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5篇[熱]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理解平均分,課本第48~5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能用除法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最喜歡那種小動物?今天小動物們要在美麗的大森林里舉行一次有趣的聚會,想知道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來沒來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ǔ鍪局黝}圖)
二、探索新知:
1.師:好熱鬧的聚會啊!在剛才的畫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表述看到的)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么多信息。請同學們猜猜看,接下來小動物要干什么?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把學生提出的有關平均分的.問題記錄在黑板上。)
3.師:現在我們就來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些問題吧!猜猜看這兩只大熊貓會怎樣分這10個竹筍呢?為什么會這樣分?
。▽W生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當學生提到把竹筍分給每個學生同樣多時,教師應及時引導板書:同樣多)
4.師:同學們能想出這么多分法,真不簡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一種分法——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
5.師:你能用學具分一分,試一試嗎?(教師巡視,指導)
6.師:哪位同學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樣分的?學生可能出現:
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個竹筍,先給大熊貓1個,再給小熊貓一個;然后再拿1個給大熊貓,再拿一個給小熊貓。一直分完,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2:先拿2個給大熊貓,再拿2個給小熊貓,然后再拿2個給大熊貓,拿2個給小熊貓,剩下2個一只一個,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3:先拿5個給大熊貓,再將剩下的5個分給小熊貓,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生4:先拿3個給大的熊貓,再拿3個給小的熊貓;剩下的4個每只再分2個,每只熊貓正好分了5個。
7.師:同學們想了這么多方法,有1個1個分的,有2個2個分的,還有3個3個分的,4個4個分的,5個5個分的,都是分完為止。在同學們的分法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雖然分法不同,但兩只熊貓分到的竹筍都是5個。
師:每份分的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
8.師:剛才我們幫熊貓解決了問題,瞧,小猴子正著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幾個桃子嗎?
。▽W生運用手中的學具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分法。)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平均分
教后反思: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其它小動物分一分他們喜歡的食物。動手操作的樂趣表現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2
6課題信息窗4---水中救援
教學內容:課本第56——58頁,除法的簡單應用。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平均分,會列除法算式。
教學難點:會平均分,會列除法算式。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看看誰能編出一個數學故事來。
四到五名學生講述數學故事。通過講故事、聽故事,進一步理解圖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學習“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個數能平均分成幾份”的除法
問題:救小鹿需要幾條船?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方法⑴:用學具擺一擺。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條)
小練習:
1、28個棗,每個盤子放7個,需要準備()個盤子。
2、16個桃,每人分8個,可以分給()人。
。ǘ⿲W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問題:把10只獅子平均分成5組,每組幾只?
方法⑴:用學具擺一擺。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
小練習:
1、14個橘子,平均放到2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個。
2、8個西紅柿,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個。
三、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實際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練習2。
先引導學生擺一擺,在練習。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平均分
教后反思:學生在計算方面沒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練地利用口訣來求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較熟練記住3的乘法口訣。
過程與方法: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會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本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創設情景。
1、復習2、5的乘法口訣。
2、出示三輪車圖:觀察一下一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
1輛汽車有3個輪子。
2輛三輪車呢?3輛…9…分別需要幾個?
我們今天要來比比看誰有好辦法能很快數出有多少個輪子?
。ǘ⑻剿骺谠E,解決問題。
1、擺一擺:用小棒代替輪子,擺三角形,擺一個三角形,列一個算式。
。1)、出示△,擺一個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試一試擺2個△用幾根小棒?
。2)、邊擺遍數,3個△,4個△,5個△,6個△......呢?
。3)、能用算式解答嗎?板書乘法算式。
2、數一數:請同學獨立數出分別有幾個輪子,填在16頁的`表格內。
匯報:說說是怎么數的?表格里的數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訣
(黑板上豎放著三角形圖,對應著9道整齊的乘法算式.)
師:剛才,我們根據數車輪子、擺三角形活動,整理出了這9個乘法算式.看著這些算式。
。1)說一說:表示幾個3?
怎么編出3的算法公式?
。2)觀察:3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3)討論;怎么記住3的乘法口訣?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
4、記一記:選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記記。師生,生生對口訣
。ㄈ、練習鞏固
1.對口令
(1)、我說二三誰跟我對得數,生:得六
。2)、三四十二誰跟我對乘法算式:3×4=12或4×3=12
(3)、練習形式:師生對練、同伴對練、小組選代表對練、男女生對練。
2.找朋友(17頁練習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與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連?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評價:對的同學獎勵自己一顆星.
全班評價.獲勝的小組教師給一顆星星.
3、找規律。(17頁練習2題)
(1)、獨立填空。
。2)、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填,你是怎樣思考的?
4、過河。(17頁練習3題)
分小組比賽計算。
評講: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評價,獲勝的小組教師給一顆星星.
3.數學游戲:開火車
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進行開火車游戲進一步熟練3的乘法口訣,并學會用口訣進行口算。
。ㄋ模、拓展性學習
。1)、出示書P17數學故事,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小組內說說故事。
(2)、想想:小淘氣買書用了多少錢?
6X3=18(元)或3X6=18(元)
售貨員阿姨找了他多少錢?
5元
淘氣還應給阿姨多少錢?
20—5=15(元)18—15=3(元)
。ㄎ澹⒖偨Y。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3的乘法口訣
1個31×3=3一三得三
2個32×3=6二三得六
3個33×3=9三三得九
4個33×4=12三四得十二
5個33×5=15三五十五
6個33×6=18三六十八
7個33×7=21三七二十一
8個33×8=24三八二十四
9個33×9=27三九二十七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P8~10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讓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題:
。1)2+7×5,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計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獨立嘗試,合作解決。如果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組織學生討論:“29+25÷9”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25÷9,再算加法,這種運算順序不符合問題的情景。在本題,應先算男女生總人數,即29+25。
怎樣解決運算順序問題呢?我們請小括號“()”來幫忙。
3、認識帶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4、寫出解答過程
(29+25)÷9讀作:29與25的和除以9。
=54÷9
=6(條)
答:同學們都做大船,需要6條船。
5、提問: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條船?
提示“先求出一條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計算出需要幾條小船。
因此算式為:54÷(9-3)
三、課堂練習
P9試一試
1、提示:先計算坐滿大車后還剩多少人,再計算需要多少輛小車。
算式:(70-46)÷8
2、這個算式還能解決下圖中哪些問題?
3、說一說下面兩題的運算順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導學生發現雖然以上兩題運算符號和數字都一樣,但由于其中一題帶有小括號,所以計算順序、結果不一樣。
6.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認為帶有小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怎么樣?
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中的。
四、鞏固練習
P9——10練一練所以內容。
五、總結: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能舉例說明嗎?
板書設計:
過河(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9+25)÷9讀作:29與25的和除以9。
=54÷9
=6(條)
答:同學們都做大船,需要6條船。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個部分的名稱。
2、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情感,并進一步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
3、讓學生體會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計算,認識除號,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能根據具體情況,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運算,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復習舊知。
1、談話。
秋高氣爽,正是秋游的好時節,今天我們一起到梅花山公園去游玩,好嗎?
那我們去售票處買票吧。
今天我們來得可真巧,公園正在搞園慶活動呢,誰來讀一讀公告欄里的信息?(請學生讀一讀)
你想免費乘坐觀光纜車嗎?那還等什么,我們趕快去答題吧!
2、復習題。
。1)8塊餅干,每4塊放一盤,可以放()盤。
(2)9只兔子,平均裝在3只籠子里,每只籠子裝()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在桌面上擺學具。)
交流方法: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分法。
3、小結。
剛才我們用學具代替實物來分一分,可以每幾個一份來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幾份來分一分,不管怎樣分,每份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談話: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乘觀光纜車吧,看看我們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
二、結合平均分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1、教學例題。
。1)提出問題:出示例題主體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請學生說說:6個小朋友,每輛纜車做2人。再點擊出示:6個小朋友,每輛纜車做2人,要坐()輛。)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你知道要坐幾輛纜車嗎?你是怎樣想到的?
同桌合作學習,全班交流。(相機出示各種方法,并請學生上臺分一分。)
。3)教學除法算式。
a、談話: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除法。(板書:認識除法)
b、6個小朋友,每輛纜車做2人,要坐3輛,算式可以這樣寫:6÷2=3
c、“÷”這個符號是除號,寫除號時先寫一短橫,再在上下各點一個點。(請學生書空)
d、6÷2讀作:6除以2,連起來讀一讀6除以2等于3。(請學生跟讀)
e、6÷2=3這個除法算式中的“6”在這道題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這個除法算式這道題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一說。)
小結:把一些物體幾個一份、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幾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除號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試一試”。
。1)談話:下了纜車,我們一路行來就到了小熊之家。(點擊小熊之家)看,訓練有素的小熊們正在分蘋果呢!
(2)指導學生先看圖,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小熊解決問題?(先用學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圖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樣的算式?讀一讀算式,說一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繼續教學除法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離開小熊之家,我們就要前往兒童游樂場了。(點擊兒童游樂場)看,小朋友們在玩什么游戲?
經過三人的團體合作,他們套中了規定的個數,可以獲得6枝鉛筆作為獎勵,你覺得怎么分才最公平?
1、教學例題。
。1)出示:分鉛筆情景圖(6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枝。)
(2)你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同桌討論、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后把結果寫在括號里。
(3)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人,求每人分幾枝,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讀一讀這個算式并說說6÷3=2這個算式在這道題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6÷3=2這個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稱。請學生閱讀書上第37頁上的相關內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閱讀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完成“試一試”。
談話: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植物園,看看我們又會遇到什么新挑戰?
(1)出示小朋友參加勞動的情景圖并出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再與同桌相互交流。
結合圖意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3、組織練習,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把復習題的兩道題目分別列出2個除法算式。
小結:把一些物體不管是每幾個一份得分,還是平均分成幾份來分,只要是平均分,我們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四、用除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實際問題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游覽,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把一些物體不管是每幾個一份得分,還是平均分成幾份來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可以用什么算式來表示?你還有哪些收獲?
六、布置作業。
完成數學補充習題與同步探究上的相關練習。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08-28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01-31
小學二年級教案數學教案05-21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4-28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經典)06-28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1-08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1-10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范文10-12
[優]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