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活動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創造“工具”,解決簡單的移動問題。
2、了解移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材料準備:
玩具小汽車、雙面膠、夾子、墊板、滑輪車、扭扭棒、塑料紐扣、游戲棒、卡紙、塑料環扣、吸鐵石、塑料棒子、塑料圓環、報紙、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游戲:移動小汽車
1、關鍵提問:什么是移動?
小結:物體從原來的位置改換到另一個位置,就是移動。
2、游戲介紹:用桌面上的材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汽車移動了?
4、小結:相同的辦法,卻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幫助小汽車移動。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辦法使小汽車移動。
幾種材料可以組合在一起變成讓小汽車移動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戲:移動小汽車
1、游戲介紹:用一張報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結:小小的游戲,你們卻有大大的發明。在生活中還會有更大的用處。
三、活動延伸:欣賞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各種果實和農作物逐漸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大人們要帶孩子回家團圓的機會,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走進田野,采集果實”的任務。節后回來,那火紅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粱秸、谷子穗、帶莢毛豆等農作物,紛紛登上了我們班的展示臺。孩子們對這個小展臺情有獨鐘,一有空就圍攏過來整理和擺弄。
在一次裝瓶時,有個孩子偶然發現在他裝滿的一瓶花生里,竟然還能再裝上半杯小米!看著小米慢慢地從花生的空隙里穿過、漏下,孩子們都特別驚奇!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一個關于“物體間的間隙”的科學探索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和探索中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呢?”
2.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用手抓起小米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一個玻璃瓶里,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注意操作規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說我的發現
1.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清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
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間
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束活動
幼兒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里,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常見植物種子生長的部位。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如菜椒、蘋果、玉米、葫蘆、向日葵、花生、絲瓜及各種豆莢。
2.有籽西瓜1個。
3.每組小筐1個,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塊,水果刀1把(教師用)。
4.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植物果實,引起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幼兒說出植物或果實的名稱及特征。
2.教師出示西瓜,引發幼兒對西瓜種子的關注。
3.教師: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西瓜時,怎么辦?
4.引發幼兒對自己的經驗猜測并知道可用用種子種植。
5.教師:西瓜有種子嗎?你見過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描述西瓜種子的特征。
7.教師:西瓜種子藏在哪里呢?
8.根據幼兒提議切開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觀察。
(二)探索其他果實的種子藏在哪里。
1.教師:你們帶來的果實有種子嗎?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將找到的種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或敲開部分堅果的硬殼。
3.教師:你帶來果實的.種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樣找到它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4.引導幼兒談論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種子,以及種子藏在哪里。
(三)觀察各種果實中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師:我們找到了種了,再來看看植物和果實內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兒講述,教師示范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的排列方式。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中幾種果實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師:在種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四)觀察發現種子的異同。
1.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對比觀察不同的種子。
教師:看看你個同伴找到的種子,種子的形狀顏色一樣嗎?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自由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
3.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嗎?種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資料也可以去找一找還能找到哪些種子。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植物的果實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發現種子生長的不同部位或觀察種子的排列形式。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科學活動教案08-13
科學活動教案及反思01-03
科學活動教案(優選)05-31
科學活動教案(集合)07-25
(優秀)科學活動教案07-24
動物科學活動教案02-19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4-07
科學活動排序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