推理出:9個千減去4個千等于5個千

 。ǘ⿲W習例4

  1.出示例4200+30=

  230-30=

  230-200=

  學生可自由選擇一道題向大家介紹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學生匯報:

  200+300=2302個百加上3個十等于2個百3個十是230.

  先減整十數先減整百數

  3.小結:幾百幾十減幾十,可以用整十數先減去整十數再加整百數。也可以幾百幾十先減去整百數,再加上整十數。

  4.練一練

  200+4003000+60009000-7000

  450-504500-40003400-4001。出示例580+50=

  130-80=

  130-50=

  思考:這三道題怎樣又正確又迅速地計算出結果。

  【80+50等于多少?是8個十加5個十是13個十就是130。

  計算130-80和130-50這兩道題時,可以看到減到想加法遞推。

  因為80+50等于130,所以130減去80就等于50;蛞驗80+50等于130,所以130減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1500-600=

  師問: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3。練一練

  70+50=400+600=800+900=

  120-50=1000-600=1400-800=

 。ㄋ模┛偨Y。

  讓學生觀察板書后討論,今天學的是什么樣的口算?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板書課題:整百整千加減法的口算)

  三、鞏固練習【繼續演示課件“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1、口算下面各題

  900-300540-3002900-800

  20xx+5000640-2007200-200

  4300-3005200-200360-360

  2、接力賽?此愕糜謱τ挚臁

  四、布置作業【繼續演示課件“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1、口算(3分鐘完成)

  700+5003000-20007000-1000

  400+507000-2000400+500

  600+50090+503000+20xx

  1700-8001200-700360-70

  4600-50050+700630-30

  2、直接寫出答案。

  500+30=7000-1000=550-50=

  700-200=60+30=370-80=

  4500-200=70+80=720-20=

  3、擴展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1)()+350=750400-()=80

 。ǎ70=210280+()=780

  (2)菜店有蘿卜350千克,賣了一些,還剩80千克,賣了多少千克?

  4、思考題。

  用10、20、30……80八個數,分別填在小圓圈里,使每個大圈上五個數的和等于210。

  板書設計

  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小學數學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長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觀察和探何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建立長正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長、正方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引導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的磚塊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長方體實物。并說明:“像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

  2、誰還能說出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

  3、出示反例

  教師拿出一個不是長方體的實物(四棱臺),問學生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如果答不出來,教師趁勢說明:要判斷一個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用長方體的特征來進行分析、判斷。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師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啟發引導,探索新知。

  (一)認識長方體

  1、巧切蘿卡妙引思路。

  引導學生切第一刀得到一個面,切第二刀得到兩個面,一條棱,切第三刀得到三個面、三條棱、一個頂點。

  引導談話:下面我們就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2活動一:

  拿幾個長方體的物品來觀察,你能發現什么?將小組同學的發現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通過以上的觀察和討論可以知道: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也可以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未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活動二:

  用細木條核橡皮泥,小組同學共同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說一說在制作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

  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指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

  多少厘米?

  4活動三:

  剪下附頁1的圖樣。

  (1)把圖樣中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同樣的顏色。

 。2)用這個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3)量一量所作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二)認識正方體

  1、拿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來觀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2、剪下附頁2的圖樣做一個正方體,再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3、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小組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正方體

  長方體

  正方體具備長方體所有的特征,

  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

  們可以用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三、鞏固深化,培養能力。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6個面都是——(也可能2個相對的面是——),相對的面的面積——,長方體有——條棱,每組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長方體有——個頂點。

  (2)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也叫——),正方體是——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6個面的面積都——,12條棱的長度都——

  2.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到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不是長方體就是正方體。()

  (3)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5)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如圖,這是一個紙巾盒

  4、這個粉筆盒是什么形狀的?它的棱長時多少?有幾個面完全相同?

 。1)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

  作業:

  1、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從生活中找一個長方聽或正方體包裝箱,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課后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找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經歷質數和合數的認識和辨別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4、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你能正確求出1——20各數的因數嗎?

  小組比一比,看誰列得快。教師指名匯報。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找因數。

  觀察這些數的因數,如果按因數的個數,你認為可以怎樣分類?

  動手給20以內的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書P23。

  觀察黑板上的三類數各有什么特點?

  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結合1——20各數,解釋一下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板書概念]

  齊讀20以內的質數、合數。

  問: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

  1是質數,還是合數呢?[板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如果把整數按自然數的個數來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哪幾類?再次強調: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要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看什么?

  你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與同桌說一說,并互相判斷對錯。

  P23做一做。獨立練習,全班交流檢查。

  (2)找質數。

  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20以內的質數,那“73”它是不是質數。

  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么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這表從哪來呢?

  (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這上面是1到100這100個數,它不是質數表,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制成質數表?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師:對,逐個判斷比較麻煩,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來?用排除法可以嗎?

  因為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質數的倍數就都是合數,只要在數字表上依次劃出質數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了。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在教材第24頁用排除法動手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內的質數讀一讀。

  附:100以內質數順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四第1、2題。

  四、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ㄒ唬、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ㄈ、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ㄋ模、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現?

 。ㄍ帜阜謹迪嗉樱帜覆蛔,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ǚ謹禍p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現?

 。ㄍ帜阜謹迪鄿p,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ㄎ澹c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柟叹毩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ㄆ撸┤n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6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認識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現象,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教學難點:正確計算表內除法豎式。

  四、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主題圖、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同我們一塊兒學習數學知識已經有兩年多了。今天,他們又要帶我們去哪兒呢?請同學們跟著去看看吧!(出示第49頁主題圖的掛圖)原來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場面真是熱鬧非凡!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學生充分自由地說。

 。ǘ┙鉀Q問題,學習新知

  1、分小組解決主題圖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主題圖,解決數學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具體,F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情境場面。根據這個場面來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把它解答出來。

  (2)小組活動。

  (3)分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教學例1

 。1)創設故事情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5=3(組)

 。4)學習表內除法豎式。

 、俪ㄋ闶匠15÷5=3這種橫式的表示方式,還可以用豎式表示。

 、趯W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圩寣W生聯系橫式認識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苷垖W生匯報,教師板書。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菹胂耄荷厦娴.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個意義嗎?

 、拮寣W生快速記憶各部分名稱。

  3、鞏固練習

  (1)請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336÷425÷5

 。2)我會算

  你會寫、會算哪些豎式?在本子上愿意寫幾道就寫幾道,同桌相互檢查。

 。ㄈ┞撓祵嶋H,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籃球比賽”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籃球比賽”中有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同學們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嗎?

  2、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

  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4組后,分不完了,還剩1人。這種現象就是本單元我們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3、你能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種現象嗎?

 。ㄋ模┱n堂小結,深化提高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呢?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意義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第69頁練習十六的第1—3題。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并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義、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誰能說出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生2:三角形有三個角……

  師: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開始。

 。ㄔO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師:有誰畫出來啦?

  生1:不能畫。

  生2:只能畫兩個直角。

  生3:只能畫長方形。

  演示:請同學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畫成這個樣子了?哦,只能畫兩個直角。

  師:問題出在哪兒呢?著一定有什么奧秘吧?想不想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師:你能“畫幾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自己試著畫一畫。

  (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圖)

  生:可以畫銳角三角形,也可以畫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畫鈍角三角形。

  師:在數學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和。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可以測量出每一個內角,然后求出三個內角的和。

  師:好,下面我們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計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強調說明: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時,中心店對準角的頂點,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線是多少度。

  生:通過測量發現,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都是180°

  師: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嗎?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可以拼成同一個平角,也能得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師:誰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個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一拼發現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2:把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3:把一個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的還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看似簡單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實際上是探索知識的實驗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本領。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你在數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求和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通過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練習四1~4

  教學目標:

  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會正確解答.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說出得數,并從每組中選一道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四1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學生先算一算,再選一選.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老師小結。

  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方法很多,以選擇一種你喜愛的方法進行口算。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2。

  1)出示第2題,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標本,40只蜻蜓標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還可以怎么說?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計算?

  4)集體口答。

  2.練習四3。

  出示第3題,說題意。(媽媽牙齒有32顆,我的乳牙有20顆,我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

  “求找比媽媽少多少顆牙齒”還可以怎么說?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集體口答.

  3.練習四3

  出示第4題,說圖意。(小兔子運走18個蘿卜,還剩10個,一共收了多少個蘿卜)。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口答.

  三.布置作業.

  <<練習與測試>>練習四(1)。

  四.教學后記:課堂氣氛,不活躍.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l,從而加深對分數的知識.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復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并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ò鍟海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ò鍟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并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為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

  2、培養孩子遷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3、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建立“數一數”的數學模型,并運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準: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問題探究

  師: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著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著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第1題: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完成第2、3、4題和數學游戲

  五、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7頁

  板書設計:

  數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辨認銳角和鈍角,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無數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許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交流匯報,并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才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各組討論情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果

  1、根據是不是直角分

  2、根據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師:根據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

  (把剛才找出的角分三類顯示)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么?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為什么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通過剛才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第十一冊第三單元中的“倒數的認識”,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算式,引出倒數的意義;根據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應該用1除以這個數,但學生尚未學習分數除法,因此,教材接著運用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尋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

  2、采用自學與小組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歸納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1、0的倒數的求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課前啊,老師發現許多同學是結伴來到多媒體教室的,比如說~~~~~~~你們倆是不是好朋友啊?(請點到名字的兩名學生分別表述一下兩人之間的關系)

  師:好朋友是雙向的`,可以說成“XXXX為好朋友(也可以說XXXX好朋友)

  教師找一對兒同桌,讓他們也說說相互間的關系。(XXXX為同桌,一起來上數學課)

  二、揭示倒數的意義

  師:那今天咱們來學點兒什么呢?

  1、(課件出示例7)

  請學生動手找找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

  2、師:你知道嗎?像這樣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我們把它稱之為互為倒數。(課件展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板書課題:倒數的認識。

  教師請學生提煉一下,然后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舉例子說清兩數之間的關系。比如3/8和8/3的乘積是1,我們就說3/8和8/3互為倒數。(師板書3/8和8/3互為倒數)

  師:還可以怎么說呢?像剛才我們表述朋友、同桌關系一樣。

  引導學生說:3/8的倒數是8/3;8/3的倒數是3/8。

  師:我們能不能說3/8是倒數?“互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字?

  生1:“互為”是指兩個數的關系。

  生2:“互為”說明這兩個數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倒數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須說清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比如5/4和4/5的積是1,我們就說……7/10和10/7的乘積是1,我們就說……(生齊說)

  4、請你再舉個例子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5、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倒數的意義,知道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而且倒數不能單獨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據對倒數意義的理解你們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數呢?

  (學生寫并匯報師板書。)

  三、探索求一個倒數的方法

  1、師: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請你寫出更多的乘積是1的任意兩個數,看誰寫得多。四人一小組,怎么分工呢?(請學生說建議)準備好了嗎?一分鐘倒計時開始!

  師:時間到,停!誰愿意把你寫的念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讀,師有選擇的板書在黑板上。)

  師: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這么多乘積是1的兩個數,真不錯。如果給你們充足的時間,你們還能寫多少個這樣的乘法算式?

  生:無數個。

  2、師:其實我知道大家在剛才的比賽過程中啊,一定有竅門,所以才會寫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竅門?誰來說說看?

  (學生暢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規范。)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組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規范說法。

  3、師:正因為分子和分母調換了位置,(師指黑板)相乘時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約分,得到乘積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個數的倒數來,對不對?

  4、師生一起小結:也就是說求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板書)

  5、學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數。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

  6、0的倒數呢?

  啟發思考,允許討論。

  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歸納小結

  師:我們求了這么多數的倒數,誰來總結一下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生1: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個整數的倒數,可以把這個整數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數,然后再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生齊讀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一題。

  2、完成練一練。

  (1)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請同學板演。注意學生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2)發現一學生書寫有誤,與該生交流。

  (3)用展臺展示該生的錯誤。

  師:這樣寫可以嗎?(7/12=12/7)

  師:為什么?規范書寫,要寫清誰是誰的倒數,或誰的倒數是誰。

  3、完成練習十一第二題。

  4、完成練習十一第三題。

  5、完成練習十一第四題。

  師:請你仔細觀察每組數,你發現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說一說。

  應該有的匯報是:

  生1:我從第一組中發現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小于1)。

  生3:幾分之一的倒數都是整數。

  生4:非0整數的倒數都是幾分之一。…………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倒數這一小節,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過渡段一樣,既承上又啟下,是學習下一章分數除法的必要基礎,請同學們課后認真練習,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倒數的基本方法,為下一章的學習做好準備。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5、練一練,練習二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容積。

  提問:什么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么區別?我們是按什么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統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么?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讓學生說既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第5、6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