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精華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1
課題:《圓柱的認識》
一、目標制定的依據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柱和圓柱的展開圖。
二、教材分析
《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屬于幾何初步知識,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后認識的兩個幾何圖形。本單元教材除主題圖外,主要安排了圓柱、圓錐兩個小節。第一節是圓柱的學習,其內容包括圓柱的認識,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表面積及其計算、圓柱的體積及其計算等。這一單元中的每一個小節都是按照“特征----表面----體”的基本模式,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對圓柱與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掌握本單元的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圓柱、圓錐的圖形特征,發展空間觀念,建立小學階段幾何圖形知識體系,還為中學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打基礎,做準備。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圖形,這些都是本單元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可以擴大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形體的知識,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四、學習目標
課時目標:
1、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
2、認識圓柱的側面及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3、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圓柱,掌握圓柱的特征,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建立圓柱的空間概念。
六、評價任務
目標一、
①觀察動態圖像: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面動成體的特性。
②找圖形: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從生活中發現圓柱。體會學習圓柱的樂趣。
目標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吸收。
目標三、研究出成果: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
七、教法
將問題列舉出來,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
八、教學用具
1、多媒體課件。
2、兩個不一樣的圓柱體
3、剪刀。
九、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1、復習以前學過的圖形。
平面圖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梯形。
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二、體驗新知
(一)知識遷移,理解面動成體的原理
1、通過常見的旋轉門來引入
(談話:同學們最近都去過哈密市里面沒有?轉過商場沒有?在商場我們可以見到一種旋轉的門,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想象一下,當你站在門口,推動那扇門旋轉的時候,出來的是什么樣的圖形?)
(老師:老師做了一個類似于這扇門的動圖,同學們來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根據信息回答:(這扇門是一個長方形的平面圖,當他轉動時出來的是一個圓柱體。)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這就是面動成體。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圓柱體。)
(板書題目:圓柱的認識)
2、(老師:在認識圓柱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在哪里能見到這種圖形?播放視頻。)
出示視頻上的圖片,讓學生找出視頻里的圓柱體,并進行德育教育。
(提問:那生活當中我們還見過哪些物體時圓柱形的?)
引導學生回答:卷紙,蠟燭,電池,鉛筆.......
(老師: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圓柱形的,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那就讓我們好好認識一下圓柱體吧。)
(二)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得出圓柱體的特性
問題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什么圖形?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叫做什么?
問題2:用手摸一摸圓柱的側面,你發現什么?
問題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幾條?
五分鐘討論時間。讓學生自己總結回答,老師做補充。
(板書:兩個底面--圓形,一個側面--是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高(無數條))
(辨析:在日常生活中,圓柱的高,除了叫“高”,還會叫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長,厚,深。
(三)小小研究家:
1、小組活動:動手剪一剪,把自己做的圓柱形順著高剪開,觀察是什么圖形。
引導學生回答:將圓柱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預測其他可能:斜著剪是平行四邊形。)
播放幻燈片:觀察圓在長方形邊上走過的路程,我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板書:長方形的長-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圓柱的高)
思考并討論:底面周長與高不相等的圓柱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相等的展開圖是什么形狀。
老師示范:拿一個底面周長與高相等的圓柱體,給學生剪開。引導學生回答:正方形。
總結:將底面周長與高不相等的圓柱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相等的是正方形。
三、做題你最行
1、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2、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3、
(1)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2厘米。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 )厘米,寬是 ( )厘米。
(2)把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這個圓柱體底面半徑是3厘米,圓柱的高是( )厘米
四、總結我最行
圓柱有( )個面,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 ),有一個曲面叫做(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 ),圓柱有( )條高,每條高長度都( )。
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 ),寬等于圓柱的( )。
十、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兩個底面--圓形
一個側面--是曲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高(無數條)
長方形的長-底面周長
長方形的寬-圓柱的高
十一、教學反思
略
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它們各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形狀?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2、(課件出示)師:那下面的這些物體你認識嗎?它們是什么形狀?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 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圓柱模型,邊看書邊思考:
①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什么?
③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是哪幾個面?
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時練習(課件出示):讓學生根據圓柱的特點判斷下面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圓柱的特征,為后面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13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教案07-02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29
小學數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4-04
小學數學 教案11-09
小學六年級數學經典教案05-11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29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推薦】11-12
反思小學教案數學六年級07-23
小學六年級數學比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