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逼阁网页,在线看的h网导航,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小清欢在线全文阅读,AV电影网址免费观看,自拍偷拍影音先锋,多人疯狂派对欧美XXX,强奸福利社,东北女人大叫受不了了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2-30 10:43:3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精選【10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積累古詩句、古名言警句,了解詩句的作者故事資料。

  2、引導學生將古詩改寫成戲劇小品。

  3、引導學生搜集中國戲曲文化資料,并觀看、欣賞戲曲。

  過程與方法:

  1、回顧、交流。

  2、朗讀、背誦、理解古詩、名言警句,改寫小品。

  3、搜集資料、欣賞戲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累知識、搜集資料的習慣,陶冶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

  重點、難點:

  1、回顧交流,讀、說、寫結合,積累古詩句、改寫小品。

  2、將《清明》改寫成戲劇小品。

  教學準備

  古詩句卡片、名言警句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主教案個性教案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我們以前學過很多詩句,而且這些詩句中都有“我”字,你知道詩句中的“我”是誰嗎?請看“語文活動4”中的“萬花筒”。

  二、萬花筒。

  1、出示“我知道”中古詩句卡片。

  (1)學生讀卡片中詩句,背誦原詩。

  (2)講解詩句意思。

  (3)指出其中“我”是指誰。

  2、“我會改”。

  (1)讀《清明》絕句。

  (2)說說對絕句的`理解。

  (3)改寫成戲劇小品。

  A 交流改寫方法,以《負荊請罪》為范例。

  B 具體改寫:將標點符號作一下改動。

  C 排演戲劇小品。

  第二課時

  一、百寶箱。

  1、出示卡片。

  2、學生讀卡片。

  3、交流對卡片上名言警句的理解。

  4、背誦名言警句。

  二、大舞臺。

  1、出示經典劇目,讓學生了解中國戲曲這一文化精粹。

  2、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展示相關資料。

  3、對收集的資料作簡要說明。

  4、教師推薦資料。

  5、集體整理收集的戲曲資料。

  三、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這次語文活動的收獲吧!

  作業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與害處。

  4.能抓住主要段落,體會課文的意思。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與害處。

  教學準備:

  生子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插圖、人工降雨錄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一種氣體,無色無味,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人們口里呼出的熱氣有它,汽車排放的尾氣里有它,植物生長需要它,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二氧化碳)對,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有人說它是廢氣,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廢氣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邊看課文邊聽。

  2.初讀課文。

  (1)畫出本課生字,讀準字音。

  (2)輕聲把課文讀幾遍,讀通順,讀流利。

  (3)邊讀邊想邊畫,標出自己不懂和疑惑之處。

  (4)把課文的順序理一理,看看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其中主要寫了什么。

  三、交流初讀體會。

  1.讀準字音。

  2.記憶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部首學習生字。(出示生子卡片)

  (2)重點分析易錯字。

  3.生詞積累。

  憋悶:本課指瓶子里容積小,使二氧化碳不能自由活動。

  凝結:本課指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液體。

  闖禍:因疏忽大意、行動魯莽而引起事端或造成損失。

  熄滅:停止燃燒。

  4.理清文章的條理。

  (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介紹了二氧化碳的作用和害處)

  (課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自述,先介紹二氧化碳的特點,然后具體介紹二氧化碳的作用,最后介紹二氧化碳的害處)

  (課文主要介紹二氧化碳的作用,對它的特點和害處作次要介紹)

  5.老師總結。

  大家剛才交流了自己的初讀體會,已經對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又有什么害處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認讀字卡片認讀。

  2.聽寫生字。

  3.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自由討論,并作匯報。

  (3)老師總結:二氧化碳無色、無味,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又廣泛存在,有人把它當作廢棄,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廢氣呢?我們繼續探究學習。

  2.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讀第2~4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

  (2)學生從課本上找出描寫二氧化碳用途的句子讀一讀。

  (3)學生交流二氧化碳的作用。

  (樹木、莊稼,蔬菜都歡迎二氧化碳)

  老師相機引導:為什么樹木、莊稼、蔬菜都歡迎二氧化碳?讓學生把原因讀一讀。

  學生繼續匯報。

  (人們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汽水里,當人喝了汽水后,會加快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使人解涼又解渴)

  找出課文中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老師總結:人們用很大的壓力將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人們只要打開瓶蓋,二氧化碳就會跑出。當人們喝汽水的時候,二氧化碳就會跑到人的胃里,加快胃分泌胃液,幫助消化,由于胃里悶熱,二氧化碳又會從胃里跑出,帶出人體的熱量,所以人們在喝汽水后會覺得又涼快又解渴。

  老師繼續引導交流。

  二氧化碳除了這些作用外,課本上還介紹了它的什么作用?請大家繼續匯報。

  (4)觀察課文插圖和人工降雨錄像,增進對科文的理解。

  3.學習課文第5、6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別讀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什么害處?

  (2)學生交流匯報。

  (二氧化碳常住在菜窖里面,人走進去,會危機生命)

  老師引導:人怎樣才不會被菜窖里的二氧化碳所危害?讀出課文中的句子。

  三、課外閱讀,了解二氧化碳更多的知識。

  老師:課文中說二氧化碳的用途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在課外找一找有關二氧化碳的資料讀一讀,讀后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

  20我不是廢氣

  特點: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到處存在

  幫助植物制造養分

  二氧化碳 作用:溶進汽水,幫助人消化,解涼解渴不是廢氣

  加工成干冰,用來人工降雨

  害處:危害人類生命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發現識字方法規律,總結中識字。

  2.會認7個字。

  3.積累詞、句,能正確運用。

  4.能大方地在同學之間表演、交流。

  5.認識班上同學的名字,通過這種途徑,擴大識字范圍。

  6.培養大方的說話態度和人與人之間的口語交流。

  教學重點

  1.發現識字方法規律,總結中識字。

  2.會認7個字。

  3.積累詞、句,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4.能大方地在同學之間表演、交流。

  5.認識班上同學的名字,通過這種途徑,擴大識字范圍。

  6.培養大方的說話態度和人與人之間的口語交流。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比眼力,看誰能得到智力眼的稱號。

  1.出事本組生字。

  2.讀一讀

  3.你發現了什么?

  4.小組匯報。

  5.用帶有拼音的`生字,口頭組詞。

  二、我會認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說說你怎樣記這些字。

  3.再讀生字。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我會讀

  1.讀成語,借助拼音認讀。

  2.同桌對讀,再指名讀。

  3.用其中的一詞造句。

  我會寫

  1.自由拼讀。

  2.連起來讀整句話。

  3.按田字格要求寫正確。

  讀一讀,找一找

  1.自由讀文,找找有幾段。

  2.再讀文,說說每段的意思。

  3.有感情讀文,背誦課文。

  展示臺我會唱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唱歌比賽。

  2.評出優秀小組。

  識字擂臺

  1.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卡片上。

  2.介紹自己的名字互相認一認。

  3.認識小伙伴的名字并記住它。

  第三課時

  春天到了,我們已經聞到了春天的氣味。春天在哪里你們在哪里找到它的,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分享吧!

  一、小組交流,你找到春天了嗎?

  二、組內交流春天的圖畫。

  三、貼畫,安排六個板面貼上小朋友的畫。

  四、評畫

  1.組內評,看誰講的最好。

  2.全版評,評出最好的。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

  2 、能力目標: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注意: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情感目標: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理解“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理解“我”為什么鄭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后來卻又不回了?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雪地賀卡》這篇課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課文有幾個生字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沈、斑、誕”三個字是前鼻韻母;“胖、腫”是后鼻韻母;“卡”不要讀成qiǎ;“嘴”是平舌音;“癡”是翹舌音。(出示詞語,學生鞏固)

  二、 感悟文本,發現童心。

  教師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劉玲寫的第一張賀卡。

  教師幻燈出示第一張賀卡內容。

  (1) 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過一些賀卡,為什么這張賀卡卻格外讓作者心動呢?自己讀一讀這張賀卡吧?

  (CAI出示賀卡一,生自由讀)

  預設學情:

  (A)如果你是作者,這張賀卡哪些地方讓你心動?

  ①我覺得這一句讓人心動: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嗎?你餓不餓呀?我覺得小女孩關心人。

  師:你覺得小女孩是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人。讀出你的感受來。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板書:關愛

  (B) 作者說我有點嫉妒雪人,能得到劉玲這么誠摯的關愛?請同學再讀賀卡,你從哪里能夠體會到劉玲的關愛是“誠摯”的?

  ② 生:雪人是個沒有生命的事物,而劉玲卻對他那么的關愛,所以說他的關愛是真誠的。師:原來使作者心動的是劉玲那純潔的,發自內心的關愛之情,這就是誠摯的關愛。生再讀賀卡,讀出感悟。

  ③ 看到這一張發自內心的關愛的賀卡,老師被感動了,如果你是雪人你也會被劉玲那真摯的關愛深深地打動的。全班男生齊讀賀卡。

  ④ 看到這一張充滿關愛的賀卡,我感到劉玲那冰雪般晶瑩的心,那冰雪晶瑩的心滿載著真摯的關愛,雪人的心都快融化了,所有的女生來讀一讀。

  ⑤ 小結:多么可愛的孩子呀,他有一顆純潔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難怪作者格外心動,難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為女孩給了雪人一個純潔的、誠摯的心,那是我們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帶著這種心情我們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⑥ 看到這么讓人心動的賀卡,看到雪人受到如此真摯的關愛,我怎么能不被感動,于是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寫了一張賀卡。但我不知這樣做對不對,希望不至傷害孩子的感情。作者怎么會有這種顧慮呢?

  ⑧小結:原來作者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回賀卡是因為被劉玲純潔、真摯的心靈所感動,有這種顧慮是對純真童心的關愛。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作者的回信吧!

  (生齊讀作者的回信)

  三、 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過渡)“我”把賀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見雪人的肩頭又插了一張賀卡。此時此刻,你們覺得要不要再回寫一張呢?我們先來看看賀卡內容再作決定。

  (CAI出示賀卡二,生自由讀)

  預設學情:

  ⑴想回寫一張賀卡,因為從“十萬火急”和“15個驚嘆號”感受到劉玲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教師相機評價:你不想讓她失望,對嗎?把你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吧。

  ⑵不想回賀卡了,因為劉玲收到賀卡后,高興得跳了起來,她以為神話真地實現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會非常傷心的。

  師相機評價“你不想再次欺騙她對嗎?把你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吧。

  ⑶又想回又不想回,感覺左右為難,不知該怎么辦。

  你覺得難以抉擇,對吧?

  2、 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和你們一樣矛盾呀,你們覺得還有什么詞來形容作者的心情嗎?(猶豫不決 進退兩難)

  3、 找一找,文中哪一個詞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情?(“別樣心情”)

  4、 經過反復思索,作者最后還是決定不再回賀卡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默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勾畫出有關的語句,還可以寫上三兩句批注。

  (生默讀思考,勾畫批注)

  預設學情:

  ⑴作者不回賀卡是因為他十分關愛劉玲,想呵護劉玲那一顆純真的童心,因為“劉玲相信神話…….”如果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會很難過的……

  師相機評價:是呀,作者童年的時候也和劉玲一樣的相信神話,如今他怎么忍心去欺騙劉玲呢?讀出你的感受吧!

  ⑵“我應該小心而且罷手了”中的“小心”這個詞說明作者不想傷害劉玲的感情,所以才決定不回賀卡。

  教師相機評價:劉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純潔,作者怎么能忍心傷害她那寶貴的童心呢?讀出你的感受來吧!

  ⑶小結:聽了你的朗讀,老師感覺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作者對劉玲是如此小心的關愛呵護,所以會生出這“別樣心情”呀!

  ⑷我們一起來讀這一段。(生齊讀第6自然段)

  ⑸因為作者雖然不想讓劉玲失望,但更不想打破他這童年的美夢,所以不回賀卡,是從“不忍心”“更不忍心”這兩個詞中體會到的。

  ⑹師(引讀):作者不回賀卡是經過怎樣艱難的抉擇呀!我不忍心……但我更不忍心……

  小結:我不忍心回這張賀卡,這段雪地賀卡經歷將成為劉玲生活中的一個奇遇,有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這么一段獨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我們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四、拓展文本,呵護童心。

  1、這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細膩的柔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作者回賀卡是為了呵護劉玲的童心,不回賀卡也是為了讓劉玲又一個幸福的童年,把這個美好的小秘密永遠珍藏。

  2、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許多小秘密:依稀記得童年時,總想摘下樹梢上的月亮,總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兒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歡喜,兒時的記憶將深深埋藏在心底。此時此刻,你們也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就趕緊拿起筆寫出你的心聲吧。

  3、生補充詩句內容: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許多小秘密:依稀記得童年時,總想 ,總想 。兒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歡喜,兒時的記憶將深深埋藏在心底。

  4、誰愿意把自己的小詩朗誦出來?

  教師適機評價。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難忘的,讓我們用本文作者的一句話結束本課的學習: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

  (生齊讀)

  師:讓我們永遠擁有一顆美好純真的童心吧!

  作業布置:按照書信的格式,給同學或好友寫一張賀卡。注意格式正確。

  板書設計:

  雪地賀卡

  關愛 童真

  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教學總結】

  《雪地賀卡》是一篇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的文章。我自認為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方面是做得很不粗的。為了不讓學生們瑣碎地去分析人物內心情感,使教學顯得零散,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作者為什么第二次不給劉玲回信了呢?”來貫穿全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圍繞此問題層層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回信與不回信背后的良苦用心。 而且,我把學生自由討論該不該回信放在理解作者不回信之前。我覺得這樣做,學生先自己經歷一個難以抉擇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別樣心情”的深意,從而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但我在拓展的部分做得有些欠缺,應該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進一步讓學生去感受童心童真的美好,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樂于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2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辦的墻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一”活動的內容。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2、說出發現。

  全班交流后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3、出示課件: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4、拓展。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進進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讀一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6、選擇三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現在,我們到字詞游戲宮去看看吧!

  (2)小組內互相合作,說說你有什么發現,你又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3)小組匯報

  (4)游戲鞏固生字。

  (5)擴詞游戲。

  2、我會填。

  ①審題。說說題意。

  ②說說每組詞有什么不同點。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獨立完成作業。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檢查。

  ⑤出示課件:拓展練習

  購( )評( )破( )拾( )

  溝( )坪( )玻( )給( )

  拎( )甸( )續( )錢( )

  鈴( )句( )讀( )線( )

  3、我會讀。

  (1)自讀詩歌。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詩歌。

  (4)朗讀詩歌。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再現情境

  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導入。

  小組討論:他該怎么做?為什么?

  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記下小龍的名字。

  ◎不記。

  二、提出建議(出示課件)

  1、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為正方、反方。

  2、選出一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后,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1、陳述觀點。

  2、自由辯論。

  3、教師總裁、小結。

  第三課時

  一、展示臺

  1、讀讀學習小伙伴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3、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4、你想為集體做些什么?

  5、教師小結。

  二、展示“六一小報”。

  1、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2、“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1)先自由準備

  (2)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最佳推銷員。

  (3)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三、粘貼學生的小報作品。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積累“網”和“救”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根據提示把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和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經過,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4 了解網絡傳遞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救援人員的真情、愛心使蘇珊在短時間內得救。

  教學過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課題:

  1 學習“網”字。

  ● 出示象形字:網猜猜象形字,說出理由

  ●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畫來表達事物,演變到小篆字的筆畫更漂亮,而新宋體更簡潔,這里的撇點撇點就像網里縱橫交錯的網格,古時候,人們用網來捕魚,這就是漁網。

  出示:漁網注意漁網的漁是有三點水的

  2 聯系生活積累“網”字組成的賜予。

  ● 線織成的網?你還看到過什么?

  ● 出示:網兜球網蜘蛛網

  3 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網

  4 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5 揭示課題

  ● 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

  板書:網上呼救

  6 理解“呼救”的意思

  ● 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互聯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 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嗎?

  板書:救援得救

  2 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指名回答1:板書蘇珊

  三、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 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 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

  ● 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

  ●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蘇珊。

  四、研讀課文,感受互聯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麥克無意中收到了蘇珊在網上的呼救,

  ● 出示:一天下午,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學生讀句)

  ● 他是如何進行救援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將近六點六點十分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網的什么特點?

  ● 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 再次配合讀,感受網絡的快捷。

  五、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填空說一說(同座互說):

  一天下午,()男孩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

  將近六點,麥克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來自()的女孩蘇珊的呼救。

  六點十分,麥克撥通了()的電話。那里的工作人員一邊和()聯系,一邊向麥克詢問蘇珊的詳細地址。

  十分鐘后,()和()取得了聯系。

  六點三十分,()的蘇珊得救了。

  2、集體交流。

  ● 從填寫的內容中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師隨機點撥:芬蘭的有關方面應該哪方面?——板書: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指導讀好——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兩個長詞語。

  3、聽錄音,補充麥克與美國救援中心聯系的對話錄音。

  ● 我們來聽聽麥克是怎樣和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聯系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邊……一邊……”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救援人員的愛心。

  ● 我們來看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讀第五節

  引讀:美國緊急救援中心一邊……一邊……。

  你從一邊一邊中看出些什么?

  (為什么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做呢?為什么要兩件事情同時做呢?)

  (老師問,讓學生自己談讀了這句后的感受)

  再讀句。

  板書:熱心

  ● 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的5-8節

  出示:挺住!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讀句體會麥克給予蘇珊的鼓勵。

  試著用一邊……一邊……完成練習

  并列句式“一邊……一邊……”是本課中知識技能學習的要點,但學習離不開文本,作者用這樣的句式是為了幫助他表達時間的緊迫,人們抓緊一分一秒去挽救蘇珊的生命。所以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 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 遷移練習,感受芬蘭有關方面的愛心救援。

  ●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呢?以錄音為例,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 引讀:因為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有關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組織了救援。在這么多人熱心人的幫助下,蘇珊得救了!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引讀全文,感受人間的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網絡的神奇魅力。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國男孩麥克收到了來自芬蘭女孩蘇珊的呼救……,蘇珊選擇網上呼救是因為當時……,接到呼救信號后,麥克立即行動,你們聽,六點十分……,麥克在網上詢問蘇珊的時候,蘇珊已經快支持不住了,麥克鼓勵蘇珊……,是眾人的關心,熱情相助給了蘇珊力量,她用盡最后的力氣打出了地址。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蘇珊最終得救不僅借助于網絡傳遞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們給予她的愛心,關切、鼓勵讓她的生命有了希望.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六上語文教案回顧拓展三。

  2.讀背并積累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3.推薦課外讀物。

  教學重難點:通過交流平臺,體會課文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好處。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根據“課外書屋”的推薦書目,學生提前了解相關書籍,給自己喜歡的書籍些一段廣告詞、一份推薦書或簡介。

  板書預設: 誠信

  輕諾必寡信。

  民無信不立。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1.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本組課文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動聽的`愛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快樂地走進“回顧·拓展三”。

  2.板書:回顧·拓展三

  二、學習“交流平臺”,分享精彩片斷1.先做后交流人物美好的心靈

  桑娜和丈夫——善良、富有同情心,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殘疾青年——善良、寬厚,不計個人得失,關心他人讀書,

  老教授——無私地關心、鼓勵下一代成長

  蘇珊——善良樂觀,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2.課文是如何通過描寫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呢?

  分享精彩片斷一——環境描寫

  學生交流課文中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對于抒發美好情感的作用,教案《六上語文教案回顧拓展三》。

  A.“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側面烘托出桑娜對家人的熱愛)

  B.“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表現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時那種興奮的心情,暗示“我”對拉好琴充滿了信心)

  3.分享精彩片斷二——心理活動描寫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品質)

  4.閱讀作業本6短文,劃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句子,表現出了什么?

  三、學習“日積月累”1.師:同學們,我們仔細閱讀后面三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個共同特點,三個主人公為了幫助人,都做了一件共同的事。善意的謊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有關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2.學生自由讀句子,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讀,借助工具書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給出意思,競猜名句。

  “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民無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對當局失去信心,那么國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誠,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準則;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5.學生自由朗讀成誦。作業本上填空題。

  6.鼓勵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名言警句。

  四、課堂總結

  針對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而表揚、批評和鼓勵。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復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 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注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臺布置”,背“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之:指屏風里面

  (2)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臺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讀、背誦(同上)

  (5)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1)朗讀。

  (2)結合注釋,自己翻譯。

  (3)準備這三段內容的復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1)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其—他的乳—名詞,乳xx,動詞,喂奶畢—全絕—極、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雖—即使中間—中間夾雜許許—擬聲詞名—說出股—大腿奮—卷起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2)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復述

  3.請幾個同學來復述,一人復述一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好。要求:

  (1)復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

  (2)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

  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5)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1、朗讀古詩。

  (1)播放《畫雞》的朗讀音頻。

  (2)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同桌之間相互朗讀,看誰讀得更棒。

  教師:想要讀好這首詩,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古詩的韻味。接下來老師范讀一遍,同學們注意聽老師在哪些地方稍有停頓,你就畫上分隔線。教師范讀。

  (4)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5)齊讀古詩。

  2、讀古詩,品詩韻。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么詩人唐寅究竟畫了一只怎樣的大公雞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什么樣的雞冠?(紅冠,不用裁)不僅雞冠好看,羽毛也很漂亮,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雪白)

  (2)齊讀第一句詩。指導朗讀,讀出公雞驕傲的情感。

  (3)公雞在平時生活中會亂叫嗎?從哪里看出來?(平生不敢輕言語)

  公雞叫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一叫千門萬戶開)

  (4)這是一只怎樣的大公雞呢?(勤勞的大公雞)

  (5)讓我們一起來夸一夸這只大公雞,一起來讀一讀第二句詩。

  3、再讀古詩。

  學生齊讀古詩,自由識記,同桌之間相互比一比,看誰記得快!

  4、學生嘗試齊背古詩。

  二、和大人一起讀

  1、教師播放《小熊住山洞》音頻,學生欣賞。

  2、教師范讀,學生疏通文本,讀通句子。

  3、學生自由讀短文。讀后指名說一說森林里的動物為什么要感謝小熊一家,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小組討論:如果今后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5、學生熟讀短文。

  三、課堂小結

  1、學生朗讀古詩和短文。

  2、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吧。

  [教學板書]

  語文園地八

  《畫雞》

  《小熊住山洞》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為了教給學生多種識字的學習方法,我通過舉例歸納和拓展,來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使語文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在教學“我的.發現”過程中,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發現語文漢字的特點,主動探究規律,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字詞句運用”的學習,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了解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表情,增強語文學習的實用性。這節課我依然重視朗讀和背誦,扎實落實教學目標。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

  2、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4、5兩段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看圖片引入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讓我們來看幾幅圖畫。(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燈片)

  2、學生交流討論,

  對,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請學生簡單介紹)。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到這個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盡量劃出能表示每個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讀(請學生找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教師以此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師挑中心詞進行簡單板書。

  塑像——精美

  藝術寶庫

  壁畫——艷麗多姿

  (三)深入學習課文4、5兩段

  1、學習第4段

  ①指名配樂朗讀,其它同學邊聽邊感受畫面內容,體會畫面上主要在畫什么。

  ②交流討論,并從文中找出對應語句。

  ③朗讀體會

  ④比較朗讀、

  a她提起腿,伸出兩臂,把琵琶舉到腦后撥琴弦。

  b她輕提著腿,舒展兩臂,把琵琶高高地舉到腦后,撥動琴弦。

  引導學生找動詞從而體會畫面女子舞姿的優美。

  ⑤學習課文第一句,由背景來感受壁畫的艷麗多姿。

  2、學習第5段

  ①學生寫感受看了這樣的壁畫你會有什么感受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②交流所寫感受

  ③學習課文剛才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最后一個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栩栩如生的畫面內容。

  3、背誦4、5兩段

  ①學生自己準備

  ②檢查背誦情況(可由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段落來背誦)

  (四)教師小結,滲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業1、積累4、5兩段2、上網搜集有關信息,編份手抄報3、從第3段中任選一場景,畫一幅圖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教案04-25

語文環保教案04-25

語文園地教案04-25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經典】04-27

語文識字的教案04-13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