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準備
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并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借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容,看看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游活動,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么?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為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為“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后有何表現?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么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閑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美,構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歡樂圖畫。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詞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
板書設計
9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漁歌子》
2、總結全文,激發學生自學古詩詞,背誦古詩詞的興趣。
教具準備
文中的掛圖,錄音機。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明背《如夢令》
2、這首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你從哪里知道的?
3、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
4、檢查預習。
(1)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2)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認識。
二、出示掛圖,感知畫面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反饋,口頭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點。
3、教師總結: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鄉圖,山前白鷺飛,兩岸桃花盛開,江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頭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在斜風細雨中悠然垂釣。
4、引入學詞。《漁歌子》這首詞描繪的正是這幅圖。
三、讀通詞,初步感知詞的內容
1、指導讀下面四個字:“鱖”、“箬”、“笠”、“蓑”。
2、全班齊讀。
3、自由讀。
4、指名讀,學生互相評議。
5、教師總結,范讀。
6、小組比賽讀,然后再全班齊讀。
四、理解詞文,深入體會意境
1、提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1)由詞語到句子,結合圖理解詞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逐題反饋。
(1)詞意:
不須歸: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樂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體會意境。
a.這首詞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調,讓學生閉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構成的江南水鄉景。
c.談談自己對詞所描繪的這種意境的體會或感受。
3.在體會意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詞。
五、體會詞中流露的詩人的心境
1、問:漁翁“不須歸”緣何在?想象他此時的心境如何?
2、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集體反饋。
3、教師介紹張志和的個人境遇。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誦讀詞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鷺、花、水、魚、風、雨
人:漁翁垂釣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了解地球所處的位置妙不可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愛護地球,保護好環境;為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做準備。
知識要求:會讀、會背有關氣象方面的諺語,理解大概意思;理解短文內容。了解地球所處的位置妙不可言;練習寫科幻故事,想像要豐富,內容要具體。
能力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短文的能力,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口語交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展開豐富想像,寫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點難點】 閱讀短文,了解地球出現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間的關系;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展開想像,寫好科幻故事。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一、學習“讀讀背背”
1、自己讀諺語,不理解的詞。
2、 全班討論諺語的含義。
3、采用多種形式背誦。
二、閱讀短文
1、自己讀課文,不理解的詞,標出短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什么內容
2、討論問題 (1) 地球處在什么樣的'位置? (2) 地球為什么有生命存在
3、自由發言
4、老師點撥
第二課時一、 自己準備 想想暑假有什么打算?準備怎么過?要有意義,生活還應該豐富多彩。二、 小組討論 全班分小組,在組內談自己的打算。(準備怎么過?達到什么目的)三、 在班上介紹 各小組選出說得好,活動安排得好的同學在全班發言。四、 大家評議,補充五、 老師總結表揚
第三課時一、寫作指導
1、審清題目 這次習作要求我們編故事,所謂故事,必須有頭有尾,所講述的內容有連貫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這次編的故事還必須是科幻故事,所以還要求我們大膽想像,從這點上看這次科幻故事的作文與想像作文有共同之處,而不同之處是作文要寫好故事情節。
2、全班討論,什么是有情節?什么叫展開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3、共同討論選材,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 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曾幻想過什么?哪些是屬于科學幻想?做到個人選材時心中有數。 4、大膽想像,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現實,要超出現實,可以采用擬人,夸張的方法,使故事更加吸引人。
5、范文參考,配以講解。
6、教師巡視指導作文
語文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感悟親情、尊敬親人、培養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2、激發愛思考,愛探究的興趣和意識。
3、 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好習慣。
4、 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到說話有條理,有中心。
二、教學重難點:
說真話,訴真情
三、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自己家的一張老照片,并仔細回想或向家人詢問與它相關的.內容。
四、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猶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溫馨。在高興時,它與你共享,家是一方樂園;在傷心時,它給予安慰,家是一個傾聽者;在受挫時,它給予鼓勵,家是一個避風港。無論在何種境遇,家中充滿關愛和幸福,令人魂牽夢縈。家中的老照片,記錄著我們的成長,也收藏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就圍繞“老照片的故事”敞開心扉,暢談心聲好嗎?
(二)教師引領,聽老師講老照片故事。(投影照片)
這是老師結婚時照的全家福,我為大家講講。
那是1991年11月份,在我結婚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聚在一起,要送我出嫁。在要上車之前,攝影師為我們拍下了這張照片。看看照片上的孩子,那時才兩歲多,可是現在都是快要結婚的大姑娘了,時間可過的真快呀。以前每當看到這張照片,總是感到很幸福,可是今天再看,老師有了一種另外的感覺,因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爸爸、媽媽先后離開了我,而我和他們也只有這一張合影,如果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我能多與他們留點紀念該多好呀!
老師看著這張照片想起的故事有點令人傷感,而我看了同學們的照片,里面的故事一定有更多的歡樂,不管怎么樣,只要能體現一種親情就可以了,請同學們一起欣賞大家的老照片。
(三)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形式。
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老照片,先在小組里面交流,再選出說得好的同學代表小組上臺發言,我們會以小組為單位記分,評委為五個小組的組長,得分是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三個分數的平均值,這兩位同學是本次的記分員,一共進行兩輪的比賽,如果有時間,我們會進行第三個環節——自由發言,老師給予加分。
2、投影“說”的評分標準。(前三點是基本要求,可得80分,做到后兩點各加10分。)
1) 姿勢大方,舉止文明得體。
2) 普通話準確,口齒清楚,吐音清晰。
3) 說話有條理,有中心。
4) 有真情實感。
5) 聲情并茂。
(四) 分組活動。(各組的成員相互說說老照片的故事)
(五)各組推選出一名說的好的同學發言。(各組長打分,記分人員登記分數。)
(六)各小組自由上臺發言。(老師打分,每個滿分為10分。)
(七)老師總結:
1、 各小組得分情況。
2、 簡單評價活動的情況。
3、 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 布置作業: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初步了解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征。
過程與方法
1、搜集兵馬俑資料,通過大量閱讀這些資料,讓學生初步對兵馬俑有所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本課的激情。
2、通過《閱兵式》、《兵馬俑解說》、《千人千面》三段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離生活遙遠的地下軍事王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3、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為了使學生對兵馬俑寫實藝術風格理解,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和模型,并以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設計多種學習方法,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突破重、難點教學。
4、通過感受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及外國友人的評價,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刻手法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風格。
課前準備:
師: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相關知識、搜集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影音導入,激發審美期待
同學們,20xx年的10月1日,為了慶祝國慶節,咱們國家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
播放錄像【20xx年閱兵式】
師:這樣的場面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生:威武,雄壯。
師:這充分展現了我們中國的強盛,是咱們國家的驕傲。
不僅如此,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同學們請看!
欣賞圖片【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師:大家知道這張圖片描述的什么嗎?
生: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二、初步欣賞,整體感知秦俑魅力
(一)談話解決:兵馬俑在哪里?它是為誰而建立的呢?他有什么作為呀?(老師見同學們課下搜集了兵馬俑的資料,現在分享給你的伙伴們吧。)一會兒我請小組代表來說。
師總結:西安,秦始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政治上:統一六國
文化上:統一文字
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
師:這位皇帝真了不起呀。正是這位一生雄圖霸業、叱詫風云的始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聲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擁有千軍萬馬,所以為自己建造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事王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二)談話解決:什么是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俑嗎?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馬俑是秦始皇陵隨葬的陶兵、陶馬。
師:大家想想陶兵馬是怎么制作成的?
用土制作而成。古代勞動人民先用黃土制成一個的大體的模樣,再一件一件的單獨塑造,精雕細刻之后,經高溫燒制而成。 這是雕塑作品的一種表現手法。
雕塑的形式一般分圓雕與浮雕二種。大家看老師手中的模型。
【圓雕和浮雕各一件】
師:大家猜猜它們那個是圓雕那個是浮雕?
師總結:圓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從四面八方觀賞的立體雕塑。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凹凸起伏形象地一種雕塑,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黑板上張貼一副兵俑肖像】
介紹繪畫與雕塑的區別:繪畫是在畫面上用線條、明暗、色彩以及透視關系等手段來描繪形象,使觀眾造成幻覺,產生立體感和空間感的一種藝術。而雕塑是一種用堅硬的物質為材料,用雕、塑、刻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藝術形象。因此它是一種有可觸感覺的藝術。
【欣賞課件 繪畫、浮雕、圓雕】
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圓雕和浮雕?
生:達活泉公園的郭守敬像是圓雕,家里床頭上的修飾物是浮雕。
師:大家說兵馬俑雕塑群屬于圓雕還是浮雕?
生:圓雕。
這個龐大的雕塑群,本來已經隨秦始皇的入葬塵封于地下,但在1974年春天,它不甘于寂寞。幾個農民在打井時無意中挖掘出一個陶制武士頭。這才最終發現了秦陵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完說:世界上有7大奇跡,現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大家愿意和老師一塊欣賞這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嗎?
【錄像:中國的遺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三)初步欣賞
初探感受。
同學們看到這些一定想說點什么吧!
【規模宏大】【數量眾多】【寫實】
【欣賞視頻解說資料】
抓住重點詞語:開口講話,與真馬大小相同,按照軍隊原樣制作等語句讓學生感受兵馬俑的真實感。
師:這就是秦始皇兵馬俑雕塑群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
三、細細品味,了解雕塑藝術特征。
師:同學們,兵馬俑雕塑的寫實手法不僅表現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部方面也體現了一絲不茍、形象逼真的特點。
【欣賞圖片和兵馬模型】
(老師邊巡視邊指點)要注意發式、胡須、臉部表情、姿勢、裝束、陶馬。
學生匯報:兵俑
頭發:發絲清晰可見。細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豐富細膩。
衣服:鎧甲一塊塊的,甲丁歷歷可數,皺褶生動。
馬俑:兩耳豎立、雙眼炯炯有神、喘著粗氣的鼻孔、馬嘴象發出嘶鳴一般。
你們的觀察真細致,令老師也佩服。老師也由衷的佩服創造兵馬俑的勞動人民是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寫實和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師:兵俑他們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兵俑之間有三個方面的不同。
(1)發式:【欣賞課件圖片】
帽子與帽子不同,發髻與發髻。軍隊中的軍官都帶著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圓形的發髻。發式是區分兵馬俑身份的重要標志。
(2)表情:【欣賞課件千人千面】
他們有的年輕稚嫩、有的老練沉穩、有的開朗機警,有的`威嚴凝重,可謂千人千面,各不雷同。
看兩張圖片(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的統一作殊死拼搏。) (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
能說出這兩位人物在想什么嗎? 學生談。
(3)服裝和動作
1)兵俑分類。
師:不同的人物著裝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為三類【欣賞課件】:士卒俑、軍吏俑、將軍俑。
學生辨認課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樣看出來的,說明理由。
2)體驗動作。兵馬俑動作個個神武,讓我們來體驗一下。
【教師組織模仿】
四、探索評述,激發愛國情感
各界人士的評價【課件】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在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
組織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使得外國人都這樣高度評價我們的兵馬俑“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珍愛國寶。
五、課外拓展,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
師:這不愧是一個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寶庫,今天對秦陵兵馬俑的欣賞只是一個開始,在這個地下珍寶庫還蘊藏著更多值得我們去欣賞的。
【觀看課件課本銅車馬】
課本中的銅車馬是1980年在秦陵兩側出土的,是用金、銀、青銅制造的,顯示了精湛的金屬加工技藝。被譽為青銅之冠,國之魂寶。
這不由的讓我們再次呼喚“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
大家學完此課有什么感受?還想知道哪些知識?可以寫在紙上,下課交給老師。咱們一起來探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懂得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感受到秋天的美。
2、 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讀出長句子中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學會用“漸漸”說一句話。
教學難點:
讀出長句中的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2課秋天,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秋天的。
板書:秋天
二、 出示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為什么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美麗的畫卷?
2、 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讀出長句中的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
三、 初讀課文
老師范讀課文
想:課文共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秋天的什么?
板書:天 樹葉 菊花 果子 莊稼
四、 細學課文
(一)、學習第一節。指名讀。
問: 這節有幾句話?你知道?什么?
(二) 學習第二節,指名讀
1、 問: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你感覺怎樣?
2、 板書:高 藍
3、 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三節,各自輕聲讀
1、 秋天的樹葉怎么樣?有什么變化?
板書:紅 黃 落
“慢慢”“漸漸”各是什么意思?
2、 誰會用“漸漸”說一句完整的話?
歸納:第一句話得很具體“慢慢”“漸漸”
發紅“變黃”秋風一吹,就、、、、、“用詞到三正確準確、寫出樹葉的變化。
3、 讀比喻句:
(1)問:把飄落的葉子在做什么?
(把落葉飄下來的樣子比做蝴蝶飛舞)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句子,也就是說把什么比做什么葉做比喻句。
(2)這樣寫寫出了落葉的什么?
(3)落葉這樣美我們應該怎樣讀?
(4)指導讀句子 老師,指名讀
它們/像一中時蝴蝶/在空中/飛舞
(四)、學習第4節,提名讀
1、 菊花有什么變化?
板書: 黃 白 紫
2、 風一吹怎么樣?
3、 這節主要寫了什么?
(五)、學習第5節,指名讀。
1、 這節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蘋果 柿子
2、各寫了蘋果,柿子的什么?(顏色 形狀)
3、你是從哪些詞里看出來的?
4、“笑”是寫人的表情的,作者寫蘋果“笑紅了臉”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寫法嗎?(擬人)
5、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寫出了人們的什么心情?
6、計“柿子”的句式?
問: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個個”說明什么?指滿是什么意思?
7、指導朗讀 范讀 指名讀
黃澄澄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枝頭。
(六) 學習第6節,指名讀。
1、 問:這一節主要寫了什么?
2、 從什么地方看出莊稼熟了?
板書: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黃
3、 理解:一片金黃
過渡:秋天,天高氣爽,樹順有紅,有黃,菊花五顏六色。果子,莊稼都豐收了,所以說秋天是什么季節,什么畫卷,我們一起讀第7小節。
(七) 齊讀第7小節。
1、問:為什么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為什么說秋天是美麗的畫卷?
2、 指導學生觀察插科。
小結:本課以天空,樹葉、菊花、水果、莊稼在秋天的特點,描繪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們了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美麗的畫卷。
(八)、指導朗讀全文
1、 老師范讀
2、 學生模仿老師朗讀課文的樣子,練習讀出自然段停頓。
綜合板書:
2秋天
天 高 藍
樹葉 紅 黃 落 豐收
菊花 黃白 紫 美麗
果子 蘋果 柿子
莊稼 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黃
作業練習
1、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 )的蘋果 ( )的葉子
( )的柿子 ( )的天空
( )的畫卷 ( )的季節
2、按課文內容填空
秋天來了,天那么( ),那么( )。樹上的葉子有的慢慢( )了,有的漸漸( )了。菊花開了,( )的、( )的、( )的,散發出陣陣( ),果園里,( )的蘋果笑紅了臉,( )的柿子像( )小燈籠掛滿枝頭,田野里( )熟了,( )、( )、( )一片金黃。
2、 用漸漸寫一句話。
如;小樹漸漸長高了。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二、教學難點
三、整體感知
四、學習小結
1、請學生歸類,文中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文中其它話說的是什么內容呢?
明確:其它話說的是人的修養、精神境界。
3、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出現的“而”字的幾種用法?(具體見補充練習)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
(2)轉接
五、總結
六、補充練習
1、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
(1)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的哪句?
(2)作者說明孔文子稱“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根據是什么?
2、《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必有我師)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3、“而”字的兩種用法
(1)學而時習之(順)
(2)人不知而不慍(轉)
(3)溫故而知新(順)
(4)學而不思則罔(轉)
(5)默而識之(順)
(6)學而不厭(轉)
(7)擇其善者而從之(順)
4、背誦五則
【板書設計】 《論語》六則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教學態度:誨人不倦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積累精彩詞句。
3.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現實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強烈情感和愿望。
重點難點:
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的現實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教學準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生搜集國歌的相關資料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導入 揭題質疑
1.師:大家知道,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象征有許多,比如:國旗、國徽,還有什么呢?(國歌)現在就讓我們高聲歌唱國歌。
2.學生合唱國歌。
3.師:誰來說一說每當你聽到國歌時的感受?
4.學生自由說聽到國歌后的感受。
5.師:這么雄壯、激昂的歌曲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又是如何成為我們的國歌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6.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現在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并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
3.師:大家解決了閱讀的障礙后,同桌接力朗讀課文,然后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4.同桌互讀課文,交流體會。
5.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師: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這個主題?
2.指名回答。
(1)《義勇軍進行曲》的譜寫;
(2)《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
(3)《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指名學生接力朗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想:什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為什么說這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勵著中華兒女同侵略者浴血奮戰,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斗號角。
(2)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決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時期的最強音。
(3)雄壯的.樂曲,鼓舞了人們的斗志,體現了人民的信念。
6.師:你覺得課文中哪個部分最讓你有觸動 ?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師:為什么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課文哪個部分告訴了我們?(最后一個自然段)
9.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師;國歌是這么的重要,那么當你高唱國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指名朗讀課文。
2.唱國歌,體會“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二、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下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2.指名朗讀。
3.師:說一說你喜歡這個小節的原因。
4.分組齊讀。
三、 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鞏固
1.朗讀課文,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落實。
2.積累詞語。 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四、依照規律、指導書寫
1.有共性規律的字: 學生獨立觀察,討論規律。
2.重點指導的字:鴻、豁 、
3.學生提問書寫,教師指導。
4.聽寫詞語。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預習《月光曲》。
板書設計:
創作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國內外的影響 熱愛祖國
《義勇軍進行曲》 確定為國歌 報效祖國
現實意義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了解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和幾種不同的構詞形式,并能在平時自覺積累詞語。
2、背誦古人描寫景物的詩句,并能在平時的讀寫中應用。
3、增強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培養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搜集和整理曾經出游時拍攝過的照片,并回憶當時的情景。
2、小黑板,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揭示交際話題:風景優美的地方。
同學們,你們去過或最想去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
2、大家去過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過那個地方,你能把觀賞到的優美色向大家介紹嗎?假如你最想去某個地方,能講講想去的原因嗎?
3、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紹呢?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結合照片或圖片 說具體說清楚
語言生動形象
4、生生交際。
可以與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
5、全班展示交流。
學生自由上臺介紹,相互評說。
6、拓展延伸。
⑴ 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可是由于人們缺乏環保意識,使有些優美的風景失去了往日風采,大家想想看,我們怎樣使祖國的山更青,水更美?
⑵ 學生相互討論,談感想,出主意。教師鼓勵學生當環保小衛士。
第二課時
〖習作
1、聯系口語交際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有聲有色地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把它寫下來,就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寫呢?我們可以從剛學過的幾篇課文中學到一些方法。
2、教師聯系本組課文具體指導。
按順序──寫清楚
《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面—海底—海灘—海島
《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燈的`海洋
讓學生背背印象深的語句。
3、學生構思,自主習作。
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
4、學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5、請幾個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點,肯定優點,指出修改方向。
6、學生再次修改習作,謄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課時
〖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文中兩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的字。
2、教師提問:讀了這兩組句子,大家有什么發現?
3、學生討論交流,發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導學生,了解“深”和“封”的多義。
海水有深有淺。 深──與“淺”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師還在工作。 深──久,時間長。
他收到遠方同學的一封信。 封──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袋。紙包。
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 封──密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這兩個意思外還有哪些意思?還可讓學生舉例說說,還有哪些字也有好幾個意思。
〖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讀讀列出的詩句。
2、指名讀。集體齊讀。
3、學生試著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4、學生自由地背一背詩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誦。小組背誦。集體背。
6、你還記得哪些描寫景物的優美詩句?給大家背一背。
第四課時
〖讀讀記記
1、學生在小組內自讀所列詞語,并說說這些詞語的構成有什么特點。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詞語的構成特點。
AABB式:嚴嚴實實 來來往往 舒舒服服 確確實實
ABAC式:不松不軟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說又笑
不慌不忙 不緊不慢 不知不覺 不聞不問
3、學生讀讀記記這三組詞語。
4、學生根據詞語的構成特點,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看誰說得又多又準確。
〖寬帶網
1、引導學生通過圖書、網絡搜集反映祖國迷人景色、富饒物產的資料。
2、指導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如:
風景類,物產類;文字類,圖畫類,文字圖畫結合類;
3、在大家搜集了比較豐富的資料以后,我們選一個時間召開“可愛的中國”資料展示會,好嗎?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獨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個自然真實的人。
2.學習本文抓特征、用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汪曾祺( 1920---1997 ),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先生的影響。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橋集》、《塔上隨筆》等。文學批評集有《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獲獎小說是:短篇《受戒》、《大淖記事》,這些小說都是以散文筆調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屬于民俗風情小說。其散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終貫注著互融相濟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字龍蓀,浙江諸暨人士,生于湖南長沙。從事哲學和邏輯學的教學、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是最早把現代邏輯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邏輯學家之一。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有較高素養的哲學和邏輯學專門人才。現設立有金岳霖學術基金會。
著有:《邏輯》、《論道》和《知識論》。 其中《論道》,其原創性思想之豐富,在中國現代哲學中罕見其匹,被賀麟稱為“一本最有獨創性的玄學著作”。
而《知識論》更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知識論體系。
2、基礎知識:
1汜水 演繹 脖頸 呢帽 不肖
甘霖 邏輯 接觸 跳蚤 興奮
麂皮夾克 熙熙攘攘 鰥寡孤獨
2、根據字音寫出漢字:
枯zào jiàn賞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細jūn 屋yán 一fù鏡片
3、理解詞語
談吐 深居簡出
熙熙攘攘 一時無二
4、自主學習,整體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請用一個詞概括金岳霖先生給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課堂學習】
1、從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還有重情的一面,試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體會其妙處。
【拓展延伸】
同學們上學多年,一定遇到過許多老師同學,寫一段文字,通過細節描寫,寫出他們的個性特點。(100字左右)
【小 結】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教案04-25
語文環保教案04-25
語文園地教案04-25
(經典)語文教案03-28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語文古詩教案06-19
語文教案08-09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