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及吸煙和吸毒的危害。
2、知道體育鍛煉和適宜的體力勞動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統的發育和加強。
能力目標
1、通過課余時間收集與課上內容相關資料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利用不同的途徑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在課上利用分析得到的信息為所學內容服務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在課上表達自己收集的資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本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自己不吸煙,并勸家長、親友戒煙;宣傳吸毒的危害誤國、害民、坑家庭、毀自己。
教材分析
積極鍛煉身體,講究呼吸衛生和禁止吸煙、吸毒的道理是本節的重點。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本節無難點。但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養成鍛煉的習慣應該是終身必要的。同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不是通過一節課就能做到的,對于大多生物生來說,正處于對吸煙好奇的時期,家庭、社會的影響常常大于學校的教育作用,真正做到不吸煙、尤其是終身不吸煙則更難。吸毒常自吸煙開始。
教法建議
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呼吸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呼吸系統保健的措施。關于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教師讓學生聯系學過的呼吸頻率、呼吸深淺與肺活量的關系,結合自身參加體育鍛煉的體會,領會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良好作用。講述這部分內容,可以利用第一節中學生測得的胸圍差和肺活量,指導學生對本班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進行對比,分析說明體育鍛煉對肺活量的影響和適應氣溫變化的能力。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自覺性。
有關吸煙的危害的內容,建議讓學生查閱資料,及做吸煙有害的社會調查調查肺癌患者與吸煙的關系,煙草生產為國庫增添多少利稅?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我國用于治療吸煙所造成的疾病費用和彌補勞動力喪失及早逝造成的經濟損失又有多少?并寫出調查報告在班里演講,最好與班主任配合,利用一節班會時間開一個煙弊大于利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政府主管部門的決策人,肺癌專家,卷煙廠廠長,班主任,學生會宣傳部長等,各自陳述自己角色的觀點。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上安排學生觀看煙霧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對小白鼠等的毒害和對呼吸器官的影響的錄像,或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看到吸煙人的肺與不吸煙人的肺做對比的標本展覽,深刻理解吸煙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道理。達到對學生教育的目的。
教學設計示例
引入: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呼吸,而呼吸的完成又與呼吸系統各器官的健康與否密切相關,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迅速發育時期,保證呼吸系統的健康就尤為重要了。
進行新課:
閱讀課文并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體育鍛煉和適宜的體力勞動對呼吸系統有哪些好處?
2、 講究呼吸衛生應從哪幾方面做起?我們能夠做到哪些?哪些我們暫時做不到,但應力爭做到?
3、 你身邊吸煙的人多嗎?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
(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適宜的體力勞動(板書)
待學生討論完后,教師利用第一節中學生測得呼吸頻率、胸圍差和肺活量,指導學生對本班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進行對比,分析說明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另外要求學生學習本課后,制訂一個身體鍛煉計劃,征求體育老師的意見,堅持付諸實踐,半年或一年后再來測定自己的肺活量、胸圍差,與現在的肺活量、胸圍差作對比,繼續檢驗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二)講究呼吸衛生(板書)
1、 用投影片打出當天天氣預報中關于空氣污染指數,引入呼吸衛生。
2、 分小組討論空氣中污染物的來源(要求記錄在紙上并進行交流)
3、 針對學生自己提出的污染源,保證呼吸衛生應從哪些方面做起(啟發、討論)。
板書:(1)保持環境空氣的新鮮、清潔。
(2)用鼻呼吸
(3)不隨地吐痰。
布置課外活動1調查在公共場所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利用雙休日在學校或家庭附近的熱鬧的公共場所,如商店、公路、電影院等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數,數單位時間內通過的人數和隨地吐痰的人數,計算單位時間內不隨地吐痰的人數占通過人數的百分比。在同一地點設置不隨地吐痰的宣傳欄,再做如上統計,看統計結果,分析原因。
(三)吸煙和吸毒的危害(板書)
1、 觀看錄像,使學生獲得吸煙有害于人體健康的感性認識。
2、 學生分小組匯報自己查閱和調查的有關吸煙對人體健康及社會危害的資料。
(2)假如有人誘惑你吸煙或吸毒,你用什么方法拒絕?
布置課外活動2調查家長吸煙的情況,為家長算一筆吸煙賬。
調查有吸煙史的家長或其他長輩、親友的煙齡、每天吸煙的量、平均吸煙的煙價,計算:
這位家長用于吸煙的錢已經花了大約多少元?
若從現在起開始戒煙,按平均壽命70歲計算,后半生可以節省多少錢?
以每年交300元可以資助一名貧困生讀書計,這筆錢可以資助多少名失學的學生讀書?
和學生處配合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活動:參觀自然博物館,參觀禁毒展覽。
和班主任配合的吸煙弊大于利的主題班會:
主持人(創設問題情景):人們明知吸煙有害于人體健康,特別是呼吸科醫生,堅決反對吸煙,可是,為什么我國吸煙的人還是很多?為什么工廠還要生產香煙?為什么政府不明令禁止生產香煙?他們都是怎樣想的?我們應該怎樣做?請看我們的主題班會吸煙弊大于利。
扮演政府主管部門決策人的角色陳述:煙草生產可以為國庫增添利稅,每年高達幾百億元人民幣;卷煙廠為成千上萬的公民提供就業機會;香煙名品出口可以創匯;雖然我國的《煙草專賣法》禁止大眾媒體播放煙草制作廣告,但是,各大跨國煙草公司資助了我國不少體育比賽 因此,目前下令禁止香煙生產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只有隨著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和強大,從生產落后的小企業開始,逐漸取締香煙的生產。
扮演腫瘤科醫生、肺癌專家的角色力主禁煙,其理由是:1992年卷煙生產上繳利稅305億元。同年我國用于治療吸煙所造成的疾病的費用和彌補勞動力喪失及早逝造成損失總額高達409億元。在我國的大城市中,近10年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以上,大約80%的肺癌患者是長期吸煙引起的。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發生肺癌的危險性多10~20倍。
扮演卷煙廠廠長的角色報告:該廠每年向地方及國家納稅,利稅是該地區第一大戶。廠內有20xx多名職工正在加強科研,調整產品結構,研制新產品。爭取在兩年內實現對老廠的改造,建成現代化的新型企業。
學生會宣傳部長展示學校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實驗結果煙霧對小白鼠的影響,煙草浸出液對草履蟲的致死性,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對幼苗生長的影響。
學生會環保部長展示煙霧對環境尤其是大氣造成的污染資料,說明吸煙對整個生物圈將帶來的危害。
教師總結:吸煙弊大于利。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
(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適宜的體力勞動
(二)講究呼吸衛生
(1)保持環境空氣的新鮮、清潔。
(2)用鼻呼吸
(3)不隨地吐痰。
(三)吸煙和吸毒的危害
探究活動
抽煙與肺癌的調查報告
摘要:肺癌發病原因很復雜。通過我們從計算機網上查閱的資料:一般認為肺癌與下列因素有關,長期吸煙,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如瀝青、石棉、石油廢氣和放射性物質如鐳、鈾等。也有人認為,患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和肺炎的人,容易得肺癌。為此,我們班同學就抽煙與肺癌一題進行社會調查。
調查的目的:通過調查肺癌患者有無抽煙的嗜好,使人們了解抽煙有害于肺,從而自覺養成不吸煙的好習慣,學會保健。
調查的方法:調查訪問。
調查過程:
1、收據數據:全班同學分成10個組,分別到不同的地段去進行社會調查:有的到幾個腫瘤醫院或到某幾個大醫院的腫瘤科去調查訪問:記錄本醫院有多少肺癌患者,有多少人有吸煙的歷史。有的到社區、街道去調查訪問有肺癌的患者,是否有吸煙的嗜好。(調查的人數越多,誤差越小)
2、數據的整理:回學校各組匯報調查數據,用計算機對全班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用柱狀圖表表示結果。
3、數據的比較和分析:比較有吸煙嗜好的肺癌患者的人數與無吸煙史的肺癌患者的人數的多少。(可直接看兩個柱狀圖的高低。)
得出調查的結論:吸煙與肺癌有重要的關系。
作者的建議:全班同學可向全校同學乃至全社會發出倡議:為了自己的健康,請不要吸煙。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2
教學課題: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筑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后,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后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里的“小熊騎車”等復雜行為是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后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并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于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發言)
在了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后,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了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后,教師進行小結。并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后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于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后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布置:
復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學生本身并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復雜。因此,本節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
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物進化的歷程比較感興趣,但對生物進化的順序和判斷依據卻不甚清楚。所以,教師應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資料分析、討論,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策略:
創設情景---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生物學研究中常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對他們親緣關系的研究,可幫我們追溯生物進化的過程。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可推測出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2、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生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激情、質疑激發興趣表述交流看書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看書分析討論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進一步明確鞏固新知創設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樣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進化來的?導入新課。組織學生看書進行資料分析點撥指導組織學生看書(生物進化樹)組織學生技能訓練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獲達標檢測:瞭望角進一步探究布置作業課后記:生物化石作為進化證據,生物進化的總趨勢這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關于進化歷程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順序記起來,有些學生有難度。另外課本中進化樹與原來靜的進化過程不相符,例如軟體動物在環節動物之前,爬行動物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后,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資料解決。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種子的主要結構。
2.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占優勢的原因;
4.識別校園或本地公園內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三、情感教育目標: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過認識本地常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認同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3.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的結論。教學難點:
一、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
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教學。
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生物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實驗方法及步驟。初一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凡事都想知道個為什么,因此,講課前安排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還能極
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本課內容較多,學生年齡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展示五張圖片(海帶、苔蘚、桫欏、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結種子?提問:這些植物的種子結構是相同的嗎?通過下面的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提示:在動手觀察之前先閱讀P83—P84實驗內容。
提醒注意:觀察種子結構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里、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板書:菜豆種子的結構
強調:菜豆種子的子葉是2片,且肥厚,儲存營養物質。
板書:玉米種子的結構
強調:玉米的子葉只有l片,瘦小,不儲存營養物質小結:種子的大小、形狀千差萬別,但它們的結構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種子結構的最重要部分。
提問:你想知道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植物分布更廣,種類更多的原因嗎?
小結:低溫、干燥條件下種子的壽命可以延長。
過渡:種子植物的'種類的確非常的繁多,你能說出下列種子植物中哪些種子有果皮,哪些沒有嗎?
小結: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為二大類
演示:一組圖片(如銀杏、冷杉、塔柏、馬尾松、羅漢松、法國梧桐、女貞、夾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園或本地公園植物為主。播放錄像:蒲公英、鬼針草、楊、柳、竿彬等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小結: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果實對種子起到保護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總結:放CAI課件(內容: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兩種種子結構的比較)反饋:出示搶答題
學生通過識圖自己總結山種子植物的概念。(啟動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點)
請兩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并介紹它們的名稱。(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信息。)(啟發思考,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學生統一將胚芽涂成黑色、胚軸涂成黃色、胚根涂成綠色、子葉涂成紅色。(通過實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請一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并評價自己的實驗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種子的結構。(通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步驟同上(學生在玉米種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評價、總結)(再一次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分組討論:P841、2、3、4題,并將
答案填在書上,(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閱讀P84第一段。(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判別實物(小麥、蠶豆)。比較它們的壽命,誰長誰短?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同學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蘋果、橙等實物
學生答:(略)
請十位同學快速判斷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看錄像,讓一個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略)(角色互換,逐步改變舊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請一學生對剩余內容進行總結。(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學生搶答:(略)(通過搶答的形式,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板書提綱
一、種子植物:
1.菜豆種子的結構:2.玉米種子的結構:
種皮果皮和種皮
胚芽胚芽
胚軸胚軸
胚根胚根
子葉(2片)子葉(1片)
胚乳
二、種子植物的分類:
1.裸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保護。
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種子被包在果實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種類更多。
練習反饋:
書P5練習123題,課課通P1—3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4.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讓學生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2.協商和辯論這樣保護白頭葉猴。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6-3-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1、瀕臨滅絕
2、生存環境的破壞與改變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五、作業
1、如果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這個物種已經()
A、滅絕B、瀕危C、受到威脅D、再生
2、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
A、遷地保護B、建立自然保護區
C、克隆D、法制管理
3、數千年前我國黃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來卻成為荒山禿嶺,植被減少的原因是()
A、地殼運動頻繁B、北方寒流長期侵襲
C、長年干旱,赤地千里D、過度開發破壞生態平衡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6
教材分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進而明確什么是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學情分析:學生對昆蟲比較熟悉,但對它們是怎樣生殖和發育的缺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直觀教學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重的作用。
教學策略:創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
家蠶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產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2、其他昆蟲的發育
像家蠶、蜜蜂、蠅、蚊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
像蝗蟲、蟋蟀、螳螂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
創設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蟲怎么能變成美麗的蝴蝶?
質疑:你們聽說過絲綢之路的故事嗎?悠悠文明史,慢慢絲綢路。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養過家蠶嗎?你知道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嗎?
組織學生看書————觀察與思考
點撥指導
質疑:蜜蜂、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家蠶和蝴蝶一樣嗎?
組織學生看書
指導幫助
質疑:飼養過家蠶么?有興趣的話,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飼養、觀察。
知識回顧
感悟與收獲
達標檢測:了望角
進一步探究
布置作業
課后記:
本節課在于明確變態,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的含義。學生掌握情況很好。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無性生殖
2、列舉一些常見的無性生殖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或小組討論活動來獲得結論,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無性生殖 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教學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體課件 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由白居易的詩句“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這是動物的一種什么行為?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和,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實中的完成的。
3、種子中的胚,是由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 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
4、椒草用生殖,馬鈴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區別是 。
7、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 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分為 和。例如:蘋果、梨、桃等許多果樹都是利用來繁育優良品種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體叫做。
9、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發育方式? 讓學生思考并進行回答, 教師進行補充; 課件展示:被子植物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什么為“有性生殖”?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并填寫書本p2頁的框圖。 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回答:(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 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還有其它生殖方式嗎? 先讓學生進行舉例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回答
4、下面我們再來看“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和“馬鈴薯的塊莖發芽生根”的幻燈片
5、 通過觀察這兩個幻燈片,大家可以思考(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① 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這種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對植物來說有什么意義?
③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
6、現在我們知道植物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對植 物來說各有什么益處?(讓學生進行了解)
①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惡劣環境)。
② 無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狀較為一致。所以短期內可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7、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疑惑
(2)試畫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3)學習了本節知識你準備有哪些創造和發明。 六、課后反思(優點、不足、改進與設想)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依據——化石。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化石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的設想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
1、結合我國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與生物和諧相處的教育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2、 難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進化演變形成的。這一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我們要問:
(1)人類是如何獲得這個結論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這一觀點,需要一定的依據或證據。有什么證據能夠證明各種生物是通過進化形成的?
(3)為什么生物會不斷發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這是這節課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發現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科學家是如何了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么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我國宋朝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談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據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認為太行山曾經是海濱。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化石有很多種,有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遺體化石,如骨骼化石、貝殼化石等;有保存植物葉片痕跡的印痕化石;還有遺跡、遺物化石等。 為什么化石能夠說明生物的進化? 地球的地層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層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據存在于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可以判斷生物類型和生存的年代。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進行分析比較發現:
(1)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化石。
(2)從大約39億年前的地層中開始發現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層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較多;晚形成的地層中陸生生物的化石較多。
討論:科學家的這些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小結】
(1)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提問】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在進化的早期,由于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后,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系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系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1.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供各類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對不同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環境比較分析,哪類生物結構簡單,比較低等,哪類生物比較復雜,較為高等,最后總結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問:植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反映生物進化的什么趨勢?
從生活環境看,進化的歷程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結構分析看,是從簡單到復雜;植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
1. 動物進化的歷程:科學家采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
2. 提供各類群動物代表動物的掛圖或投影片,比較各類動物的特點,并歸納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趨勢。
3. 生物進化的趨勢: 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設計對照實驗;能通過“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說出影響種子萌發所需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掌握對照實驗這一方法,培養設計對照實驗方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與他人交流,取別人之長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運用實驗法完成“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
【難點】
怎樣設置對照實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種子的一生”視頻,設疑:種子一生的開始有什么奧秘呢?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
(1)師提出問題:一周之前我發給大家每人5粒菜豆種子,讓你們體驗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現在誰來描述一下你培養的過程?
學生簡要描述。教師繼續設疑:
(2)在你們培養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思考過: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誰來大膽作出幾個假設?
2、作出假設
預設學生做出的假設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
(1)針對學生作出的假設,教師向學生質疑:“哪些不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分析排除幾個非必需的條件。(排除“土壤、陽光、肥料”這幾個條件)
(2)繼續設疑:“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溫度?”這個假設表述準確嗎?應該如何表述?(引出“適宜溫度”)
3、制定實驗方案
教師首先以探究“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為例,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實驗設計思路。
討論提綱如下:
(1)選擇什么樣的種子比較好?(胚完整且是活著的種子)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罐頭瓶、吸水紙、標簽,除此之外,你們還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樣探究溫度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當將種子分成幾組?(要分成2組。一組是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20℃),該組為對照組;一個為較低溫度(0℃),該組為實驗組)
(4)這兩組實驗中,除了溫度這一條件不同之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保證完全一樣呢?(強調控制變量)
(5)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粒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行嗎?(減少實驗誤差)
待如上問題解決之后,引導學生以探究小組為單位,每組選一個想要探究的條件,設計正確的實驗方案。然后,分組匯報探究計劃,教師進行評價。
4、課下實施、觀察記錄
師: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只能在課下進行實驗并觀察記錄了。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注意每天觀察,同時觀察)
(三)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本節收獲。
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一起實施實驗計劃,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結果,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下節課一起分享。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態結構。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二)技能性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繼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嘗試培養青菌和曲菌,并用顯微鏡觀察。
(三)情感性目標
通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與人類的關系,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特點,酵母菌和霉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章的重點知識。
1.通過學習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態結構,讓學生與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細菌細胞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異同。
2.通過學習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點,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經濟上所蘊藏的潛在價值是巨大而多樣的。
難點: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酵母菌既是異養(腐生)厭氧型真菌,又是異養需氧型真菌,要講清酵母菌獲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難度。
教學建議
一課時
實踐訓練:觀察酵母菌的形態
創新訓練:霉菌的培養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養。酵母菌的簡易培養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鮮酵母或一小塊發面,恒溫22℃培養。
②將蘋果皮切碎或用散發酒味的水果皮,裝入瓶內,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輕輕壓實,加入涼開水浸沒,不用接種,在較溫暖的地方培養2~3天鏡檢,即能找到酵母菌。
2.課前準備B:
①介紹霉菌的簡易培養方法。布置學生在課前2~3天用橘子或陳舊的饅頭培養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種的方法培養較純凈的青霉或曲霉。在課前2~3天,制備好青霉或曲霉的培養裝片。具體操作方法詳見課本。
講授新課
1.酵母菌
(1)關于酵母菌形態結構的教學:
指導學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臨時裝片,并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的形態結構。通過對酵母菌形態結構的觀察,對酵母菌建立感性認識。課前畫好酵母菌結構的投影片,利用掛圖及書中的插圖,在課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態結構的錄像片段。講述酵母菌結構時注意指導學生與植物細胞結構和細菌細胞結構進行比較。讓學生指出它們的異同。這樣使學生明確認識到:酵母菌的結構中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屬于個體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營養方式的教學
強調指出:酵母菌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屬于自養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無氧條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實驗:在課前1~2天用兩個試管分別倒入含酵母菌的培養液,把其中一個試管用塞子堵上,一個敞著口,課上請學生分別聞一聞,讓學生說出哪個有明顯的.酒味。并問為什么?同時讓學生觀察分析培養酵母的糖液中為什么會有氣泡?
(3)在酵母菌與人類的關系
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設問,如:
1、饅頭、面包為什么是松軟多孔的?
2、你們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價值?
歸納總結:酵母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應用較早的一類微生物,自然界中幾乎到處都有酵母菌,已發現的酵母菌達數百種之多,絕大多數都是人類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類釀造方面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體捉取輔酶A、細胞色素C、凝血質、卵磷脂和多種氨基酸等。近幾年,酵母菌在石油脫蠟、酶制劑和發酵飼料等方面的應用也有了新的進展。
(4)關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學:
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在進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畫簡圖示意,制作投影片。強調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芽不是一個概念。酵母菌細胞上長出的突起,比母細胞小得多,是母細胞上的一個芽體,脫離母體后,即成為個新的酵母菌,屬于無性生殖。酵母菌還有另一種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在條件惡劣時,產生孢子,由孢子發育成新個體。
二、講述霉菌的形態結構時,運用講述與實驗結合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進行實驗觀察:
①取一塊長有青霉的橘皮或長有曲霉的饅頭,用放大鏡進行觀察。觀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態和顏色;
②指導學生制作橘皮培養出的青霉裝片,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注意以下問題:取材用解剖針挑取少量,要從顏色很淺的綠色部分取材做裝片,這樣既能看到無色的分枝菌絲,又能觀察到菌絲頂端的綠色孢子。
③課前制備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養裝片,做好示范鏡,讓學生觀察。
(2)學生觀察后提問學生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態和顏色。告訴學生在鏡下觀察到大量綠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見的是黑、黃和橙紅色,無色的部分是菌絲。然后進行青霉和曲霉形態結構的講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現出的不同顏色是孢子的顏色,而它們的菌絲是無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體是由許多菌絲組成的,分為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由于上有橫隔,是多細胞個體。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細胞個體。青霉和曲霉的每個細胞中都有細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參照書中插圖讓學生比較青霉與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區別:青霉孢子梗頂端無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頂端膨大成為球狀。
(3)關于青霉與曲霉的營養方式
強調:由于青霉和曲霉菌絲體中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現成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所以為異養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讓學生從孢子梗的形態及孢子的顏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們是靠孢子生殖的,這種孢子可在空氣中傳播,每個孢子落到適宜的環境中,都可以發育成新個體。在溫暖潮濕的季節里衣物有時會發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結果。
青霉、曲霉與人類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組織學生討論青霉和曲霉對人類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歸納總結。著重指出:曲霉是發酵工業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種。20xx年以前我國就已利用曲霉制醬,也是我國民間用以釀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種。例如我國生產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紅腐乳之分,當你看到紅腐乳時不要以為染了化學顏料,其實它是紅曲霉分泌的紅曲加工而成,由于人們選用了不同工藝,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還用于制造有機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講完課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并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中提出的問題,而后指導學生看課外讀物“青霉素的來歷”。
作業布置:同步訓練
板書示例:
第一節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態結構----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屬于個體微小的真菌。
營養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與曲霉:形態結構-----由許多菌絲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營養方式-----異養生物。
【八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04-22
八年級生物上冊《其它生物的生殖》教案05-06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02-20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案05-06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2-20
八年級生物教案15篇02-04
八年級生物教案(15篇)02-13
八年級生物教案--神奇的激素04-28
八年級生物激素調節教案05-05
八年級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