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28 10:28:5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46~49頁例1~例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觀察、比較、概括、實踐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模擬錢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通過看錄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2.對人民幣你有哪些了解?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隨機處理。

  二、探究新知

  1.獨立識別人民幣。

  2.說說識別方法。

  3.分類。

  (1)紙幣、硬幣各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2)元幣、角幣、分幣的.幣種?介紹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

  4.和電腦娃娃比賽,看誰先說出人民幣的面值。

  5.例2:購物游戲。

  6.獨立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匯報。

  7.例3。

  9.實踐應用

  1元錢能買什么?

  10元錢能買什么?

  三、拓展創新

  1.每個書包35元。

  (1)我的錢正好買一個,你猜猜我最多有幾張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錢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張?

  2.談話升華。

  四、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沈陽市沈河區朝陽一校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于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征,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借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用圓規規范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征。

  ③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發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征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征。

  ②完成填表題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里?噴水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畫?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

  熟練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并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數學思考

  (1)通過學習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性質、判定,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過程中題目的變式訓練,發展一題多變的能力,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1)通過歸納、整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收集、整理、總結、概括等方面能力.

  (2)通過題型的變換,感受學數學的樂趣.

  4.情感態度

  (1)在整理知識點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習慣,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培養我們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并能熟練運用.

  2.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以及幾何推理方法的應用.

  課前延伸

  1.回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

  2.在ABCD中,,則____°

  3.已知ABCD的周長為30cm,,則____cm.

  4.ABCD中,AC、BD相交于點O,,則的周長為_______,的面積為_______,ABCD的面積為_______.

  5.已知四邊形ABCD中,AB∥DC,則可以添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6.在下列給出的條件中,不能判定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的是()

  A.AB平行且等于CDB.

  C.D.(O為AC、BD的交點)

  課內探究

  一.學生自主探究題1:如圖,在中,是邊的中點,分別是及其延長線上的點,.

  (1)求證:.

  (2)請連結,試判斷四邊形是何種特殊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二.學生自主探究題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OE=OF,OA=OC.

  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聰明的`你一定能把本題結論改為開放性問題,并作出正確解答.

  三.小組合作探究題:如圖,是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上的點,.請你猜想:與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并對你的猜想加以證明.

  猜想:

  證明:

  四.當場訓練反饋題:如圖,D、E在三角形ABC的邊BC上,F、G分別在AC、AB邊上,DF與EG互相平分,且DF∥AB,EG∥AC.

  求證:BD=DE=EC.

  課后提升

  如圖,在ABCD中,AE=CF,M、N分別ED、FB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NFM是平行四邊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學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

  ——能根據圖片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么?應該注意什么?

  (2)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了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于多少?

  (2)讀題并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么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說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數省略后約等于5500。再把5500÷6約等于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準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舍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后,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準確數。

  (3)通過討論,說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準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①實際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說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后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對100以內的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每個小組四樣獎品:糖、小星星、橡皮、鉛筆各100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與學生自然和諧的交談了解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掌握學生口頭唱數的情況,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感知到口頭數數容易,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不太容易,指導學生數數時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師與學生交談:

  1.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誰能從0數到20?(請一名學生數。)誰能接著往后數?(預計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數到100,但數到100后學生可能數得不整齊了,部分學生開始出錯了。)

  大家能數那么多數,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學來上課嗎?到底有多少位同學呢?請你們自己數一數,好嗎?(學生自己數一數。)誰能說說你數的結果是多少位同學?

  3.誰愿意領著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這位學生指著,大家跟他一起數。)

  今天來上課的人數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多一些。

  4.剛才大家數數的時候數得那么好,可是數人數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看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系,只要大家像剛才那位小朋友一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相信你們一定能數對!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3.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理解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以及意義,能由復式條形統計圖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教師在課前要將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實驗,要求學生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在之前要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4.教師出示課件: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征,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3.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乘法這一單元里,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哪類題目要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里的兩位數我們指的是一般的情況,不包括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于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么,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探究: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 3 0 或 2 5

  觀察兩個豎式,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位對齊)

  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

  說說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說說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何收獲?

  五、作業: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后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并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