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必修2《孔雀東南飛》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一、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三、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以“預習提示”為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
二、本文故事情節在民間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電教手段,或閱讀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數
2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利用工具書和注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語言和語境”部分。明確: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含義。
②對上下文內容要形成整體認識。
③結合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補充介紹: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2.學生默讀“預習提示”,思考問題。
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涉江》有什么不同?(《詩經》、《涉江》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②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別在于: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借助于故事情節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著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于敘事。
三、釋詞。學生在閱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生歧義。教師需要加以點撥、歸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1.古今異義。
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題四,教師點撥。
明確:這類詞古義和今義大相徑庭。如果把古義和今義混淆起來,就會產生歧義。
2.一詞多義。
①學生借助工具書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五。
②教師點撥、歸納。
③指導學生除“思考和練習”題五外,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給予注音、釋義、歸類。
這一類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讀音、詞義各不相同。我們可從分析語言環境入手,確定詞義和讀音。
3.偏義復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
舉例。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進而掌握結構。
1.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標題能概括內容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2.在分析情節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全詩內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節進行復述,避免拖沓。
3.概括內容,要求用最簡短的話來介紹情節。
明確:詩歌前面的“序”是全詩內容最概括、最簡潔的介紹。(教師結合“序”進行講解)
五、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制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③在焦母的yin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端于“黃泉共為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并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yin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詩經
涉江
(樂府詩)
孔雀東南飛
發展趨勢
1.形勢
四言
雜言
王言
不為完善
2.表現手法
現實主義
不斷豐富
3.表達方式
抒情詩
抒情詩
敘事詩
不斷發展
4.思想內容
奴隸制社會尖銳的
階級對立
愛國主義精神
反封建思想
不斷延伸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明確:
1.利用注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秀傳統。
六、布置作業:
1.分析焦母和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孔雀東南飛》教案二》來自網!/JiaoAn/YuWenJA10/75018.html
【高中語文必修2《孔雀東南飛》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必修2說課稿09-26
高中語文必修2文言文09-23
高中語文必修五背誦05-01
高中語文必修五填空05-01
高中語文必修4作文05-06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05-01
高中語文(必修)試卷結構05-02
高中語文《孔雀東南飛》說課稿08-18
高中語文《孔雀東南飛》說課稿范文08-08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04-25