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溝通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回顧所學的內容,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
二、練習
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在小組里交流計算的.方法。
2、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獨統計圖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題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極牌冰箱比較便宜。
3、第3題,先幫助學生理解提議,由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全班交流。
三、總結。
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包括所學知識和新的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分數乘法:意義 計算方法
分數除法:意義 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溝通分數乘除法間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分數乘除法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回顧所學的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包括意義、運算順序。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4題,先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弄清題意,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的環保知識。
2、第5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結果,并鼓勵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證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3、第7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如果學生用算術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用算術法不做要求。
板書設計:
解:設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ⅹ14.8﹪=142.08(萬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2、借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回答:學生1:可以找人問路;學生二:可以記住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根據它們找到路......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師:同學們真棒,根據太陽從東方升起的規律這么快就辨認出了東方。那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東面還有些什么呢?
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嗯,同學的觀察力真敏銳,這么快就把我們操場東面的事物都觀察出來了。那大家知道除了東還有哪些方向嗎?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么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戲找方向。引導學生發現前后左右的位置發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并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并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師:這名同學說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繪制地圖時,有的上邊是東,有的上邊是西,有的上邊是南,有的上邊是北,行嗎?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表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師:你們現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定繪制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5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說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計算、討論,使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過程,鞏固統計基礎知識,培養數感;
(2)通過真實的數據,結合自然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與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創造意識。
教學準備:
(1)硬件方面:網絡教室(40臺以上計算機并連接Internet)
(2)軟件方面:WEB課件、《聚焦環保》網站、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
教學過程:(以下字體加粗的內容突出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角色轉換為記者,創設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2、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向學生廣播一些實地拍攝的`照片,并提問:同學們,看完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感想,教師根據其回答的情況做適當的點評,滲透有關環境知識,引出課題白色污染(板書),同時提出要和學生合作完成一篇有關白色污染調查報告。
二、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1、過渡:要使這篇調查報告更有說服力,必須從身邊的事情入手,了解我們周圍的白色污染情況。
2、教師現場采訪學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況。
3、學生根據課前填寫的調查表一,在線繪制統計圖一(課件支持)。教師及時點播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8、7、6加幾
教學目標:
1、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化算法。
3、激發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節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如,玩“轉轉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學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互相說一說,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借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8+5=13 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結: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轉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越性)
1、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1)你們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里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2)現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7+5=12 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結: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二)、教學8、7、6加幾
1、小組合作玩轉轉盤。(限時8分鐘)
玩法:轉盤中間和四周都有一些數,轉動圓盤,轉到幾,先說出算式,并寫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數。比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快又多。
(1)轉盤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寫得又多又快的小組進行匯報得數(只要求說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3)說說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3、動動腦(教學例3)
(1)計算8+9可以用湊十法,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2、說一說,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后根據你車票上的得數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說說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卜,小灰兔呢?
學生游戲,設 “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么辦法?
(湊十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二年級】
課內知識:368-199等于多少呢?
課外趣題:按數字規律填出下圖中空缺的數:
【三年級】
課內知識:操場上的學生們進行隊列表演,他們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隊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請問要去掉多少人?還剩多少人?
課外趣題:有7個數,它們的平均數是18。去掉一個數后,剩下6個數的平均數是19;再去掉一個數后,剩下5個數的平均數是20。求去掉的兩個數的乘積。
【四年級】
課內知識:(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課外趣題:若在等差數列2,5,8,…的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使它構成一個新的等差數列,則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 )項。
【五年級】
課內知識: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約數。
課外趣題:把一個自然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數,則再把它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數為止。將1—20xx這20xx個自然數都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所得到的20xx個數中,2和3哪個多?
【二年級】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數字規律填出下圖中空缺的數:
解答:本題的規律為上面兩個數的和等于下面兩個數的乘積,因此應該填7。
【三年級】
1.操場上的學生們進行隊列表演,他們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隊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請問要去掉多少人?還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個人,而這一行一列必有一個人是重復的,所以減少的人數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個數,它們的平均數是18。去掉一個數后,剩下6個數的平均數是19;再去掉一個數后,剩下5個數的平均數是20。求去掉的兩個數的乘積。
解答:第一個去掉的數是18×7-19×6=12,第二個去掉的數是19×6-20×5=14,這兩個數的乘積為12×14=168
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級】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數列2,5,8,…的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使它構成一個新的等差數列,則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 )項。
解答:在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則原數列的第10項之前共插入了3×9=27項,故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10+27=37項。
【五年級】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約數。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個自然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數,則再把它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數為止。將1—20xx這20xx個自然數都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所得到的20xx個數中,2和3哪個多?
解答:一個數除以9的余數就是它數字和除以9的余數,因此按照題目中的操作辦法,每個數最后都會變成它除以 9的余數。連續9個自然數除以9的余數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說明這20xx個數中除以9余2的有224個,余3的有223個,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個數中,2比3多。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征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這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 識 技能: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 感 態度: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六、教法選擇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
七、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 —合作探究—達標反饋— 歸納總結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 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并請學生說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貍拿著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貍和小白兔怎樣交換才算公平?
3.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節課,然后幫幫小白兔好嗎?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出示思考題: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你們小組是怎樣實驗的?
1. 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為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
2. 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 —— 引導整理信息 —— 參與處理信息
3. 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各抒己見。
4. 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并結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著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貍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筑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臺板演,然后教師作最后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條 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厘米,高9厘米
圓錐底面直徑6厘米,高3厘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徑是6厘米,長是15厘米的圓柱形鋼材,要把它削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零件。要削去鋼材多少立方厘米?
【質疑問難,總結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作業布置】
課本25頁第3、5、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課,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復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么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先來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的.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